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3+1综合实训”建设的探析——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

2021-11-28游宇崔中山

科技与创新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技能

游宇,崔中山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3+1综合实训”建设的探析——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

游宇1,崔中山2

(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务处,重庆 401320;2.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校长办公室,重庆 401320)

围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以解决实践课程与实践能力相脱离的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探析了“3+1综合实训”的课程建设体系,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进一步优化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类金课建设路径。

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品行素养好、理论基础实、专业本领硬、动手能力强、沟通合作易”的“五优人才”为目标,制定“五优五实”育人工程实施方案。“3+1综合实训”则是该方案中的实训环节,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业界资源,是完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结合、素质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本专业和跨专业知识、技能,使其更贴近市场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开设情况

“3+1综合实训”作为各学院突显应用型教学的关键环节已开设7年时间,目前,全校8个学院共30个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了该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各专业基本遵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注重课程间逻辑、专业的综合性,学生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在授课模式上,大多采用模块化及流程式教学、项目制教学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展开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尽量采用非传统授课方式。但是,依旧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课表、问卷及开展师生座谈,了解到各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设计问题

2.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专业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未能将“3+1综合实训”的教学目标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未能接收到整体实训目标以及单门课程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和无目标状态,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所开设课程较独立,课程与课程之间逻辑联系不够,整体课程不成体系,从而导致学生感知教学目标不明确。

2.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理论课占比大,重复开课现象较多。各专业所开设课程理论课平均占40%,更有某些课程以纯理论课的形式开设,此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部分专业开设了新的专业技能课,学生在学习时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较为吃力;另外存在重复开课的情况,包括以理论课开设但从未实践过的课程以及完全重复的课程。

2.1.3 企业参与度不够

课程缺乏企业参与,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需求不匹配,部分专业所开设课程偏于对专项技能的训练,课程设置未体现专业的综合性,同时,存在所开课程与本专业关联度不高、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情况,甚至存在课程内容与企业关联不大的情况。

2.1.4 专业特点不明显

存在同学院不同专业所开设课程重复率高的情况,课程设计过于偏向职能的培养,未能突出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特性;由于各个专业相似度较高,在开设课程时,大体上几乎一样,导致课程未凸显出专业特点。

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专业课程内容多,实训要求高,学生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完成课程实训的过程中感到吃力,无法按规定时间完成实训内容,总体上觉得完成实训项目存在时间不够,对所学知识、技能“消化不良”的情况。

2.2 授课教师困难

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由于在校青年教师的企业经验较少,因此在开设实训实践课程方面,无法很好地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在课程设计时,倾向于偏理论、少实践。

企业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由于企业导师缺乏教学经验,授课方式存在弊端,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教师授课压力大。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教师整体授课难度与压力较其他课程更大,且学生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课程要求,需教师全程跟踪,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3 学生需求问题

未满足学生对跨专业相关技能的需求。各专业在开设课程时仅针对本专业进行设计,未能考虑学生对相近专业知识技能的需求,导致学生想学而无门的情况。

未能激发备考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由于开课时间与备考研究生等考试时间冲突,导致备考学生因请假较多,从而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情绪,反映了考勤制度存在不合理性;同时,该部分学生占比不小,对其进行考勤管理也存在困难,虽可从某种程度上核实备考真伪,但依旧存在“搭便车”的情况。

3 建议措施

“3+1综合实训”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训环节,因此应秉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的方式展开。总结各学院的优秀方案及师生提议,本文针对现有课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3.1 课程设置方面

3.1.1 项目制教学

以项目制的方式对“3+1综合实训”环节进行设计,参考企业真实案例,将该阶段所有课程打包设计为一个大项目,该项目可包含前三年所学的专业技能或该专业应具备的技能,每一项技能又以不同的小项目进行实践训练,整体项目应体现出其流程顺序,分步骤、分阶段地完成各个子项目,最终综合完成整体大项目,从而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可以将所需的理论知识放到线上,形成混合式教学。

