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意境和演奏处理

2021-11-29杜京哲

黄河之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八度钢琴曲弹奏

杜京哲

一、《夕阳箫鼓》的文化背景

《夕阳箫鼓》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早在十八世纪就在江南一带流传,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流传中还有多个不同版本,像《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有传言《夕阳箫鼓》的立意是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但两者意境相差甚远,随着时间慢慢流传,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内容是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更是将《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改变成丝竹乐曲,直接提名为《春江花月夜》。

随着时间的更迭,到现在二十一世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学习钢琴演奏,钢琴在中国的普及让中国的乐曲家们开始思考,如何把中国的传统乐曲与西方乐器相结合,两者的融合会不会创造出不一样的花火,于是很多传统乐曲被改编成钢琴曲,改编之后的乐曲很受喜欢,其中黎英海先生就把这首著名的大文套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成了钢琴曲目(黎英海先生是我国知名音乐教育教家、作曲家),于是在1975年钢琴曲《夕阳箫鼓》问世了,由此诞生了一首华丽的中西合璧的乐曲。《夕阳箫鼓》自公布后就得到世界的认可,可以说《夕阳箫鼓》这首钢琴曲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那个时代在音乐上伟大的代表作。《夕阳箫鼓》改编后,很多我国传统乐曲被相继改编,中国元素也得以在世界大环境中融入,因此,《夕阳箫鼓》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音乐不分种族,不分肤色和国界,《夕阳箫鼓》的改变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这也让各国的音乐可以相互交融,互相学习。

二、钢琴曲《夕阳箫鼓》的主要特点和情调

原本《夕阳箫鼓》琵琶曲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是民族乐器中常见的多段体结构,演奏技法多用左手的拉、揉、推、吟等,描绘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音乐开始模仿鼓声、箫声、层次有序的悠然而起;然后婉转如歌,带有江南特色的画面映入眼帘,接着是各段、应用紧缩、扩展、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形式,同时加水波声、船桨划水声等造型乐汇,此曲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

而改变后的钢琴曲保留了原来音乐的形象和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以及古朴宁静的风格,又通过钢琴展现出了古曲中的古筝、琵琶等乐器。黎英海先生曾经说过,就乐器来说,钢琴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多种不一样的演奏手法、触键的不同、踏板的不同,和音量、音区等方面的改变,完全可以带来不同音色的联想。在演奏《夕阳箫鼓》时,弹奏者心中就要有古筝、琵琶、箫、笛等多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多种音色。

《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便是《夕阳箫鼓》的曲情,《春江花月夜的》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形象的描绘了江南水乡月夜春江的优美风姿,意境空明、韵调优美。改编后的钢琴曲,对原曲主要部分基本保留,并且对作品原有结构进行了压缩处理,让其更精炼。运用了中国特有的变奏曲式——叠句曲式,既在每个变奏的前半部分,可以自行变奏或引进新的材料,但结束句基本无变化,形成“叠句”。

三、意境赏析及弹奏技巧分享

改编的钢琴曲共有十段。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立的标题:1.江楼钟鼓;2.月上东升;3.风回曲水;4.花影叠层;5.水深云际;6.渔歌晚唱;7.回澜折岸;8.桡鸣远濑;9.钦乃归舟;10.尾声。每个小段落的内容和整体的乐曲是相互联系的,像是一间间别致的小屋,共同构成了一栋有特色又美丽的大房子。

1.江楼钟鼓:从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这一段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夜幕来临的画面,夕阳的微光照耀在江面上,平静祥和,景色宜人,江楼上钟鼓撞击的声音随着江水传向周边,载着满船收获的渔民们听着悦耳的钟声,渔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这样的意境在弹奏时,左右手从慢至快交替弹奏不同节奏的同音及弦拉,然后右手从高至低,左手从低至高,左右手反向弹奏琶音和弦,来模仿古筝的弹奏声音,弹出优美的主题旋律。接着右手从低至高的奏出装饰音,模仿舒缓、婉转的箫音,左手弹奏五声音阶,和箫声相和,最后在左右手交替弹奏五声音阶中推向高潮。这一小节把握节奏和模仿声音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用弱音踏板可以模拟鼓声,手摁键要迅速,让声音集中并有延展性,弹出明朗又连续的鼓声,营造梦幻的意境,模仿古筝声音时,手指尖摁键要细致,旋律流畅。箫声模仿时注意力摁键力度和速度,让声音幽远,能带给人更多的幻想。

2.月上东山:第九小节至二十一小节,这段整体的旋律是婉转、柔和,展现出夕阳西下和微波荡漾的江水相互辉映,声音要纯净无暇,这一段是整首钢琴曲的主题旋律,左手八度要连续并且切分节奏,展现出夜幕来临,水波泛起层层涟漪,宽绰的音域和柔美的主旋律结合,奏出空间感,在右手高声部奏出琶音和弦,模仿江楼上的钟声。在弹奏琶音时,声音要明朗与匀和,右手旋律要流畅,左手八度下行摁键要有力,要让键沉到底,但声响要小,把钢琴低音区深厚的的音色特点发挥出来,让乐曲听上去有更广阔的空间感。

3.风回曲水:第二十二小节至三十三小节,这段旋律起伏增大,描绘的是一幅轻风吹过江面,流水回旋,群星闪烁的动人景色,主题旋律变高,从单音变成双音,乐曲更加清亮,左手流动音型的五声音阶让乐曲听起来更活泼,在弹奏时,右手的旋律要轻柔及明朗。左手的演奏流畅并轻捷,演奏出月亮升起,微风拂面,江水潺潺的画面感。

