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29徐婧萱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游戏化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教育的完善和改革,对幼儿教育从学知识转化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游戏化是3~6岁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创新,具有突破性,是众多幼儿教育者根据幼儿游戏学习特点研究出来的教学模式,幼儿的天性是玩游戏,利用游戏化的课程,能极大程度吸引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同时游戏化的教育内容,也容易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自主发问、思考,让幼儿对生活有更多思考,对于培养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游戏化;幼儿大班;生活教育;层次化教学;策略

一、 引言

3~6岁幼儿的稳定性不足,在“健康、社会、艺术、语言、科学”五个领域的课程教学中并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总会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教师想要达成知识教育、道德教育,需要调动幼儿的兴趣,而游戏的引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游戏的娱乐性、集体性、趣味性、竞争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幼儿一直在课程学习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这对幼儿社会性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游戏中将五大领域的知识穿插进去,也让幼儿的接受度更高。

二、 结合生活的内容构建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知识

幼儿的学习来源主要以生活为主,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展。所以在进行幼儿园游戏化教育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适宜的游戏内容。幼儿年龄小,在口语表达力旺盛的时期,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说得最多的话题均来源个人的生活经验,而从幼儿的生活方面着手,幼儿的投入感也是最为强烈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化内容实施课程教学时,要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常接触的生活化场景设计游戏。考虑到幼儿生活經历少,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生活化内容,融合游戏指导幼儿,增加幼儿对生活的想象,在游戏中将幼儿的想象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知。此外,生活化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游戏的复杂度,能够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游戏内容,提升幼儿理解游戏的能力。教师在导入融合生活与游戏实施课程教育中,可以将一些安全道理、道德礼仪、生活常识贯穿其中。幼儿个体对社会认知的不足,缺乏安全辨别意识,而这种融合道理知识生活化游戏课程,有助于提升幼儿在生活中的防范意识、道德行为等,是塑造幼儿良好品行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幼儿大班《公共汽车、的士》的角色游戏活动教学中,便是将生活化的内容与课程结合起来,通过角色的扮演游戏化课程,对日常生活中出现和碰到的公共汽车、的士场景进行体验,提升幼儿生活的经验的同时,也对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礼貌待人、关爱他人、遵守规则等品德有着一定的作用。首先教师先提供真实的生活中公共汽车、的士的环境材料,如红绿灯材料,道具公共汽车、的士,座椅等,之后让幼儿选择自己想扮演的游戏角色,比如的士司机、还是乘客、行人,乘客中又同时分为父母角色和小孩的角色……而在幼儿选择过场景的角色之后,教师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如在公共汽车、的士行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注意避让行人等,将一些生活中的规则、常识贯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在幼儿角色游戏进行中,每个角色都需要沉浸式的体验,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角色游戏中充当任意的角色,来制造场景中的问题。如在扮演乘客时,在公共汽车、的士上不礼貌地对待他人,其他的乘客、司机角色的幼儿要进行指正;碰到老人、小孩子的角色扮演者要谦让座位等……幼儿在角色的游戏扮演中行使自身的角色权利,学会在公共汽车、的士生活化场景中,关心其他角色,礼貌待人,并树立安全规则意识。

三、 结合领域活动指导教材设计游戏,确定有效的教育目标,因材施教

幼儿领域活动指导教材的容量大,作为指导性的教材,同样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内容发展幼儿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教材内容要注意均衡性,在设计游戏时也要结合五大领域内容设计,重视游戏课程设计的宽泛性,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运动、艺术创造等能力。教师需要在结合领域活动指导教材设计游戏时,先确定教学的目标,在游戏活动中设计一些能够贯穿整个游戏活动的目标任务,以游戏目标任务驱动幼儿完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保持幼儿游戏中思维的连贯性。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原则要求“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不同年龄或相同的年龄的幼儿在阶段的发展中,发展的速度并不同步,必然会呈现一定的个体的差异。如有的幼儿的语言能力较好,而部分幼儿则是运动游戏中参与感强烈等。幼儿在游戏化课程参与中的表现呈现梯度式的变化,所以教师在结合领域活动指导教材设计游戏确定游戏任务时,也要针对幼儿个人差异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游戏任务从简单到有一定难度进行设计,展示出游戏内容的层次化、渐进的过程,提升幼儿游戏参与感。

