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渠精神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价值意蕴

2021-11-29郭晓会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实事求是

郭晓会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林州45655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红旗渠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精神是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形成的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在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时代考题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一、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历时十年修建而成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可以说红旗渠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修建过程历经艰难险阻。红旗渠修建在满是悬崖绝壁的太行山半山腰,要凿开的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自然环境恶劣;国内正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困难,缺少大型的机械设备,物质条件匮乏;再加上技术人员短缺,使得修建红旗渠有现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中共林县县委秉承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修渠方针,团结带领林县人民修成了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与南京长江大桥并称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林县人用双手在太行山上凿出的这条长渠全长1500 km,总干渠、3条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 740.17万个,共削平1 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 408座,挖砌土石2 225万m3。据计算,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 m、宽3 m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林县举一县之力,将红旗渠水成功引到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奇迹,也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诞生后,不同时期的报刊社论、专著文章、调查报告、文件讲话等对其内涵、本质和特征做出过多种概括,表述不尽相同,据称达14种之多[1]。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分别是:1990年3月20日,中共林县县委、林县人民政府在《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中所概括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1993年中共河南省委在《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中所概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2];1998年杨贵在《红旗渠精神的思考》一文中所阐述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3]。这些文件与著述虽然对于红旗渠精神表述不尽相同,但对其基本内涵的概括是相同的,都抓住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性、先进性、实践性特征,将其视为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融合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红旗渠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红旗渠精神蕴含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是做好工作的价值遵循

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蕴含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对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对当时的林县人民来说,能吃上水、用上水是最大的梦想与渴盼。以杨贵为书记的林县县委心忧百姓,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实施“引漳入林”工程,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困扰林县人民的缺水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以红旗渠精神为激励,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二)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担当意识是做好工作的方法原则

修建红旗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所面对的是一个林县历史上从未被彻底解决的缺水难题,林县县委敢想敢干,在修建红旗渠的决策实施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勇毅担当带领人民劈山凿石,经过十年的不懈奋斗跨域引水。制定方案前反复考察论证,全面了解浊漳河发源地的情况、枯水季水流量、汛期最大水流量、常年的平均水流量,以及太行山的地形地势等关键问题,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在修建过程中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召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盘阳会议”,及时调整修渠战略,为成功通水奠定重要基础,使得红旗渠成为一条泽被后世的幸福渠。没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红旗渠既不敢想,也建不成。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更加需要以红旗渠精神为激励,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让工作的成效真正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红旗渠精神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

红旗渠建设时期正值我国物质最匮乏、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岁月,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绝壁穿石,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房子住山崖宿石洞,没有粮食捞水草挖野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截流浊漳河、征服石子山、撬开老虎嘴、凿通青年洞,创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迹。在6 865.64万元的总投资中,国家投资为1 025.98万元,仅占14.94%,其余超过85%的投资都来自于地方和群众自筹[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修建成功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必须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激发起群众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意志和行动,坚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办好自己的事,奋勇前进。

(四)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是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红旗渠的建成是一部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林县境内没有可靠的水源,只有在山西省平顺县引水。山西省政府坚持全国一盘棋,迅速回应林县修渠的请求,给予林县修渠巨大的支持;平顺县的老百姓为了帮助林县民工,主动腾出了自己的房屋、耕地、山坡,方便他们居住、修渠。林县人民不分前方后方,不分男女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前方有求,后方有应,没有推诿扯皮,没有拖延应付,展现了一部团结协作的英雄史诗。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岁月里,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各级干部与数万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3万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不计报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涌现出马有金、任羊成、王师存、李改云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修渠过程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价值导向。在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上,更加需要以红旗渠精神为激励,凝聚起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砥砺奋进。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红旗渠修建中充分发挥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工地党委,党政群团都置于党委统一领导之下,把党的组织领导转化为组织优势。无数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落实,结合实际情况,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提升动员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凝聚起强大合力。二是要夯实组织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坚强战斗堡垒,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定信心,接续奋斗,汇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三是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是一面队伍最前方的旗帜,必须以过硬的素质和作风冲锋在前,做好应有的榜样,坚决贯彻“十四五”战略规划,把党的政策宣传落实好,走在前作表率。

(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抓住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且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智慧,才会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党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5]红旗渠的修建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林县县委广泛宣传动员,调动人民群众修渠的积极性,十年间全县55万人口中先后有30多万人参与修渠。在修渠过程中通过文艺宣传方式,鼓舞士气;通过学习《矛盾论》《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武装头脑[6];通过师带徒传授技术和知识,培养技术人才,解决了很多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激发起全县人民的创造性,凝聚起磅礴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必须注重激发其内生动力。一是加强思想宣传,激发人民群众奋进的意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要坚持以红旗渠精神宣传教育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教日月换新天”,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认识,树立自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意志。二是注重组织动员,发挥人民群众奋进的主动性。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支持人民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致富,激励和引导人民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三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人民群众奋进的创造性。知识经济时代,能力欠缺主要源自知识与技能的贫瘠。要通过加强文化培训、技术引导、知识学习等方式,培养人民群众的奋斗能力,提高全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原则。修建红旗渠是林县县委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而非拍脑袋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所以在修渠过程中能够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盘阳会议”,改全线施工方案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事求是上报粮食产量,为修建红旗渠积累了资金和储备粮。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得林县能够坚守修渠为了人民的初心,立下责任界碑永葆渠的质量,签下协议确保永久使用权。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的根本方法。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佳途径,为我们求真务实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掌握了解实际情况。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政策。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使政策和决策更具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更符合人民意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三是要突出实效真抓实干。把实践和基层作为最大的课堂,把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沉下去、转作风、接地气,确保工作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实事求是”定乾坤
红旗渠的“难”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红旗渠》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