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的析评

2021-11-28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阿尔都塞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原 征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阿尔都塞曾在《保卫马克思》中提到:“历史把我们推到理论的死胡同中,而为了从中脱身,我们就必须去探索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为避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人道主义”思潮的侵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阿尔都塞提出了“认识论断裂”的主张。

“认识论断裂”的提出

阿尔都塞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为界,把马克思思想分为意识形态(早期马克思)和科学(晚期马克思)两个对立的阶段。

“认识论断裂”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理论界掀起了对马克思早期思想进行研究的人道主义思潮,他们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张扬弃异化劳动、探寻人自由自觉的本质,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作为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对立面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出现,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坚决反对将马克思进行人道化解释的观点,认为人道主义思想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带有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用的威胁。为了捍卫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他提出借鉴结构主义方法论思想,运用“症候阅读”方法,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深层的科学的解读,“认识论断裂”理论就是他研究后提出的重要观点。

“认识论断裂”提出的理论背景。“认识论断裂”的提法最早是由加勒东·巴歇拉尔提出的,即任何的理论实践为了实现科学的发展,就会与它史前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践产生明显界限。阿尔都塞师从巴歇拉尔,并借鉴了他这一思想。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提到:“我向巴歇拉尔借用了这个思想,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加透彻起见,我把它称之为‘认识论断裂’,并把它当做我的早期论文中的中心范畴。”

对“认识论断裂”的思考

阿尔都塞通过解读马克思的著作,看到了1845年前后马克思的研究路径由哲学思辨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探索,这个改变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将其直接归结为马克思思想的断裂,这一主张有失偏颇。

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联系密切

1845年以前马克思思想中人的本质概念其实与阿尔都塞所提的1845年之后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具有密切的联系。马克思指出,种的类特性表现为生命活动的特质,人的类特性就是人自由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是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此外,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人有意识的、自由的活动就是实践,人的本质也是实践。而实践又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的概念是不可分割的。生产力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在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的生产活动的第一要素。而人的实践活动就自然的产生着生产力,因此人的本质的实践与生产力是密切相连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也是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中得出的。他认为要使人的本质现实化,就要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本质,人应该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后续的研究中提到生产关系是人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这也决定了生产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背后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可见马克思思想的转变是由对人的本质的深入探索中引发出社会关系的本质,再延伸到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这一逻辑的连贯性是不可割裂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仍然是人的问题

解读阿尔都塞所说的1845年后马克思思想断裂后的著作,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思想的重要主题仍旧是人,历史唯物主义与他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相承接的,“人”的问题是马克思整体思想的灵魂所在。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有两层含义,即“个体”和“人类”,两者在“社会”中得到统一。人既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是现实的社会存在,又作为观念的总体在对现实的享受中存在。除此之外,马克思早在他的中学论文中就将自己的命运同人类事业联系在一起。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断裂后,开始批判哲学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学角度的研究。但其实马克思只是不在字面上使用早期的人学相关概念,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时,他依然关注着人的生存境遇和人的自由、解放问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大机器生产给工人带来的磨难,“机器不仅是一个极强大的竞争者,随时可以使雇佣‘过剩’。它还被资本家公开地有意识地宣布为一种雇佣工人敌对的力量并加以利用。机器成了镇压工人反抗资本专制的周期性暴动和罢工等等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这些都是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时得出的结论,这与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异化劳动的根源是异曲同工的。由此可见,无论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还是马克思的成熟时期的思想中,他都始终关注着人的本质、命运以及人的异化问题,不存在认识论的断裂。并且在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根本特征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找寻人真正解放的途径。

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不是绝对对立的

认为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是完全区别开来的,也是阿尔都塞主张“认识论断裂”的一个重要理由。阿尔都塞将马克思的思想划分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人道主义和成熟时期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但他对于意识形态的界定过于广泛,甚至有些概念是自相矛盾的。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个表象体系,但这些表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和‘意识’毫无关系;它们在多数情况下是形象,有时是概念。”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存在,它对人产生的作用是难以控制、无法知晓的。阿尔都塞主张人道主义思想是意识形态,其主要职能是实践,同时还具有维护、变革社会现存秩序的职能,但科学的职能是理论和认识,并且实践的职能在认识职能之上。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实践职能,后期的科学理论具有认识的职能,这就表现出了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断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生存境遇、人与人关系等的异化。虽然在该书中马克思没有从经济政治学的角度论述异化现象,但不可否认这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正确认识的成果,反过来又指引他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论证。可见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样具有认识职能。且在1845年之后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显示出了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实践的职能。正是因为建构了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哲学作为思想武器,马克思才开始从社会的发展规律入手去论证无产阶级推动革命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终将灭亡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些论证激励并指导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反抗资产阶级,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理论观点同时具有认识职能和实践职能。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既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

我们应该看到,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分是相对的,他们有共同的功能,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通过划分意识形态和科学的界限来证明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断裂是不恰当的。

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马克思本人思想是连续的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早期和成熟时期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没有发生断裂,只是体现为一个思想渐进的过程。

马克思并不是生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所有理论体系的形成都经历了痛苦和艰难的探索,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从他的《博士论文》、根据书报检查法和林木盗窃问题所作的文章等,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研究焦点正由纯学术的层面转向对现实问题、实践问题的关注。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同他人一起创办了《德法年鉴》,他的生活也开始变得困苦。但也是在这一阶段,马克思转向了唯物主义彻底走出了唯心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实现了其哲学方面世界观的转变。这些都可以在他这个时期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得到论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劳动异化、人与人关系异化等内涵,新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也开始萌芽。紧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作品《神圣家族》问世,马克思开始关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因素。此后,马克思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将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作为重点进行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的核心原理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人类历史密切相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阶级斗争,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规律。

在1845年,他还留下了许多以哲学为中心的文章,可见他并没有完全抛弃旧哲学,那么就不存在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断裂点,更不存在阿尔都塞所提出的“认识论断裂”。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

分析马克思思想是否具有连续性,就必须从正确解读马克思文本中所蕴含的观点入手。而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一些思想的理解与马克思本人的主张有着明显的矛盾。

阿尔都塞依据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将马克思思想分为了四个阶段:即青年时期、断裂时期、成长时期和成熟时期。他提出将马克思1857年之后的著作归为成熟时期的著作,并以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界将《共产党宣言》划分到不成熟时期。但这否定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探索,忽略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成果,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背道而驰。

通过马克思在文本中的阐述,我们可以推论出:首先,在马克思看来,《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并不处于他思想不成熟时期,相反在他的著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次,马克思承认《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但他更看重《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的作用。并且从1845年到1848年的著作中,都清晰的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渐进性,并不像阿尔都塞所说的这是马克思思想出现认识论断裂的时期。

回顾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渐进过程,并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阿尔都塞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其进行的重新诠释无疑具有一定价值,但他所提出的“认识论断裂”理论仍有局限之处。

猜你喜欢

阿尔都塞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论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来源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断裂”抑或阿尔都塞主义的“认识论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