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水平 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2021-11-27张李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概念法治道德

张李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太好,没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当中应该关注到当下的时代背景,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辨析,能够对遇到的具体现象或者事物进行客观的评析,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思辨实际上就是思考和辨析,学生思辨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自主辨析的能力,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潜在的思维品质的充分展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思辨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的活跃。学生的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就是初中阶段,这个阶段当中,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全面,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还不能借助于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更好的思考、辨析,更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去正确的指导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提升空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精神内涵不能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把握。为了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更加有效地进行应用,就需要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中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借助于课程内容进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获取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同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水平的具体方法

(一)注重基本理论和概念,让学生有思辨的基础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能偏离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注重基础理论与概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更好地进行概念的关键要素的把握,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一知半解的现象经常存在,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另外,由于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把握的不够准确,就会出现原理混淆的情况,使认识变得模糊,直接影响学生的正确认知。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有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的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既需要宏观的进行把握,也需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所以,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际案例,结合案例对理论进行解读和分析,理论有了案例的支撑就更容易理解了,学生对理论有了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将各个概念和原理进行有效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了可靠的基础理论和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创设思辨情境,体现生活化,让学生能够敢于思辨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授当中,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为了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生活化特点。另外在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突出课堂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互动,而情境的创设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将互动的平等性凸显出来,互动过程中还要足够真诚,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互动过程中要适时的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只有敢问多问才能多思善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和渗透一些有助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探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内容比较多,比如当课程内容涉及到公平与正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巧设生活性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针对这个内容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将生活中自己感觉不公平的现象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思考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一起讨论,最后由组长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每个小组都分享之后,教师结合小组分享的情况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公平”,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辨空间。很多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渐渐地提出很多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但是经过最后的思考和总结,学生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公平不是自然形成的,公平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想要将其转化成现实,就需要大家一起参与一起努力。正是教师针对这个内容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渐渐放得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敢于思辨了。

(三)创设核心任务,让学生明于思辨

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理论和概念基础,第二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提出问题,敢于思辨,而在思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思辨的严谨性。思辨行为本身应该具备较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核心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方法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缜密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概念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前面也强调过,要注重理论基础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除了对概念和理论的注重之外,还要进行核心概念的提炼,要能够把握问题的本质,促成知识与能力的高效内化,重点核心概念有助于学生思辨思维的拓展,确保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突出核心任务。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有一个核心任务就是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内涵,需要对这个核心概念进行整体的把握,教师就可以借助于贴近学生的案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高中毕业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学习而是选择了参军。两年义务兵役结束之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创业,进而成为一名个体经营者。在个体经营期间,他坚持诚信经营,严格依法纳税,收到他的影响,所在乡镇几十名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正是因为这样,他被推选为镇人大代表。案例介绍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案例的主人公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履行了哪些义务?通过这样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体现教学对于学生思辨行为的培养和引导。

(四)让学生接受挑战,引导学生善于思辨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具有挑战性思辨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积极地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一个内容是关于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的,需要学生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中学生想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某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会议的决议草案,让学生思考案例当中能够提炼出哪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讨论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每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教师都能够这样开展教学,就能够渐渐地培养其起学生善于思辨的好习惯。

(五)多增加拓展性训练,注重持续思辨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总还需要注意思辨教学的持续性。所谓持续性就是不要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仅仅地局限在课堂上或者局限在某一次课上,因此,拓展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第一,教师要注重多引入时政要闻,这样有助于思辨引导性功能的发挥。英国的学者培根曾经强调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们都知道知识和力量之间不是直接联系的,其相互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个多为的条件就是知识的掌握者一定要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力量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借助于时政要闻作为课外拓展的素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形成小论文,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小论文的创作之前,需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创作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创作的价值,教会学生创作小论文的方法和创作的正确流程。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会渐渐的发现问题,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开始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渐渐的有话可说,最终思维越来越活跃,思辨的智慧得到真正的升华。第二就是可以组织专题辩论,这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的拓展训练方法。教师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辨是非分真伪,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基础,学生能够依靠这些知识更好地进行不同观点的审视,让思辨活动与具体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思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初中的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水平的优化,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借助于生活化、挑战性的情境的设置,强化基础理论和概念,明确核心任务,培养学生思辨行为习惯和思辨能力的严谨性,进而提升整体学生的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概念法治道德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幾樣概念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