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翔区油菜产业发展成效及对策

2021-11-29何朝怀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单产油菜高产

何朝怀

(临翔区植保植检站,云南临翔677099)

油菜产业是临翔区冬季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历经40 多年,通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从品种和栽培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低产低效等重大技术问题,集成了以优良品种为重点的“三精”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创造了秋播早熟油菜4 项全国高产记录,成为了享誉省内外的一张名片。近几年来,由于长期连作的原因,油菜根肿病发生严重,制约了油菜产业发展。

文章在认真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供大家参考。

1 发展成效

1.1 面积和产量居全市第一

2019 年临翔区油菜种植面积达4513.3 hm2,平均单产 3180 kg·hm-2,总产量 1.413 万 t,面积占临沧市(10080 hm2)的44.16%,平均单产较临沧市的2152.5 kg·hm-2高出 1027.5 kg·hm-2,总产量占临沧市(2.195万t)的64.37%。临翔区在临沧市油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被列为国家油菜生产基地县,以油菜主产区博尚镇为主的临翔区菜籽油成功申报并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1.2 农民增收的重要亮点

充分发挥油菜产业“油、菜、花、蜜、肥、饲、旅”的独特功能和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区10 个乡(镇、街道)均有油菜种植,以2016 年为例,全区种植面积 4866.7 hm2,平均单产达 3345 kg·hm-2,菜籽产量1.62 万t,可带动农民增收8910 万元,加工生产菜籽油0.55 万t,生产菜籽粕0.96 万t,实现加工销售产值1.2 亿元以上。根据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对主产区农户的抽样调查,主产区博尚镇、圈内乡种植油菜收入占农民农业收入的24.4%~30%,其他乡(镇)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随之增加。同时可带动菜薹的腌制与加工、蜜蜂养殖与蜂蜜生产、饲料加工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1.3 优良品种引进筛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大与华中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省、市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围绕“抗病、早熟、高油、双低、高油酸”的品种筛选目标,切实抓好优质油菜新品种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工作,成功筛选出临油1 号、德油早1 号、SOO13、云油杂12、云油杂51、云油杂37、华双5R 等优质油菜品种7个,实现了晚熟油菜品种向早熟油菜品种转变、低产品种向高产品种转变、低含油品种向高含油品种转变、高芥酸品种向双低油菜品种转变、普通食用油向保健食用油转变,尤其是抗根肿病品种筛选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临翔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质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1.4 品牌创建意识和品种效应逐步增强

据调查统计,全区共有油菜籽加工销售的企业和小作坊52 个,加工规模较大的有佳源食品公司、天源食品公司、宝源油脂厂、添源油厂,加工品牌主要有紫玉、博植、曼莱、香烹烹和锦福尚5 个。年加工油菜籽1.4~1.6 万 t,生产优质菜籽油 0.48~0.55 万 t,生产菜籽粕0.83~0.96 万t,临沧佳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金色家园”、“紫玉”菜籽油2006 年已通过食品安全认证(即获得QS 认证),成为了继烤烟产业之后的一个过亿元产业。

1.5 建立了以创新种植模式为主的绿色高效生产体系

种植模式从过去的稻油模式到玉油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烟油模式,种植模式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单位面积产值从过去的4.5 万元·hm-2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5 万元·hm-2左右,在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烟油模式推广实现全覆盖,集成了“精播育壮苗、精栽增密度、精管促高产”的油菜“三精”栽培技术体系,推动了全区油菜产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1.6 连续刷新国内早熟油菜高产纪录,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一张名片,享誉省内外

随着油菜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临翔区油菜生产连续创造了4 项全国早熟油菜生产高产记录,1 项集成创新技术成果和1 个高产典型。2014 年实施的油菜高产攻关 0.08 hm2最高单产达 6847.5 kg·hm-2、11.2 hm2连片平均单产达 5412 kg·hm-2;2015 年实施的 75 hm2连片平均单产 4471.5 kg·hm-2;2016 年实施的790.7 hm2连片平均单产达 4125 kg·hm-2,创造全国秋冬播早熟油菜生产高产记录。2017 年实施的油菜“三精”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69.7 hm2,平均单产4197 kg·hm-2,最高单产 4665 kg·hm-2。专家组认为属一项集成创新技术成果,处国内领先水平。2019 年实施的高产高含油杂交良种云油杂12 号示范0.08 hm2最高单产达6123 kg·hm-2,现场榨油实验的出油率达到43.8%。专家组认为整体达到国内早熟油菜高产技术集成示范领先水平。

