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洱县黄脊竹蝗灾害防治防控做法与建议

2021-11-29李智慧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蝗虫全县监测

李智慧,罗 刚

(1. 宁洱县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云南宁洱665199;2. 宁洱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宁洱665199)

2020 年7 月6 日,经监测发现大量黄脊竹蝗虫由境外自江城县迁飞进入宁洱县境内。宁洱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周密安排部署和立即启动县级应急预案,并赶赴现场,靠前指挥黄脊竹蝗防治防控工作。在上级部门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县林草、农科等各有关部门、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坚持以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治并重为主线,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开展黄脊竹蝗灾害防治防控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指挥得当、监测准确、防控及时、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全县蝗灾防治防控工作初见成效,蝗虫灾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效果明显。

1 基本情况

1.1 虫灾发生情况

截至2020 年10 月10 日止,全县累计发生黄脊竹蝗虫灾害面积979.13 hm2(林地536.33 hm2,农地442.8 hm2),根据发生危害程度划分,轻度危害942.53 hm2(林地505.86 hm2,农地436.67 hm2),中度危害36.6 hm(2林地30.47 hm2,农地6.13 hm2);主要发生区域是黎明乡407.53 hm2,普义乡189.67 hm2,磨黑镇70.8 hm2,勐先镇 241.4 hm2,同心镇 69.73 hm2。

1.2 虫灾防控情况

截至2020 年10 月10 日止,全县累计出动人员13280 人次、无人机 9767 架次、喷雾器 8428 台,喷施药物9017.002 kg,累计防治虫灾面积5489.13 hm(2林地 3424.8 hm2,农地 2064.33 hm2),其中:黎明乡3011.13 hm2,普义乡 777.2 hm2,磨黑镇 672.27 hm2,勐先镇734.6 hm2,同心镇 293.93 hm2;全县各乡(镇)投入农地防治防控资金168.16 万元,防控业务指导出动车辆1296 次,出动人员4535 人次,建立防治防控专业队4 支76 人,开展技术培训12549 人次,目前,对农作物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确保了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蝗虫灾害防治防控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粮食生产安全,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县长任指挥长,抽调林草、农科的精英骨干科技人员统一到县级指挥部上班;各乡(镇)和县属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初步形成了蝗虫防治防控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和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

2.2 把控社会舆论

蝗虫防治防控宣传报道以法制宣传、科普知识普及、防治技术培训为重点,不信谣,不传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形成社会共识和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为坚决打赢蝗虫歼灭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2.3 强化监测预警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群策群力构建纵横交错的监测预报网络,及时掌握虫情灾情动态,科学决策防治方案和防控措施,确保蝗灾防控工作做到防早、防小、防了。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大蝗虫防控宣传教育、防治技术培训力度、深度和广度,让发现虫情、报告虫情、防治虫灾成为每一位民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在抓好全县45 个蝗虫固定监测点日常测报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森林资源管护员、农技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对管护责任区实行全方位、全覆盖虫情监测,并做到每日一报;三是加强联防联控,做好与邻县沟通对接,准确掌握蝗虫入境、出境动态;四是指派专人对迁飞入境的蝗虫实行跟踪监测,适时掌握蝗虫动态和勾绘蝗虫迁飞轨迹,为下一步防控蝗虫产卵孵化作准备。

2.4 抓好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领导和农、林专家提出的“打点、截流、灭源、阻击、围歼”的防控策略,坚持以科学技术统领全局,统筹兼顾蝗虫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增长,科学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积极有效防治防控虫灾虫害。一是积极发动灾区群众抗灾减灾和生产自救,全面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二是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做好各乡(镇)相互之间的联防联控及人力、物力统筹调配,合力打赢黄脊竹蝗虫歼灭战;三是仔细观察、精准收集分析防治效果,科学合理选定低毒农药和用药浓度,竭力做到无公害防治,坚决杜绝二次破坏生态环境;四是针对蝗虫迁徙速度快、危害面积广、灾区地势复杂、沟壑纵深等实际,确立了以无人机飞防为主、地面人工防治为辅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虫灾蔓延和扩大;五是加大资金投入,聘请专业防治队伍参与防控工作,大大缓解防控压力,切实保证防治质量和实效。

2.5 强化物资保障

按照“以人为本,分工协作,整合资源,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总体原则,进一步加强蝗虫防治防控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工作,着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灾害的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供应充足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调配体系。全县共调集无人机27 架、烟雾机20 台、喷粉机11台、喷雾器3477 台,储备氯氟氰菊酯、高氯甲维等无公害高效低毒防治剂24 t,已调配9.3 t,库存14.7 t。

3 存在问题和困难

3.1 防治难度大

由于黄脊竹蝗虫的迁飞速度快,宁洱县森林密度大、遮阴庇护场所多,防治药物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加之防治时正值雨季,天气因素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3.2 虫情源头未有效控制

根据监测,县外、境外蝗虫仍然持续不断地向宁洱县境内迁飞,使全县防治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3.3 后期工作任务加重

经虫情监测和专业技术人员研判,2020 年竹蝗防治任务艰巨,后期监测防治还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 对策与建议

4.1 继续加强监测预警

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继续健全完善虫情虫灾监测预报预警网络体系,确保虫害防控及时、快捷、高效。同时,要依据监测、防治数据资料,依托省、市虫害防治专家对全县虫灾趋势进行预测预判,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方案,力求避免发生二次虫灾。

4.2 加大防控投入

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集社会多方力量切实加大防治防控的投入力度,确保虫情灾情及时发现与有效防治,同时加强防治防控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4.3 压实防控责任

进一步明确防控主体,细化防控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要做好打大战、硬战和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挖掘集体力量,既分工又协作,不折不扣地把防治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启动问责追责机制,对主观因素致使防治防控不到位、不彻底,导致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经济蒙受巨大损失的单位或个人,该问责则问责,该追责则追责,绝不姑息迁就。

4.4 加强物质保障

千方百计健全完善防控物资储备和调配供应体系,全面提升物资保障能力,从根本上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严禁因物资供应不足错失防治良机,影响防控进程和质量。

4.5 严格报告审批制度

防治防控过程中发生、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坚决杜绝隐报、谎报和瞒报,同时要严格保密制度,未经主管领导批准,防控信息不得公开发布和报道。

4.6 强化督导检查

全县各级防控领导指挥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对防治防控全过程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4.7 完善档案管理

进一步明确蝗虫防治防控档案的内容、范围和目录设置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设置专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收集、整理和归档防控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切实做到防控档案目录准确、资料齐全、分类清楚、保存完整,经得起历史检验。

猜你喜欢

蝗虫全县监测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夏季高血压的困惑及自我监测管理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人多势众的蝗虫
跟踪导练(一)3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蝗虫
学习监测手环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