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手术疗效分析

2021-11-29吕东东孙天胜刘智张建政王晓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合并症病死率髋部

吕东东 孙天胜 刘智 张建政 王晓伟

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 1 年病死率高达 20%~40%,只有不到 1 / 3 的患者可以恢复至伤前功能状态[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常常合并各种合并症,目前认为合并症是导致髋部骨折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合并症的研究是目前髋部骨折的热点、重点[2]。

不同合并症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既往文献已经报道心血管疾病[3]、帕金森[4]、肺部感染[5]、脑卒中[6]、糖尿病[7]等疾病对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而终末期肾病 (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 作为肾功能不全发展的终末阶段,常常需要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导致骨质疏松,是髋部骨折发生危险因素[8]。目前国内外关于 ESRD 与髋部骨折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目的:了解 ESRD 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发病率;研究 ESRD 对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1 ) 低能量损伤所致单一髋部骨折 ( 股骨转子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 );( 2 ) 年龄 ≥ 60 岁;( 3 ) ESRD,GFR < 15 ml / min / 1.73 m2,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4 ) 手术治疗;( 5 ) 随访 1 年以上。

2. 排除标准:( 1 ) 高能量损伤所致多发骨折或多发伤;( 2 ) 年龄 < 60 岁;( 3 ) 病理性骨折;( 4 ) 非手术治疗;( 5 ) 濒危患者 ( ASA 分级 Ⅴ 级 );( 6 ) 拒绝随访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二、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采集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我院老年骨科建立后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至 2016 年 12 月我院共收治 60 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 1004 例,纳入 ESRD 患者 41 例 ( 4.1% ),其中男 22 例,女 19 例,年龄 60~87 岁,平均 ( 77.39±7.04 ) 岁,股骨转子间骨折 25 例,股骨颈骨折 16 例,本组患者合并症主要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痴呆、肺部感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依次为 35 例 ( 85.4% )、18 例 ( 43.9% )、11 例 ( 26.8% )、17 例 ( 41.5% )、4 例 ( 9.8% )、6 例 ( 14.6% )、19 例 ( 46.3% )、3 例 ( 7.3% )、9 例 ( 22.0% )。

三、治疗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股骨颈骨折主要行空心钉或关节置换,移位较小 ( Garden Ⅰ、Ⅱ ) 的股骨颈骨折给予空心钉固定,移位程度明显 ( Garden Ⅲ、Ⅳ ) 的股骨颈骨折给予关节置换;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行髓内固定或髓外固定,其中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给予髓外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髓内固定。髋部骨折合并 ESRD 患者平均入院 - 手术时间 ( 4.54±3.31 ) 天,椎管内麻醉 27 例 ( 65.9% ),全身麻醉 6 例 ( 14.6% ),神经阻滞 8 例 ( 19.5% ),髓内钉固定 19 例 ( 46.3% ),关节置换 9 例 ( 22.0% ),动力髋螺钉 6 例 ( 14.6% ),空心钉 7 例 ( 17.1% )。主要通过电话或门诊进行随访,随访内容有存活状态、功能情况。

四、观察指标与方法

主要观察髋部骨折合并 ESRD 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30 天、1 年病死率,比较伤前和存活患者术后 1 年 ADL 评分、行动能力。

五、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 SPSS 21.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伤前与术后的 ADL 评分采用 t 检验,伤前与术后行走能力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合并 ESRD 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 30 天、1 年病死率分别为 19.5% ( 8 / 41 )、43.9% ( 18 / 41 )。合并 ESRD 的髋部骨折患者 19 例 ( 46.3% ) 发生 27 项并发症,人均并发症为 ( 0.683±0.820 ) 项,平均住院时间 ( 15.53±14.51 ) 天,8 例 ( 19.5% ) 术后需要再次手术,其中 6 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行关节置换,1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因内固定失效更换内固定,1 例因假体周围骨折行钢板固定。

合并 ESRD 的髋部骨折患者伤前 ADL 评分平均为 ( 67.44±6.14 ) 分,术后 1 年 ADL 评分平均为 ( 55.00±7.23 ) 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 16.563,P < 0.001 )。合并 ESRD 的髋部骨折患者 32 例伤前可独立行走,9 例需辅助装置行走。术后 1 年存活患者中 4 例卧床,17 例需辅助装置行走,2 例可完全独立行走,伤前与伤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30.264,P < 0.001 )。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 岁,摔伤,右股骨颈骨折,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平素每周透析 2 次,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入院后 3 天行空心钉固定,术后 6 个月空心钉失效,行空心钉取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恢复良好 ( 图1 )。

