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让会议报道出彩

2021-11-29吴轶群

传媒评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稿件受众会议

文_吴轶群

会议报道是党媒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会议报道,改变以往受众对会议新闻的刻板印象,让会议报道出彩、接地气,考验着党媒记者编辑的政治觉悟、新闻敏感性和综合能力。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会议报道出彩?笔者以为,出彩就是内容和形式都要出彩。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搞噱头的新闻只为吸引眼球,就是消耗受众对媒体的好感度、信任度,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内容为王”。虽然新媒体不断涌现,但内容仍然是党媒以“不变”应对“万变”的法宝。新媒体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但它们改变的是内容到达受众的传播介质,以及受众获取内容的方式和习惯,受众的核心需求依然是内容。要做好会议报道,首先必须是输出有新闻价值的、受众感兴趣的信息内容。

一、策划在先 会前做足功课

过去提起会议新闻,不仅读者不爱看,连采写会议新闻的记者也觉得枯燥乏味。有人说,会议报道有其固定的格式,时间、地点、参会的领导、主要讲话等等,容易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稿件的可读性差。但细究起来,稿件可读性差,难道不是负责采写的记者的问题吗?记者在下笔之前,没有吃透会议精神,没有好好提炼会议的核心内容,没有抓住新闻的精髓,在写法上墨守成规,缺乏思考。

通常,需要党媒报道的会议是党委、政府某项工作的部署会、推进会、总结会,或者是这个会上将发布某个重要决议、实施意见。这些会议都与当地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写好会议报道?“会前做足功课”最重要。

第一步,掌握会情。提前掌握会议的大致内容,尽可能多地拿到第一手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议程、会议交流材料、领导讲话稿等。即使具体的会议材料没法提前拿到手,也要向会议牵头部门作口头了解,不能有“等到了会场再定报道思路”的想法。

第二步,分析研判。了解党委、政府或会议牵头部门想要对外传达什么信息,然后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受众,通过这个会议,我最想知道什么,会议里的什么内容与我有关、与生活有关。只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个会议报道的重点、亮点也就找到了。

第三步,做好策划。以全媒体的视角,初步确定报道方案或报道策略,包括报道方式、主题、重点等。根据方案,提前搜集、补充写作稿件时需要的素材,比如背景材料、相关数据,有必要的话还要联系采访。

第四步,联系后方。近年,传统媒体纷纷“牵手”新媒体,组建了自己的微信、微博、APP、抖音号,构建起立体式的传播矩阵。这既是传统媒体为了夺回被新媒体、自媒体抢走的受众资源,也是为了跟上传媒发展的步伐。“牵手”新媒体,不是简单地把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稿件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而是要贴合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针对特定受众量身制作专门的新媒体新闻产品。对会议报道来说,记者在会前与大后方的编辑、设计人员沟通,根据手头材料,先行制作相关图表、漫画、H5等,为赢得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的先发优势争取时间。

今年2月5日上午9时,嘉兴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嘉报集团全媒体经济新闻部的记者在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后,迅速与新媒体编辑取得联系,共同制作了《速读!嘉兴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极简版以长图的形式呈现,摘取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吸睛的内容,以提纲式的语句加以概括、浓缩,意在让受众“三分钟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于当天上午10时09分在读嘉新闻客户端发布,短时间内阅读量就超过了16万。

同样是嘉兴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当天上午10时38分,嘉报集团云媒体编辑部以H5的形式制作发布了《推开“窗口”看见精彩——政府工作报告速读》。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动画版,读者只要点击“推窗”按钮,就会看到一扇窗户由远及近地打开,窗外是动画版的嘉兴风景、标志性建筑物,接着长按页面左下角的“前进”按钮,政府工作报告的浓缩版就跃然“屏”上,读政府工作报告就像人坐在行驶中的列车内看窗外的风景一样。整个过程轻松有趣,画面赏心悦目,又有满满的新闻“干货”映入眼帘。

二、捕捉细节 会中及时调整

记者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注重捕捉细节,同时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采写思路。一旦想调整,记者要立即向大后方的部门主任汇报或与编辑沟通。如果囿于会议报道的篇幅无法充分阐述,就在这篇会议报道之外,再做一篇新闻。从挖掘新闻的角度来说,这叫“一会两吃”。有的记者在写完常规的会议稿件之后,会再写一篇侧记,将体现人物个性、会议亮点的细节提炼到标题中,并在稿件中加入人物对话、场景描述、动作细节刻画等,这种直击现场式的报道更能吸引受众的目光。

捕捉细节,考验的是记者的观察力和处理新闻的能力。这一点在短视频新闻作品的制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会议现场同步录制了视频,记者在制作短视频时除了抓取最精彩、最关键的讲话片段外,还要抓住最特别的瞬间。这个瞬间可以是令人感动的,也可以是出乎意料的。2020年12月24日,温州都市报视频号发布了《陈德荣:“亿吨宝武,今日梦圆”》的短视频。在这段21秒的视频里,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宝武钢铁会博中心宣布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的重磅消息,宣布完毕后,激动的泪水从他眼中夺眶而出。从视频可以看出,他一度想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最终没能忍住。平日里严肃的领导竟然在一个大型会场里当着众人的面哭了。“领导”“哭”,这样的反差让记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闻点,是一个能引发受众共情的极好瞬间。于是,记者将陈德荣宣布重磅消息的画面和激动流泪的画面剪辑到了一起。陈德荣曾经担任过嘉兴市委书记、温州市委书记,这个短视频发布后,迅速在嘉兴、温州市民的朋友圈里得到大量转发、点赞和评论。

三、“看人下菜” 会后关注反馈

在媒体融合传播中,面对不同的传播媒介、不同的受众群,媒体人还要“看人下菜”。如果把新闻比作一道菜,端到纸媒上的“菜”和端到“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的“菜”是不一样的。菜的食材相同,但对食材的处理方法不同,烧法也不同。同一个会议,记者交稿时至少要拿出两个以上不同的文字版本,因为供给纸媒的稿件与供给新媒体的稿件在谋篇布局、写法、语言风格、呈现方式上都是有区别的,连新闻标题也要量身定做。当把会议新闻推送到新媒体后,记者还要关注反馈,分析阅读量高低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

总之,对于会议报道,要围绕“为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更有效”进行提前策划,前方记者与后方团队联手,第一时间在融媒体平台发布,既要融媒传播,又要融媒呈现。时代在发展,受众的阅读习惯也在变化。媒体人必须以变应变,树立融合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加强融媒体技能学习,让会议报道变得鲜活可亲,令受众真正爱读、悦读。

猜你喜欢

稿件受众会议
《八七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会议通知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主席团会议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