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城市绿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29张红娜张孟芳

绿色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绿色建设文化

张红娜,张孟芳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1 引言

历史上素有“绿城”之称的郑州,随着城镇化的加剧,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很难寻觅到曾经“绿城”美誉的踪迹。长时间严重雾霾已经使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所以,人们越来越对城市高质量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开始关注城市的“宜居性”。但是如何打造城市的宜居性呢?郑州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郑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宜居水平,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天更蓝、水更清的美丽中国示范城市。

2 绿色发展概念

绿色发展内容包含了多层涵义。首先是强调保护环境,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既要做到提升经济发展,也要兼顾到环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共同发展。杨平[1]认为绿色发展是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是对传统观念的摒弃、是对现代发展观念的补充,更加尊重人的精神层次需求。因此,绿色发展的范围不仅包含了社会经济,还包括了社会文化、政治层面的因素。王玲玲等[2]认为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和绿色文化,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所研究的城市绿色发展就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协调发展。

3 郑州市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2020年,郑州市空气质量在168个重点城市排名进位3个名次,但依然排名倒数20名。空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冬季,空气质量长时间被严重雾霾占据,郑州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3]。第一,郑州市人口密度大,人口集聚带来环境压力增加。2020年全市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同时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9月开始启用豫V号牌,保有量已达455万辆。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堵问题增加;住房压力增大,随之带来的垃圾、噪音增加。第二,地铁、轻轨、公路修建。截至2021年,已开通地铁5条线路,含已开通、在建和规划中共有22条地铁线路。近几年多条地铁建设同时进行,很多地铁地底下建设以及道路需要重新修理,带来的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第三,郑州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市化水平达到80%左右。由于过快过多的房屋拆迁,造成大量地表裸露,土质疏松,沙尘飞扬;大量安置房的建设造成城市垃圾增多。目前郑州市四环以内还存在着大量的大型批发厂、制造厂、燃煤厂。全市围绕中心城区,共分布着11家燃煤电厂。以二七塔为中心,半径90 km范围内燃煤电厂达到了26家,这些工厂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都在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治污排污问题迫在眉睫。

3.2 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虽然近年来郑州市经济发展迅猛,但是整体经济依然制约着城市的绿色发展。2018年我市传统产业占比高达46.2%、高耗能工业占比36.7%,战略新兴产业仅占12.1%、高技术产业仅占8.2%[3]。一是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4%、43.9%和54.7%。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过分依赖于房地产经济。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在过去的2019年全国17个GDP万亿城市中,郑州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为最高,达到了GDP总量的28.9%。第二产业占比虽然偏高,但存在着全而不强的问题,使得竞争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能力低,整体带动性差,使得结构不优问题突出。二是偏重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即便是传统经济,依然存在产业链集聚、品牌不突出等问题。同时这些传统经济又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未来必须考虑可持续性发展。三是数字经济发展严重不足。除北上深之外,广州、苏州、杭州、西安、重庆、南京、天津和成都处于第二梯队,研发投入均在400亿元以上。其中,广州和苏州超过600亿元,杭州超过500亿元。在15座第二梯队的城市中,郑州的研发投入绝对值排名垫底。比如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领域方面,政府及企业的资源投入还远低于其他城市,致使研发能力和发展水平都存在不足[4]。因此,对于郑州市绿色经济发展,必须从多方入手着重解决郑州市经济发展状况。

3.3 城市基础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郑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整体上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是对道路的规划问题,俗话说“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从路面扩建、BRT专道修建、到修高架、建地铁,基本上每年都处于修路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郑州市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城中村被拆,但是回迁房速度慢,给住房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房价和租房价的攀升[5]。郑州的污水排放系统也存在问题,一些地下管道,由于老旧已经发生过几起地面塌陷,甚至给市民造成了生命安全隐患。一些区域一旦遇上暴雨天气就会形成城市内涝,严重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目前,郑州市包括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和小游园共计986个。但生态湿地公园仅有8个。公园数量和面积均跟不上人口增长量。一旦遇上节假日就会出现公园人员爆满,超负荷接待游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3.4 城市文化特色不突出

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忽略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要么是“千城一面”,要么就是“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6]。总之,都缺少了当地的个性特色。郑州也不例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未能彰显出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比如郑州的绿城、商朝古都的特点荡然无存,只是剩下一派繁华都市景象,跟其他的都市城市并未有多大的区别。当地的风俗习惯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潮的冲击逐渐消失。这样不具有个性、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很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必影响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

3.5 城市政策机制匮乏

当今社会对绿色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欠缺,并未形成良好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环保监管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管理人员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确,存在着互相推卸、推诿的情况[7]。二是生态环境的投入机制不完善。环境保护投入较为单一化,大多靠政府治理,或者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没有鼓励和引导社会中的公民或者企业投入资金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当中。三是相应的考核指标制度不健全。未来城市发展不要一味地偏向于经济指标。因此,政府部门应从法律层面入手解决城市绿色发展的阻碍问题。

4 绿色发展助推郑州城市建设

4.1 加强污染治理力度,保障城市绿色环境

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水污染、加快废物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8]。

4.1.1 空气治理

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环境治理迫在眉睫。要想改善环境,必须坚持多措并举。一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方面,继续加强限号出行,尽快淘汰黄标车,严禁重型柴油车进入市区。积极提升石油品质,提高科技研发,大力推广新型能源车的投入使用。二是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将一些污染性强、资源消耗强的企业工厂外迁出郑州四环外,减少市区污染物的排放。三是加快城镇化进行,合理安排拆迁和重建范围,对地铁进行合理规划,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废弃物的处置。多方入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才能还给人们一个空气清新的城市。