讨 论

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此类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身体衰弱,常合并各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 ( 35% )、呼吸系统疾病 ( 14% )、脑血管疾病 ( 13% )、糖尿病 ( 9% )、恶性肿瘤 ( 8% ) 和肾脏疾病 ( 3% )[9]。由于合并症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死风险比同龄人群高 3 倍,约 3 / 4 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合并症有关[10]。肾功能障碍是老年人常见合并症,与髋部骨折互为危险因素,一方面肾功能障碍可导致钙磷代谢障碍,甲状旁腺激素的异常分泌,诱发骨质疏松,进一步导致骨折[11];另一方面,老年人器官功能衰老,机体代偿能力差,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容易在贫血、疼痛、感染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肾功能损伤[12], 出现肾功能不全,进而诱发肾功能衰竭。在肾功能不全的终末阶段,ESRD 对机体的影响可能更大,流行病学调查[13]显示 ESRD 发生率约为 1 / 10 万,我国 ESRD 患者总数约为 22 万,数量较大。笔者报道髋部骨折合并 ESRD 的概率为 4.1%,术后 30 天和 1 年病死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术后行走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一、ESRD 对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

髋部骨折患者预后差,术后病死率高[14],病死原因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高龄、合并症、衰弱、手术等[15]。Gulin 等[16]报道肾功能不全是髋部骨折术后 1 年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死风险是正常人群的 10 倍,但作者没有研究 ESRD 对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笔者进一步证实合并 ESRD 患者术后 30 天、1 年病死率分别为 19.5% ( 8 / 41 )、43.9% ( 18 / 41 ),远远高于文献报道普通髋部骨折人群病死率。合并 ESRD 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病死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1 ) ESRD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容易出现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对围术期的各种应激更敏感,更容易病死;( 2 ) 髋部骨折围术期在手术、麻醉、疼痛等多重刺激下,容易出现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 ESRD 患者的肾脏负担,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3 ) ESRD 患者常常合并水电解质紊乱,而髋部骨折围术期常常需要补液、输血,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功能衰竭。

二、ESRD 与围术期并发症

髋部骨折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10%~20%,以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谵妄、泌尿系感染、脑血管事件最为常见,一旦发生,就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预后,严重者可导致病死事件[17]。笔者报道合并 ESRD 患者 19 例 ( 46.3% ) 发生 27 项并发症,人均并发症为 ( 0.683± 0.820 ) 项。合并 ESRD 患者住院期间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基本符合设想,可能与 ESRD 患者合并症更多,更加脆弱,术前等待时间长,卧床时间长有关。

三、ESRD 与再手术

肾功能衰竭常常伴有骨质疏松和骨营养不良,钙磷代谢障碍,维生素 D 分泌不足,影响骨代谢和骨折愈合。目前仅有的 1 篇股骨颈骨折合并 ESRD 的研究,Kalra 等[18]报道 6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5 例患者术后因内固定失效或股骨头坏死行关节置换,但作者仅分析了股骨颈骨折。笔者报道 19.5% ( 8 / 41 ) 股骨颈骨折合并 ESRD 患者需再次手术,其中 6 例为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治疗,而 7.3% ( 3 / 41 ) 不合并 ESRD 患者术后需再手术,仅有 1 例为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治疗。造成本研究与其它文献差异的原因是,股骨颈骨折为囊内骨折,血运较差,内固定治疗失效率高,而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血运好,骨折不愈合概率相对不大,其它文献主要以股骨颈骨折为主,但本研究包括全部的髋部骨折,且在 8 例失效的髋部骨折中,有 6 例为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

四、ESRD 与功能恢复

髋部骨折患者即使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但术后由于肌力差、心理原因、康复功能差,即使伤前可独立行走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也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可以恢复至伤前功能[19]。本研究报道术后 1 年合并 ESRD 患者 ADL 评分较低,卧床概率大,可能与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发生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 D 分泌不足,肌力差,影响行走功能有关。

五、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 ) 本研究主要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2 ) 病例相对较少;( 3 ) 只对术后 1 年进行随访,而髋部骨折不良预后最高可持续至术后 20 年;( 4 ) 没有对比髋部骨折合并 ESRD 患者手术与非手术疗效,需要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合并 ESRD 患者的疗效差异。

总之,髋部骨折患者合并 ESRD 的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的伤前合并症较多,围术期合并症多,术前等待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再手术率高,术后 1 年病死率高,功能恢复差。对于髋部骨折合并 ESRD 患者需要特殊警惕,多学科诊疗,术后加强康复锻炼,提高预后。

猜你喜欢

合并症病死率髋部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干预治疗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