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 带管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7车恒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0期
关键词:基线白蛋白导管

陶 娟 钟 亮 车恒英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通路护理门诊,安徽芜湖 241000

作为长期静脉大量补液治疗患者常用的手段之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可减轻中长期静脉输注治疗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2]。但研究指出,有部分PICC 带管患者会出现置管并发症,如皮肤压力性损伤,可引起患者躯体不适感和导管相关感染等,不利于预后[3-4]。因此,明确影响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并实施合理干预,对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已开展有关PICC 置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且已证实过敏史、中性粒细胞水平等因素均可导致PICC 置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5-6]。但上述因素是否可作为肿瘤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还尚不得知,具体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分析。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PICC 带管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12 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150 例PICC 带管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接受PICC 置管,并在门诊接受维护;②使用透明或半透明贴膜固定导管;③患者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均完善。排除标准:①伴有皮肤烧伤、急慢性皮肤病;②伴有皮肤水肿;③穿刺部位有感染。150 例患者中男80 例,女70 例;年龄41~57 岁,平均(47.43±1.47)岁;肿瘤类型:乳腺癌39 例、肠癌61 例、胃癌31 例、血液肿瘤19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PICC 带管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判定方法 判定标准:参照文献[7]进行判定。将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PICC 置管患者纳入发生组,剩余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2.2 基线资料调查方法 查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①年龄;②性别;③置管部位:左上臂、右上臂;④有无导管维护周期延迟;⑤合并高血压:参照指南[8]进行判定;⑥合并糖尿病:参照指南[9]进行判定;⑦置管季节:春、夏、秋、冬季;⑧置管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其他;⑨置管时间。

1.2.3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带管期间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共分为2 支试管。①白蛋白:使用日本日立7600 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离心处理,15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试剂盒,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白蛋白水平。②血红蛋白:3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后使用深圳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5300 CAP测定血红蛋白水平。③中性粒细胞:1500 r/min 离心5 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后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 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即M(P25,P75),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则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

发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组,且置管季节(冬季)、导管维护周期延迟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基线资料分析结果得到的可能作为影响因素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对自变量进行赋值说明(见表2),将PICC 带管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单项回归分析后,将P 值放宽至<0.2,将符合条件的因素同时纳入作为自变量,经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季节、导管周期维护延迟、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是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 <0.05)。见表3~4。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PICC 置管已在多种疾病中得以广泛应用,但部分患者会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增加导管感染、脱管等风险[10-11]。可见,分析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林素兰等[12]研究指出,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部位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6.4%。本研究结果显示,150 例PICC 带管患者中,有28 例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8.67%,低于上述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是多种类型的肿瘤患者有关,但仍表明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高,早期干预尤为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比PICC 带管发生与未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主要的实验室指标,并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季节、导管周期维护延迟、白蛋白、血红蛋白低表达均是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置管季节。在冬季接受PICC 置管的患者衣物穿着较多,在接受置管后,或可因为衣物太紧,可对置管部位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提高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13]。对此,建议可为PICC 带管患者使用无菌纱布块包裹导管连接处,减轻置管部位的压力,且医院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与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导管周期维护延迟。研究指出,PICC 带管患者治疗间歇期间应每周维护1 次,若出现敷料潮湿或受到污染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14-15]。但部分PICC 带管患者对置管维护观念较为薄弱、居住地离医院的距离较远等原因,患者难以按时回院接受导管维护,穿刺部位易感染,增加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6-17]。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强调PICC 带管患者按时接受导管维护的重要性,告知下次维护时间;医务人员教会患者居家时如何正确使用PICC 保护套,以保护PICC 导管。

白蛋白低表达。白蛋白可促使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可发挥营养作用[18]。当机体白蛋白水平较低时,可发生营养不良,降低皮肤组织抵抗能力,增加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19-20]。且白蛋白水平较低时易引起皮肤水肿,皮肤组织薄弱,水肿消退后,皮肤收缩,粘胶剂会对皮肤产生反向剪切力,引起皮肤压力性损伤[21-22]。对此,建议为PICC 带管患者制订合理营养方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及皮肤水肿状态,适时为PICC 带管患者注射血浆或白蛋白。

血红蛋白低表达。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在红细胞内运输氧气[23-27]。当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时,皮肤组织缺氧,皮肤干燥,皮肤组织耐受力减弱,在反向剪切力作用下,易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28-29]。对此,建议PICC 带管患者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可适当使用铁制剂治疗。

综上所述,置管季节、导管周期维护延迟、白蛋白、血红蛋白低表达均会增加PICC 带管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基线白蛋白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