例如,在幼儿领域活动教材中涉及游戏活动的设计有“角色、表演、建构、运动、生活操作区”等几个方面,与五大领域的知识教学,知识体验联系密切,教师结合大班幼儿年龄和实际的学习情况,筛选合适的游戏活动。如选择《跳房子》运动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跳房子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同时在情感、道德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教师首先会演示具体的跳房子游戏的玩法及规则,指导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扔进第一格,跨脚、单脚跳、双脚跳结合地完成整个跳房子游戏,再返回至第二格开始……循环,直到所以格子跳完。但是幼儿由于体能、运动天赋、平衡感发展差异,在游戏中可能不能连贯地完成游戏,所以教师在具体的任务,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具备一定的游戏参与感,保持游戏的热情,设置了三类游戏任务:一是挑战完成2格子的跳房子游戏,二是完成5格子的跳房子游戏,三是完成9格子的跳房子游戏。任务目标从简单到有难度,幼儿可以选择性地依次挑战。当然,幼儿需要遵循跳房子规则,没有按照顺序跳均需要重新开始。而教师也可以在每个游戏任务挑战中设置奖励,幼儿每次挑战成功都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幼儿在游戏中个人的平衡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在遵守游戏规则之中,感悟到游戏的竞争快乐。

四、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游戏课程设计,扩展幼儿的认知维度

幼儿时期正处于智力、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而幼儿能力的发展源于幼儿学习和体验到更多的知识,幼儿的学习过程也主要从形象思维转化而来,而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的设计,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则需要教师在游戏活动导入时,多为幼儿创造提供一些想象的素材空间,创造灵感。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游戏课程的设计。将游戏内容以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动态呈现,一则可以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的学习,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一些游戏过程、规则;二则信息技術作为科技手段,将游戏趣味化呈现,能够为幼儿营造一种欢乐、轻松的游戏环境,对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有利,幼儿更容易投入游戏中;三则,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随时拓展一些游戏资源素材,辅助幼儿的游戏创造,为幼儿的创造设计提供灵感的来源,扩展幼儿的认知维度,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幼儿大班《野生动物园》的建构游戏活动教学中,游戏活动的主旨是培养幼儿动手建构的兴趣和创造能力,教师让幼儿搭建自己“心中的野生动物园”。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flash视频立体地展示本地野生动物园的实际环境,带领幼儿参观野生动物园或是让幼儿重新回忆野生动物园的建筑布置等,让幼儿对野生动物园的具体建构有一定的形象认知,方便幼儿之后进行野生动物园的建构游戏。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插塑道具、纸张、纸板等材料,让幼儿自己试着搭建野生动物园。为了扩展幼儿的知识面,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野生动物园的建筑布置、动物类型、动物生存环境等细节,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灵感来源,让幼儿在搭建野生动物园时思维更加的活跃。

五、 结合幼儿家庭实施亲子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的设计并非限制在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而是要重视幼儿对外的游戏实践,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家庭实施亲子游戏活动,因为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大部分时间还在家庭中,而父母考虑到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接受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忽现象。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可以进行家园联合,设置一个主题游戏活动,构建亲子互动游戏,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的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幼儿的成长。幼儿在亲子活动中,感悟到父母的关怀,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在具体的亲子游戏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将课程游戏内容与适当的父母节日活动结合起来,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拉近亲子关系。

例如,在幼儿大班迎接父亲节、母亲节活动时,教师融合领域活动指导课程《你画我猜》《我有两个家》《跳绳》《踩高跷》设计语言、艺术、健康领域等游戏活动,以“我和父母游戏的一天”为主题设计活动,邀请幼儿的父母在相应的节日来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以每位幼儿的家庭为单位参与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积分制增加亲子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如在整个亲子游戏活动中,设置的语言类游戏《你画我猜》,幼儿的家庭组成一组,让幼儿绘画,家长猜词、猜幼儿绘画的内容,答对的可以积分,积分越多的在这一环节中获得胜利,以此来深化幼儿的游戏参与度。而在你画我猜的游戏中,亲子之间的默契也在逐渐地完善,拉近了父母与幼儿的沟通距离,打破了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可能忽视幼儿的成长教育问题,让父母能够正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问题,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关注幼儿成长,多陪伴幼儿,而幼儿也在游戏活动中感悟到父母的辛苦,学会体谅父母,促使幼儿身体、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六、 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阅历的限制,对陌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也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左右,部分幼儿在学习中容易不专注,而游戏化教学,使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加的立体、富有趣味,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也更加的自然。让幼儿对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等方面经验更加丰富,更容易理解一些生活常识,通过一些游戏化课程教学手段,不断地扩展幼儿的知识维度,培养幼儿的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均有不错的效果,也是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孔春花.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1-12.

[2]汪海燕.在游戏中成长: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J].教育观察,2019(3).

[3]施松蓓.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

[4]张雅丽.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作者简介:

徐婧萱,福建省漳州市,榜山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游戏化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