4.花影层叠:第三十四小节至第四十七小节,展现的是水静静的流淌,撞击到岸边,泛起一圈圈浪花,岸边的珍花稀草映入水中的动人景色。弹奏时右手的音区又一次移高,从疏变密的节奏,让旋律增加了流动性,左手模仿琵琶滚奏的手法,琶音在两个音区转换,在三十九小节再次转回第二段的主题旋律,弹奏时掌握好速度变化及韵律,尤其是弱起小节的颤音句头和上句句尾连接要精妙。

5.水深云际:第四十八小节至第七十二小节,这段描绘的是水天一色的江中夜景,江水翻腾,奔流不息,水鸟在夜空中高歌,自由飞翔,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左手弹奏低沉的纯五度双音,右手的音调要平缓悠远,在相隔三个八度的音区里弹奏同一旋律,右手在第五十九小节高音区的颤音及五声音阶上行交替穿插,在第六十八小节回到行板,从第四十八小节开始弱间踏板渐渐放开,八度的飞跃及低音的回旋,和泛音、颤音一同弹出超逸的乐章。

6.渔歌晚唱:第七十三小节至第九十七小节,这段展现的是一幅渔民们伴着夕阳满载而归,欢声笑语,悠然惬意的意境[7]。左手弹奏二、三度双音是模仿木鱼灵活,利落的的声音。小节最后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交叉高八度的二三度双音,右手旋律留出同时值的八分休止符,弹奏时要此起彼伏,顺畅自然。同时掌握好乐句中的联系及整体乐曲的完整性。

7.回澜折岸:第九十八小节至一百一十五小节,这段描绘的是渔民们载着满船的收货回来,开心的笑声响彻整个山谷,波浪一排接一排拍打着岸边的愉悦壮丽的画面。旋律由琶音和高八度的颤音组成,每两小节的后一拍从快变慢,摁键力度从弱变强,掌握好巨大的变化和对比,这里是全曲的高潮。

8.桡鸣远濑:第一百一十六小节至一百三十五小节,展现的是船桨划水声和流水声融合在一起,水花飞溅、群舟竞归的开心景象。在弹奏时,可以用指尖掌握力量及触踺,使声音匀和又分明,六连音要连续做到无缝衔接,让乐曲接连不断。

9.钦乃归舟:第一百三十六小节至第一百九十六小节,这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情绪到达巅峰,描绘的渔民们归来时的喜悦穿透岸边,水流激打岸边的礁石,月亮穿过薄雾,银光的月光洒满岸边的意境,从刚才热闹的场景恢复到安静的画面。弹奏时力度先逐渐加强,但到了第一百六十四小节时,力度一下弱了下来,使前后形成对比,情绪得到升华,第一百八十三小节之后,八度双音在左手上再次奏起“江鼓钟楼”的旋律,右手十连音、十二连音、十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迅速紧密的交织伴奏,表达出对祖国大好和山的赞美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弹奏要节奏匀和,音群跑动连成一气,最后在第一百九十一小节,旋律从左手八度变换到右手单音,乐曲逐渐转换成安静的曲调,然后由五个带装饰音的和弦推向尾声。

10.尾声:第一百九十七小节至第二百一十小节,这段展现的是渔船离去,一轮明月高挂夜空,江面空旷、宁静、平和,之前的热闹慢慢消退在这深夜当中,万籁俱寂,让人回味。弹奏时左手音调婉转,模仿远去的箫声,右手用带五度的八度双音向上弹奏,力度方面渐渐减弱,在第一百零三小节中开始弱音踏板,音声逐渐消踪。

四、中国风格的技术手段

用西方的钢琴表现中国的山水及民族文化,古曲标题的使用很是精妙,好像古典文学及京剧艺术中的主角亮相,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为了让乐曲充满中国特色,作者在乐曲的结构上进行了精雕细刻,例如本是同音反复的旋律改成了八度的跳跃,在四二拍旋律的弱拍上用急促的三十二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进行衔接,都是为了有效的模仿古筝、琵琶、箫等传统的民族乐器,加强了钢琴旋律中古代文人曲调的韵味及民族风情,这些事原曲所没有的,是作者独居慧眼的创作手法。

五、中国文化思想的添加

中古古典的乐曲作品很多都会展现中国的山水文化,《夕阳箫鼓》创作的基础就是山水文化,山水景色的描写可以很好的展现出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域风光。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心理状态。达到借景抒情的效果。山水是环境的一部分,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很深的情感。炎黄子孙对于大自然是充满敬畏和崇拜的,把大自然看作人类的朋友,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现有的条件,而不会去改造,这就让国人和自然和平共处,互相依存的友好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贯彻民间。

黎英海先生在改变这首钢琴曲时,就融合了中国的山水文化,从乐曲中就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山水的热爱,喜欢之情。并寄情于景,抒发自己愉悦的情绪,将原本忧郁的曲调增加了轻快、明朗的节奏,转变成了欢快的乐章。并且乐曲很有江南的民族特色,婉转淡雅的风格加上江边特有的风景及渔民归来时的喜悦场面,都让这首曲子的意象更有特色和韵味。这种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让这首乐曲成为一个佳作。

结 语

来自西方的钢琴,在中国文化的加入下,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对我国音乐文化进行了传承,这首《夕阳箫鼓》在充分发挥原曲的风格,保留了五声性的旋律,加上精妙的起伏多变、多元化的和声让乐曲更饱满形象,提升了乐曲的表现力,唯美的山水意境,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性和魅力。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中国化的音乐指明了道路。■

猜你喜欢

八度钢琴曲弹奏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动人心弦
交响曲
夜的钢琴曲(六)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小星星
钢琴弹奏中三度音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