4.1.2 水资源治理

全面推进“碧水工程”建设,强化水污染治理。一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贾鲁河和黄河流域、北龙湖等河流湖泊的治理工作。建设好河流隔离带,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对污染物进行打捞处理。二是对企业工厂废水的排放处理。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达标排放,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三是加快改善市区内排污排水系统[9]。避免因暴雨天气形成的洪涝进一步影响污染饮用水质。四是加强对饮用水的开源和保护,切实落实饮水质量,确保居民安全用水。总之,水资源要在防洪、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努力实现“水清河美”目标。

天然气温度低,且密度比空气大,一旦泄漏会聚集于地面,不易扩散;而当天然气在常温时,密度会小于空气,泄漏后极易挥发扩散,因此,在气化站设置EAG处理器和泄放管,最终汇集到泄放塔中集中排放,保障工艺的安全性。

4.1.3 绿化治理

城市绿化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城市美观度。因此,在城市绿化治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加公园数量,保证公园游玩质量到。每逢春季,春暖花开的季节,各大公园都人满为患。由此可见,目前郑州城市的公园数量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因此,要适当扩建公园。预计2021年,郑州市要建成至少100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二是对公园、道路两旁植被的更新保护,适当地进行维护和修养。三是绿化艺术性。绿化不仅能吸尘,保持空气清新,不同的绿化造型也能为城市增添色彩和美观。

4.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绿色经济体系

4.2.1 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长远考虑,要尽快推进结构调整,全面升级改造传统行业,发展新兴行业。坚持朝第三产业、服务行业转移,从项目源头上切断污染源的产生。第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存在着高劳动力的聚集,对环境消耗、污染度较少[10]。郑州市是著名的商都,应结合郑州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比如,二七纪念塔、建业电影小镇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都能带来低污染、高收益的绿色经济。第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比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在互联网、5G时代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将高新技术让融入到第三产业发展中,提升产业水平,打造智慧宜居城市,才是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4.2.2 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这一高效率的使用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对能源结构也能进行改变。这与绿色经济的发展刚好吻合,既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又能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资源,可以无限次的使用,带来清洁的能源,以此来降低其他污染性高的能源消耗。在郑州市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来提供一定的能源,也可以通过垃圾回收、或者废物重新利用等方式实现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能源系统,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交通节能、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

4.3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绿色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居民能否在城市中便利、舒适的生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11]。

4.3.1 提倡绿色交通

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通行。使得市民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路程上。要想解决拥堵问题,建设绿色交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公共交通车的通车频率次数,全方位全方面概括所有地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地铁、公交的出行费用,调整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的发车频率。其次,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最后,建设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落实到大街小巷。

4.3.2 建设绿色的公共设施

随着郑州市人口的极速扩张,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公共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城市公园建设,满足是市民日常休憩、娱乐活动的开展。其次,图书馆、文化馆等的建设,提供培养市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场所,提升市民的科普知识,建设和谐的文化氛围环境。最后,加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暖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4 强化绿色发展观念,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社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绿色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一种动力。

4.4.1 积极培育绿色文化

绿色生活还需要绿色文化的熏陶,因此要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发挥绿色文化的熏陶作用。文化建设要与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因此构建郑州城市绿色文化,就要与郑州的“绿城”和商都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得绿色文化建设时既与生态文化的“绿城”文化想融合,也与具有历史悠久的文明文化想融合,从而使郑州市绿色文化的发展有依有据。而绿色文化的推进,更是需要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和教育,也需要一些科研机构、公众等群体不断地更新绿色文化,既保留了传统又创新了绿色文化。

4.4.2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推行居民的绿色生活方式,首先要转变居民的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可以通过将绿色发展观念教育纳入到学校、企事业、社区等各个地方,使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接受到宣传教育观念。也可以通过利用各大网络平台、电视媒体、商场、旅游景区等地方进行报导宣传;总之,不断开发新的宣传渠道,尽量覆盖到不同层次的人群,让绿色发展观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深入人心。

公众要树立绿色发展观,并将理念付之于行动。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有利用构建和谐的绿色文化。人们要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践行绿色发展观,健康、绿色的生活,这样城市才会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前进。

4.5 构建政府管理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绿色发展完全依靠市场化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加强执法力度。要有法可依,完善相关生态保护立法,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执法必严,对违规、违反法律规定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个人和企业,一定要严惩不贷,加大惩罚力度;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法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执法人的责任感。二是优化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于未履行未完成的责任人,要进行追责和处罚;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比如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大气实时监测系统等来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能够及时进行追责和处理。

城市绿色发展,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公众参与政府的相关决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立足于民众,切实考虑民众在绿色发展建设中的需求;政府部门多方面鼓励和支持公众的参与,听取公众对绿色发展的相关意见

5 结论

城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城市不再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宜居场所。生态环境的恶化、地方人文环境的破坏,使得人们越来越渴望舒适、优美的居住条件。在打造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也顺应了宜居城市建设中如何将经济与生态进行协调统一。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结合绿色发展理念,从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文化和绿色政治五个方面对城市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实现城市建设同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文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和谐统一,建设美丽宜居的绿色城市,打造美丽宜居的郑州城市。

猜你喜欢

绿色建设文化
绿色低碳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