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光谱光照时间对A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及日间过度嗜睡的影响

2021-11-29李星晨曹慧婷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光谱光照过度

李星晨 曹慧婷

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主要的神经精神症状,约44%AD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的加重又会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加重痴呆程度,进而导致疾病恶化[1]。体内褪黑素水平降低是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引发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且因褪黑素对光照反应较为敏感,故全光谱光照疗法成为各指南推荐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手段[2]。10 000 lux全光谱光照30 min是临床常用的光疗方案,其可控制褪黑素的产生,改善睡眠质量。但研究发现[3],其因照射时间短,故对褪黑素所产生的抑制效果不够理想,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日间过度嗜睡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改善。鉴于正常机体所需2 000 lux 60 min光照时间方可满足生长发育[4],本研究尝试将全光谱光照时间延长至120 min,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将我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127例A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分组,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一级预防指南》[5]关于AD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分7分以上;视听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重度痴呆;合并其他影响睡眠、痴呆的疾病;合并严重脑血管病史;合并光照治疗禁忌者。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3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71.25±2.6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2±0.15)年;受教育年限3~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5.02±0.26)年;疾病严重程度:中度29例,轻度34例。观察组男32例,女32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71.32±2.6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1±0.17)年;受教育年限3~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5.05±0.28)年;疾病严重程度:中度31例,轻度33例。上述资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常规指导。

1.2.1 光照参数 所有患者均在光疗室接受治疗,全光谱LED白光(型号:DL930),光照强度:10 000 lux。对照组光照时间为30 min,观察组光照时间为120 min,每天上午完成。

1.2.2 实施方法 指导患者进入光疗室后休息5 min,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将光源距离患者眼球50 cm处,高于眼球水平,从患者眼部上方或侧方照射眼球,确保光线照射至视网膜下半部分,避免光线直射眼球。光疗过程中全程监控患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治疗结束后返回病房。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睡眠质量、日间过度嗜睡及认知功能。①睡眠质量:干预前后采用PQSI量表评价睡眠质量,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多导睡眠监测仪(型号:YH2000)监测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及时间。②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总分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③日间过度嗜睡:干预前后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价日间过度嗜睡风险,总分24分,分数高则日间过度嗜睡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QSI评分较对照组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较对照短,夜间觉醒次数较对照组少(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间过度嗜睡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E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s)

注:PQ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睡眠潜伏期/min 觉醒次数/次 觉醒时间/min组别例数PQSI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26±10.01 18.63±4.23* 6.36±1.98 2.06±0.29*96.36±20.68 42.65±11.20*对照组 38.31±10.03 22.98±4.85* 6.38±1.99 2.89±0.26*97.01±20.71 52.27±12.98*t值 0.028 5.383 0.057 16.988 0.177 4.469 P值 0.978 <0.001 0.955 <0.001 0.860 <0.001 64 14.23±3.26 7.03±1.02*63 14.26±3.29 10.26±2.04*0.052 11.258 0.959 <0.001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间过度嗜睡比较(±s) 单位:分

注:MMSE=简易智能状态量表,ESS=爱泼沃斯嗜睡量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MMSE ESS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4 16.23±1.02 18.96±1.01* 14.63±3.26 7.09±1.65*对照组 63 16.21±1.03 17.01±0.98* 14.59±3.31 11.95±2.03*t值 0.110 11.043 0.069 14.792 P值 0.913 <0.001 0.945 <0.001

3 讨论

AD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其发病率达1.0%~2.0%,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6]。该类患者除具备认知功能受损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多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又会导致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为此,AD伴睡眠障碍成为神经领域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7],褪黑素水平的降低是诱导AD发病和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且光照强度和光谱能量分布会对体内褪黑素的分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故光照疗法逐渐用于临床。10 000 lux全光谱光照30 min是临床常用的方案,其可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多巴胺,减轻日间过度嗜睡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但实践证实仍有部分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缓慢,其可能与光照较短有关[8],且因正常人每日需在大于2 000 lux且时间为60 min的照射环境中才可保证正常睡眠节律,为此,本研究尝试延长光照时间至120 min以探讨其价值。

10 000 lux全光谱光照120 min是在常规光照时间30 min基础上延长至120 min,其可通过延长照射时间以确保机体获取足够时间的光疗,有效激活生物节律系统(视网膜-视交叉上核-松果体轴),调控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以减轻日间过度嗜睡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可调节血管活性肽和神经肽Y的合成,缓解疾病进一步发展,以改善认知功能。

睡眠是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AD患者睡眠节律和结构较正常人出现明显紊乱,其主要以片段化睡眠,慢波睡眠成分增多,总睡眠时间缩短等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将对机体各方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加重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故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是关键。PSQI量表是用于评价睡眠质量的主观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将睡眠的量和质有机结合;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可直观显示睡眠结构和睡眠进程变化,其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客观方法。另外,ESS评分可评价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PQSI、ESS评分较对照组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夜间觉醒次数较对照组少(P<0.001),说明全光谱光照120 min可通过改善日间过度嗜睡,提高睡眠质量。因体内的褪黑素是在5-羟色胺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成,其可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浓度呈24 h节律变化,昼低夜高,比率为2.6~3.2[9]。而光照是影响生物昼夜节律的最强授时因子,可参与褪黑素的调节,昼夜节律等生理变化。足够时间的光照可有效刺激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增加体内皮质醇水平,强化褪黑素分泌,进而经视丘下部路径对各系统进行调节,以缓解日间过度嗜睡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AD患者多处于弱光环境,需较正常人获取更佳的光照条件以满足机体所需,故全光谱光照120 min可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与记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记忆形成、转换和巩固中,睡眠质量的好坏占据重要地位[10]。睡眠障碍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会对大脑认知功能造成损害,故关注患者认知功能也十分重要。MMSE为简易智能状态量表,可用于评价患者认知程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01),说明10 000 lux全光谱光照120 min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因全光谱光照中含有的光谱曲线可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色温,达到模拟自然光环境的作用,符合生物生长规律。延长照射时间可增强抑制脑部松果体产生褪黑素,促使血清张力素分泌增加,调节大脑皮质新陈代谢能力,改善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10 000 lux全光谱光照120 min可通过改善A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和改善认知功能。本研究不足之处未从实验室水平对患者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观察,下一步研究将弥补上述不足,以进一步证实全光谱光照120 min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光谱光照过度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基于3D-CNN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算法
隐蔽的力量
过度自恋也是病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蛋鸭的光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