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州秋豌豆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1-11-29吴国云杨学东茶菊青赵素萍杨德良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白粉大理州白粉病

吴国云,马 艳,杨学东,杨 俐,茶菊青,赵素萍,杨德良*

(1. 大理市湾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大理671008;2. 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云南大理671000;3. 大理市植保植检站,云南大理671000)

秋豌豆是大理州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重要蔬菜作物,是大理州秋冬季生产的著名蔬菜,主要在寒冷的冬季供应北京、兰州、沈阳等北方市场。秋豌豆主要种植的种类是甜脆豌豆和大荚豌豆;甜脆豌豆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台湾奇珍318、台湾奇珍、长寿仁、云豌18 号和春城一号等,大荚豌豆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食用大荚豌1 号,松岛三十日、抗病大荚豌豆等。秋豌豆一般在每年的8 月上中旬播种,套种在春玉米和烤烟田中,利用玉米秆和烟杆作支架,供豌豆的藤蔓正常生长,在每年的10 月中下旬至12 月上中旬是开花结荚期;甜脆豌豆产量在22.5 t·hm-2左右,单价 3~4 元·kg-1,产值在 6~9 万元·hm-2;大荚豌豆产量在 15~22.5 t·hm-2,单价 5~6 元·kg-1,产值在 7.5~11.25 万元·hm-2。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一般灌水条件较差的地区选择种植甜脆豌豆,水源条件好,灌水方便的地区一般种植大荚豌豆。全州常年种植面积在1 万hm2左右,是目前大理州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受到豌豆白粉病(Erysiphe pisi DC)的严重危害,每年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产量损失率在10%~50%。为了减轻秋豌豆白粉病对豌豆正常生长的危害,在过去的10 余年中,对秋豌豆白粉病的田间发生消长动态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1 豌豆白粉病发病症状与病原物

1.1 发病症状

豌豆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藤蔓和豆荚,发病多数从叶片中下部开始,在叶片正面,初期呈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病斑扩大呈不规则形白粉斑,病部表面被白粉霉层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豌豆白粉病病情扩展后波及全叶,致叶片迅速枯黄,病部有大量白色粉状物,叶片正面重于叶片背面;茎、荚发病后出现小粉斑,严重时白粉病菌布满整株,发病重时植株后期病部呈现小黑点,即闭囊壳,整株豌豆植株枯死。

1.2 病原物

豌豆白粉病(Erysiphe pisi DC),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属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真菌,主要病原菌为单丝壳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分生孢子桶形至柱形,无色,单孢。该2 种病菌除侵染豆类外,还侵染黄瓜、西葫芦、南瓜等瓜类蔬菜,以及向日葵、莴苣、番茄和茄子等作物。2 种病菌均为专性寄生菌,必需寄生在活体寄主植物上[1]。

2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在大理州,秋豌豆主要生长在秋冬季,豌豆白粉病病原菌冬季也能正常生长,不存在越冬问题。一般在每年的12 月下旬秋豌豆生长季节结束后,病菌以闭囊壳形态在遗落土表的病残体上潜伏休眠,在第2年的10 月上中旬条件适合时,闭囊壳破裂萌发,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雨水、气流、灌溉水传播,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植株叶片,并扩散蔓延;豌豆种子可以带病菌[2],在下一年播种后,病菌萌发,危害植株,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甜脆豌豆与大荚豌豆相比,发病相对较轻。病菌除侵害豌豆外,还危害豌豆科、茄科等多科的数十种作物。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30 ℃,以22~24 ℃为最适宜萌发的温度,据观察,在大理州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2℃。昼夜温差较大,多雾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即使天气干旱,早晨有露水时,仍可以发病。多雨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裂开,不能萌发,以相对湿度为98%最为适宜,大理州秋豌豆种植多数在8 月上旬至12 月下旬,平均温度在16~18 ℃,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潮湿,日暖夜凉、多露潮湿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豌豆白粉病发生流行,大理州是秋豌豆白粉病常发区、重发区。