1.7 团队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为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求,开启了部、省、市油菜产业技术专家和区、乡(镇、街道)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的油菜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五级联动”协作模式,构建了一支集科研、推广、服务为一体的油菜产业创新团队,为临翔区油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据统计,共获油菜各类科技成果22 项。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一是由于长期连作导致近年来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较为突出,据植保和推广部门2017—2020 年对主产区博尚镇油菜根肿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苗期发病株率在10.72%~30.81%,病情指数在3.1~8.97,收获期发病株率在8.13%~39.23%,病情指数在3.59~24.49,严重制约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斜纹夜蛾和灰地种蝇危害油菜呈上升趋势,外来入侵的草地贪夜蛾2020 年首次发现危害油菜;三是由于冬春连续干旱加之水利基础设施毁坏现象严重导致油菜尤其是山区旱地油菜旱灾发生严重,落塘现象占比高;四是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面源污染加剧,耕地质量显著下降,影响油菜正常生长。

2.2 品种“多乱杂”较为突出,绿色优质品种少

据统计,全区共种植油菜品种近20 个,部分农户还在种植“国庆25”等高芥酸品种,绿色优质品种推广难度大,1 户多个品种串粉和混收现象严重影响油菜籽品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从油菜不同播期和抗病品种筛选2 个方面对抗油菜根肿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效果不太理想,尤其对抗根肿病品种的筛选还处于引进试验阶段,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一个过程。

2.3 比较效益低,优质难以实现优价

按全区油菜平均单产3300 kg·hm-2计,单价5.5元·kg-1计,产值在 1.8 万元·hm-2左右徘徊不前,加之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的不断攀升,农户种植油菜基本没有利润甚至出现负效益;近年来推广的双低、高含油和高油酸等优质油菜品种企业在收购过程中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在加工过程中小作坊式加工居多,龙头加工企业量少质弱,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和品牌带动效应不强,油菜产业全产业链尚未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待加强等制约全区油菜产业发展。全区油菜种植面积由2016 年的4866.7 hm2下降到2019 年的 4513.3 hm2,平均单产由 4435 kg·hm-2下滑到2019 年的3180 kg·hm-2,随着国家城镇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产区博尚镇、圈内乡油菜种植面积将会继续下降。

2.4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当地政府每年利用国家油菜生产大县奖励资金除无偿发放种子款补助外,基础性油菜科技试验示范基本没有投入,基础性研究和试验只能与科研院所合作,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难以满足油菜产业的科技需求;区、乡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新生力量不足,服务油菜产业发展的科技力量较为薄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3 “十四五”展望

3.1 不断开辟油菜新区,稳定种植面积

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油菜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油菜产业在全区冬季农业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蚂蚁堆、忙畔、马台、平村乡为重点,充分挖掘冬闲田资源,认真做好新区油菜发展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山区旱地秋播早熟油菜,力争“十四五”时期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 万hm2以上,弥补主产区面积和产量下滑带来的诸多问题。

3.2 加大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实现绿色优质高效

一是围绕筛选“抗根肿病、抗虫、耐旱”品种目标,加大绿色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二是围绕“1 kg 菜籽 0.5 kg 油”、“每公顷产菜籽 7500 kg”、“食用保健油”三大目标,加大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引进筛选和推广;三是在提升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主攻“两减一增”技术研发和推广,在油菜生产中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无人机”喷药施肥、物理防治和生物技术防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收获等绿色节本增效技术,耕地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3.3 在打造“全产业链”上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油、菜、花、蜜、肥、饲、旅”的独特功能和优势,打造油菜产业“全产业链”。一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力度,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油、菜、花、蜜”产品的精深加工,推动菜籽收购中体现优质优价,提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打造好“博尚菜籽油”国家标志性地理农产品品牌,加强商标注册和优势品牌创建工作,强化宣传营销,不断增强品牌效应;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油菜秸秆和油饼资源,在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加工方面求得新突破;四是全面打造“乡村旅游”这张名片。充分发挥“油菜花期长、规模突出”的显著优势,结合油菜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现有的博尚古镇、曼莱湖、剿匪烈士纪念碑、傣族的白塔、传统的手工陶艺陶器等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积极开展冬季油菜花节、龙舟赛、环湖自行赛、春节象脚鼓大赛、手工陶艺赛,乡村美食节等各类活动,全面打造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建设,推动油菜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油菜产业稳定发展以及农民持续增收。

3.4 加大投入,提升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油菜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油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用好用活国家油菜生产基地县奖励政策和资金,配套出台油菜良种补贴、油菜种植补贴等相关政策,加大油菜产业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以“国家、省、市科研院校为纽带,区、乡农技推广机构为重点”油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菜是临翔区人民的食油之源和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产业,也是全面打造乡村旅游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油菜产业“油、菜、花、蜜、肥、饲、旅”七大功能和优势,在巩固提升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打造油菜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全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单产油菜高产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黑龙江省和全国“十三五”期间三大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