3.1.2 校企合作教学

利用现有校企合作资源,将部分或全部实训环节放进企业完成,实现全真实企业环境实训,由企业进行该部分实操技能考核。实训内容应由校本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如将大四学生分为两条线,一部分参加企业“3+1综合实训”,一部分参加校内“3+1综合实训”,企业“3+1综合实训”以课程置换的方式进行,注重实操,校、企、教师共同完成理论部分的课程讲解;校内“3+1综合实训”则可以以项目制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置。

3.1.3 模块化教学

对于无法通过设置一个大项目完成实训的课程,可以采取分模块教学的方式设计。将具有共同能力目标的课程打包,设置成一个能力训练模块,整体实训课程可以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大项目或者一个能力工具包,将同目标的课程体系化,从而让学习目标更明确。如将整个实训分为几大模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

这些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缺乏企业参与、课程脱离市场环境、课程零散、课程间缺乏逻辑联系、整体课程不成体系等问题,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学生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通过线上进行理论知识补充,也进一步解决了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的困难。

3.2 课程模式创新方面

3.2.1 增设通选类“3+1综合实训”,规避学生以各种理由缺课的问题

学院在批假问题上一直处于两难境地,批准请假,对参课学生不公平,不批准请假,对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又关上了一道门。

对于有备考需求的学生,可以通过增设通选类“3+1综合实训”的方式完成实训。针对该部分学生的需求目标,可优化“3+1综合实训”的上课时间,如在第六学期下或者暑假开设,时间短、集中。或者开设培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逻辑思维、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相关能力的培训课程,通过不同的能力工具帮助其完成考研、考公务员等。如增设“学习能力工具包”“思考能力工具包”“时间管理工具包”“效率提升工具包”“语言沟通能力工具包”等实践课,以学 生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为产出进行 实训。

3.2.2 开放某些“3+1综合实训”项目,满足部分学生对跨专业技能的需求

将“3+1综合实训”某些项目、模块对有需要或有兴趣学习的学生开放,以满足其对该部分能力的需求。前期可以采取相近专业选课的机制,让该部分学生参与其他专业的“3+1综合实训”某些项目的实训,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完成最终的“3+1综合实训”。如可以考虑将会计专业的部分项目开放给有需要的财管学生,由其自主选修开放的实训项目,完成最终实训要求。

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所开设课程能力训练较为单一问题,但未能满足学生对跨专业相关技能的需求。

3.2.3 混合式教学,将理论课放线上,给实践留出更多时间

“3+1综合实训”是以实训为主的综合能力提升课程,以实践为主,现阶段考虑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将理论课拿到该阶段开设,但又由于课时有限,从而让实践课严重缩水,为解决该部分问题,可以将理论知识点以网课的形式在线上完成,将线下的时间留给实践。

3.3 管理制度机制方面

3.3.1 完善激励机制

基于前期调研反馈发现,由于工作量大而导致教师缺乏改革的决心,因此可以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各位教师的积极性,如借助目前实践类“金课”计划、在线课程建设计划等,进行整体性调整。

3.3.2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基于前期调研反馈发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是一大难题,若以严苛的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将打击考研、考公务员学生的积极性,若使用宽松政策,一方面会导致到岗学习的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部分学生“搭便车”的机会,因此建议采用严格考核、灵活实训的方式来完善学生管理。如对考研学生的校外实训提前进行,允许该部分学生灵活选择实训项目等。

4 总结

“3+1综合实训”虽然日趋成熟,但要打造成为实践类“金课”尚须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从课程认知、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及师资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提升,才可实现学生灵活应用本专业和跨专业知识、技能,使其更贴近市场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30

2095-6835(2021)08-0082-02

2019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类金课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编号:193309)

游宇(1986—),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数据分析以及实验室训教学与研究。崔中山(1980—),男,湖北安陆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统计和普惠金融。

〔编辑:丁琳〕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技能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