3 大理州秋豌豆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

根据10 余年的连续调查和观察,大理州秋豌豆白粉病的一般田间发生消长动态规律为在每年的8月上中旬秋豌豆播种出苗开始,在豌豆植株苗期至10月上中旬有16~18 苔叶的抽蔓初期,一般不发病;在每年10 月中下旬,当田间秋豌豆植株主枝有20 苔叶左右时开始发生白粉病,开始发病的部位主要是植株主枝10~15 苔叶以上的中上部,该部位叶片是植株叶片中光合作用最强的功能叶片,在植株主枝10 苔叶以下的叶片和茎杆一般不发病,原因为该部位叶片组织老化;在秋豌豆植株的整个生长期中,顶部的5 苔叶片,没有完全伸长开,植株组织幼嫩,一般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当植株发病以后,在每年11 月上旬至12 月下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采收果实的进行,发病部位依次从下往上逐渐发病,植株发病叶片越来越多,叶片上的白粉病霉层越来越厚。根据多年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大理州秋豌豆白粉病田间发生消长动态规律为10 月下旬开始发病时,病情指数平均为0.5,11 月上旬病情指数平均为2.0,11 月中旬病情指数平均为 4.2,11 月下旬病情指数平均为14.6,12 月上旬病情指数平均为56,12 月中旬病情指数平均为72.2,12 月下旬病情指数平均为95.2;此时大荚秋豌豆主枝一般有35 苔叶,除顶部少数叶片不发病外,其余叶片、茎杆和豆荚上都有白粉病发生。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出,秋豌豆在大理州生长前期的8 月上中旬至10 月上中旬基本不发病,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为发病初期,发病速度缓慢,至11 月下旬以后,随着豆荚的不断采收,植株抗病能力下降,病情上升速度很快,在12 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期,植株整株布满白粉病菌霉层,上面布满大量的小黑点闭囊壳。在12 月下旬冬至节以后,本地多数年份有霜冻发生,秋豌豆植株多数冻死,秋豌豆整个生长期结束。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秋豌豆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甜脆豌豆可以选用云豌1 号、春城1 号、长寿仁和中豌6 号等品种进行种植,而大荚豌豆可以选用日本引进的品种松岛三十日和抗病大荚豌豆进行种植。

4.2 种子消毒

豌豆白粉病可以通过种子传播病菌,所以进行种子处理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每100 kg 豌豆种子可以用10%稀唑醇可湿性粉剂150 g 兑水3 kg,均匀喷雾在豌豆种子上,用塑料袋密闭堆放24 h 后播种,对豌豆白粉病有好的预防作用,在豌豆植株生长的中前期,能减轻白粉病发生程度,发病时间与不处理相比较,可以推迟发病15~20 d。

4.3 加强肥水管理

秋豌豆一般是套作在玉米田或烟田中,苗期生长受前期作物的影响,苗期要增施氮肥和钾肥,要施尿素 150 kg·hm-2和钾肥 150 kg·hm-2在植株基部。在进入结荚期以后 4~5 d 采收 1 次,每采收 3~4 次,要追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 次,用量为尿素150 kg·hm-2加磷酸二氢钾 30 kg·hm-2,兑水 2250 kg·hm-2,拌均匀后,浇在植株基部,每塘浇100 mL,本地种植秋豌豆时一般种植22500 塘·hm-2,每塘点2 株,采收8~10次,需追肥2 次。

4.4 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针对本地秋豌豆白粉病的发生规律,重点抓好每年的10 月上中旬至11 月上旬的防治,选择发病初期或未发病时进行喷药,能收到较好的防效。

防治药剂及用量:根据多年试验示范,防治豌豆白粉病有较好药效的传统药剂有以下几种:10%稀唑醇可湿性粉剂 750 g·hm-2,兑水 900 kg·hm-2;10%世高水分散粒剂 750 g·hm-2,兑水 900 kg·hm-2;43%好力克悬浮剂[3](有效成分戊唑醇)375 mL·hm-2,兑水 900 kg·hm-2;5%己唑醇微乳剂[4]450 mL·hm-2,兑水 900 kg·hm-2;25%丙环唑乳油 600 mL·hm-2,兑水900 kg·hm-2。近年来重点推广应用的防治豌豆白粉病高效药剂有30%醚菌酯悬浮剂675 mL·hm-2,兑水 900 kg·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675 mL·hm-2,兑水 900 kg·hm-2;6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 g·hm-2,兑水 900 kg·hm-2。在上述药剂中选择药剂,交替用药,在秋豌豆植株的发病初期(多数为开花初期,时间为每年的10 月中下旬—11 月上中旬),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能收到较好的防效,可以基本控制豌豆白粉病发生危害,同时可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白粉大理州白粉病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一品红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简析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蔬菜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涂白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