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各中医证型患者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特点

2021-11-30李卓家李海凤吴其恺蔡庆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脂肪性证型酒精性

李卓家 邓 欣 王 平 李海凤 罗 芳 吴其恺 蔡庆贤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NAFLD是指除了酒精以及其他确切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研究表明此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患者体质有密切的关系[2]。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3]。酒精性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均有发展成为肝硬化以及肝衰竭甚至肝癌的可能,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4]。NAFLD在发生的过程中伴随着多项血清指标的变化,但均无临床特异性[5]。目前临床上对于NAFLD的治疗主要以生活调理及对症治疗为至,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此病属中医“积聚”“肝癖”“协痛”等范畴,中药在NAFLD的治疗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相关病变指标以及抗纤维化,在此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6]。不同中医证型的NAFLD,其临床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将对NAFLD各中医证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情况进行探究,旨在为中西医联合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16例,其中男86例,女30例,年龄20~80岁,平均(52.15±10.45)岁。将所有患者依据彩超诊断结果进行临床分级:其中轻度NAFLD 40例,中度NAFLD 45例,重度NAFLD 31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均无嗜酒史;③无家族精神病史;④年龄20~80岁;⑤符合NAFLD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预期寿命在3年以下者;②合并严重心脏病以及肾病等重大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遗传性疾病者。

1.3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依据患者肝脏内的衰减程度对NAFLD进行分级,其中轻度为患者近场内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显著,且可见肝脏内的管状结构;中度为近场内的回声增强,远场内衰减,但肝脏内的管状结构模糊;重度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内的回声衰减,肝脏内的管状结构模糊。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NAFLD分为以下证型[7]:①肝郁脾虚型:胸闷腹胀、四肢酸痛以及全身无力等症状;②湿热内蕴型:腹胀、进食后胃部出现饱胀感等症状或患者气短乏力、舌体发胖、舌苔薄白等临床症状;③痰浊壅阻型:胸闷协胀,隐痛不适、口淡不渴、头蒙不清、舌体胖以及苔白腻和脉濡缓等临床症状;④肝肾不足型:肋隐痛、眩晕无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倦怠心悸以及舌干红、苔薄少津或者无苔,脉沉细等临床症状;⑤痰瘀互结型:胸肋闷胀、刺痛不适以及脘痞纳呆肢沉,肌肤甲错,苔腻,舌质紫暗,脉弦滑或涩等临床症状。

1.4 观察指标 对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TG、TC、HDL-C、LDL-C)、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细胞功能指数(HBCI)和康复细胞功能指数(FBCI)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性别以及BMI指标 见表1。

表1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性别以及BMI指标

2.2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脂水平 见表2。

表2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脂水平

2.3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功能 见表3。

表3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功能

2.4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见表4。

表4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2.5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糖相关指标 见表5。

表5 NAFL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糖相关指标

2.6 NAFLD不同中医证型与其病情严重程度 在轻度患者中,痰浊壅阻型患者所占比例较其他证型患者高,湿热内蕴型患者占比则最少;在中度患者中,痰浊壅阻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和痰瘀互结型患者占比最少;在重度患者中,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肝郁脾虚型和湿热内蕴型患者占比最少。见表6。

表6 NAFLD不同中医证型与其病情严重程度 [n,%]

3 讨论

在NAFLD中包含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变、肝硬化、非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癌[8]。据相关研究显示[9,10],NAFLD的发生主要与饮食有关,近些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运动量的减少以及作息时间的不稳定,出现肥胖的几率越来越高,最终造成NAFLD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经以往对NAFLD的研究发现[11,12],NAFLD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中医认为,NAFLD属于饮食失节、瘀血阻滞、湿热内阻以及痰浊郁结等,且同时伴有肥胖、代谢异常,最终导致气血亏虚、肝失调养以及肝肾阴虚[13,14]。

本研究显示,肝肾不足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这与张艳彬等[15]在研究中得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机能逐渐衰弱,同时肝脏等器官的功能也随之衰弱,最终出现脾气亏虚、肝肾不足现象的结果一致。痰浊壅阻型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肝郁脾虚型的女性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这可能由于男性多饮食不规律,饮食肥且油腻会导致脾胃运化受损,最终导致痰浊;而女性较为感性,容易抑郁忧思,而导致肝气郁结的出现。各组患者的BMI均无显著差异,这与李勤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肝脏脂质代谢障碍以及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在上述研究中显示,痰浊壅阻型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肝肾不足型患者的TC以及LDL-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这与刘伟伟等[17]在对NAFL的研究中得出的嗜食肥甘,饮食不节,造成脾失健运,最终形成痰湿脂浊的结果一致。而TG的上升与饮食以及运动密切相关,因此在痰浊壅阻型中TG显著上升。在中年以后,人常常出现高脂血症,因此TC以及LDL-C的上升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在上述研究中还发现,在不同中医证型中,患者的肝功能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细胞内游离的脂肪酸增加,自由基增加,最终造成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生物膜的通透性上升,血清中一系列肝功能指标上升,这与Wang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中医上认为痰浊壅阻型NAFLD不仅出现脂质沉积,还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发生,肝细胞出现坏死以及纤维化的状态。痰浊壅阻型组的PCⅢ、CⅣ、LN以及HA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近些年来,较多研究均显示IR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两组患者的FBG、INS以及IR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两组的ISI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提示随着肝郁、痰湿、蕴热以及淤血等情况加重,机体的IR越来越显著,这与孙静文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猜你喜欢

脂肪性证型酒精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书 讯
书 讯
书 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
探讨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易变成肝硬化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