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如何在乡镇建立非遗保护体系以塘厦镇实践为例

2021-11-27陈国伟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麒麟东莞市广东省

陈国伟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710)

一、塘厦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塘厦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社会环境发生激烈变化,一度使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濒危状态,目前,塘厦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省级非遗项目塘厦舞麒麟,市级非遗项目客家山歌和塘厦龙形拳,此外,还有塘厦盒蓝编织技艺、塘厦松糕等一批尚未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科学构建省级非遗项目塘厦舞麒麟保护体系

(一)塘厦舞麒麟的起源

塘厦舞麒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属于民间舞蹈。塘厦舞麒麟起源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人们对麒麟的崇拜,舞麒麟是中国最早的拟兽类舞蹈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之前远古的汉民族图腾舞种,是以舞动麒麟来驱邪纳吉的仪式。《诗经诠释》的麟之趾原文:“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①文中将麒麟比拟赞美品德高尚的诸候公子。

睢县蓼堤镇大刘寨村《冯氏家谱》和《杞县志》记载:南明灭亡时(公元1661 年),冯玮归隐故里,带回一对“麒麟皮”,亲授演舞之术给冯氏族众。冯玮是舞麒麟(麒麟舞)传承历史中最早有文献记录的传承人。国民版宣统辛亥年陈伯陶重修的《东莞具志》卷九中第268 页中记载东莞地区最早记载舞麒麟的文献:“邑向技击,秋冬闲,延师教习,元旦至晦,结队鸣征鼓,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采。缝绵被为麒身,两人舞之,舞罢,各演拳棒,曰舞麒麟。”。②东莞市塘厦镇各村(社区)麒麟队的活动,即是东莞县志记载的舞麒麟。

(二)塘厦舞麒麟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舞麒麟是塘厦镇民间传统活动,传统麒麟活动要经过开光仪式,赋于神性和灵性。在春节期间,开光后麒麟队到各村各户去拜神祭祖和舞动麒麟等活动,麒麟队在路上敲锣打鼓,沿途将做好迎接麒麟的准备,麒麟到达后,燃放鞭炮欢迎,麒麟进村后先去庙宇、祠堂、水井参拜,参毕,麒麟队在空地表演麒麟舞,舞麒麟过程中,不断燃放鞭炮,增添喜庆气氛。舞麒麟需要麒麟道具、武术道具、奏乐道具以及大约二十多人。麒麟道具由镀金纸、绸缎、丝带、铝合金和木棒等制作成麒麟形状;武术道具由关刀、剑、棍、盾版、戟、藤牌、大钹等十八武器组成。奏乐道具有:锣、鼓、钗、唢呐、锣架等。舞麒麟表演时,首先是武术表演,表演完十八般武艺,接着是麒麟表演。传统麒麟是一条麒麟上场,由两人披着麒麟道具,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随着锣鼓乐奏出轻、重、缓、急的各种节奏,表现麒麟活动过程及喜怒哀乐情绪。麒麟采青是舞麒麟的高潮,一人舞动青枝,麒麟作抢吃的情节。为增加表演的观赏性,现在舞麒麟常常数条麒麟同时上舞台表演。锣鼓声是舞麒麟的灵魂,武术表演和麒麟表演都必须听从锣鼓唢呐声的节拍而舞动和表演,一场完整的舞麒麟需要30 至45 分钟。

(三)塘厦麒麟队历史渊源及生存状况

塘厦镇的舞麒麟有300 多年历史,兴盛于20 世纪初,当年塘厦镇的石潭埔、龙背岭、莲湖、林村、诸佛岭、蛟乙塘、石鼓等多个社区的麒麟队都非常活跃,逢年过节,舞麒麟非常盛行,石潭埔舞麒麟的传承人黄茂和、黄窝容在香港开设武馆传授武术和麒麟。解放后,麒麟队全都解散,1964 年石潭埔再度开设麒麟武馆,队员40 有多人,后因旱灾饥荒而停止。改革开放后,在1983 年龙背岭、莲湖、石潭埔、诸佛岭自发性地恢复了舞麒麟活动,但由于舞麒麟民俗活动赖于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到目前为止,仅有龙背岭、莲湖的麒麟活动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龙背岭麒麟队在2003 年参加全国首届麒麟舞比赛,获得第一名,2008 年参加广东省第二届麒麟舞比赛,获得金奖。据2008 年统计,石潭埔、石鼓、林村、诸佛、蛟乙塘等多个社区的麒麟队处于停顿状态,塘厦镇舞麒麟的传承人登记的有65 位。

(四)构建塘厦镇舞麒麟的保护体系

1.政府主导

出台组建麒麟队的政策,给予经费支持,2010 年塘厦镇政府为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政策鼓励基层社区组建麒麟队,给予组建的麒麟队每年补助20 万元。龙背岭、莲湖、石潭埔、横塘和石马等5 个社区纷纷组织人员成立麒麟队。同时,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塘厦镇文化部门努力,2010 年塘厦镇舞麒麟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评定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2013 年塘厦舞(塘厦舞麒麟)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 年石潭埔社区麒麟武术团入选东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7 年麒麟舞(塘厦舞麒麟)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塘厦镇舞麒麟分别为东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先后入选东莞市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舞麒麟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法律地位。

2.社区(村)管理

2011 年莲湖、龙背岭、横塘和石潭埔等社区重新召集传承人组建麒麟队,社区负责麒麟队的组建、管理和运作,包括制定麒麟队规章制度和经费使用。据统计2015 年至2019 年期间,塘厦舞麒麟在社区(村)管理下,参加省、市等各项比赛,获得奖杯51 个,奖状41 张。下面是莲湖、龙背岭、横塘和石潭埔4 个社区麒麟队参加比赛和活动的统计情况。

(1)龙背岭社区麒麟武术队

2015 年参加广东省(东莞·清溪)首届麒麟文化节麒麟舞大赛荣获金奖,同年,参加马来西亚世界麒麟观参大赛。2016 年参加广东省(东莞·清溪)6 麒麟文化节麒麟舞大赛获金奖。2018 年参加樟木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麒麟邀请赛获银奖。2015 年参加马来西亚世界麒麟观参大赛。同时,参加镇级活动25 场次。

(2)莲湖社区麒麟队

2015 年参加香港大埔麒麟赛获金奖,参加广东省(东莞·清溪)首届麒麟文化节麒麟舞大赛荣获银奖。2016 年参加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湖杯获银奖。2018 年参加深圳龙岗首届祥瑞麒麟舞交流大会获最爱受欢迎奖,2019 年参加广东省龙狮锦标赛获一等奖,参加北京百姓之声《新时代东方红》获得金奖,参加伟承麒麟舞樟坑径杯获银奖。

(3)横塘社区麒麟队

2015年参加广东省(东莞·清溪)首届麒麟文化节麒麟舞大赛荣获银奖。2016 年参加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湖杯”麒麟赛获创新组银奖。2017 年参加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获传统麒麟成人组一等奖,参加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获传统麒麟高中组第二名。同时,参加镇村活动共10 场次。

(4)石马麒麟队

2015 年参加东莞市第八届龙狮麒麟大赛东莞市陈炳锋龙狮武术俱乐部杯获金奖,2016 年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邀请赛获银奖,参加广东省第四届麒麟舞大赛获银奖。同时,参加镇级活动25 场次。

(5)石潭埔社区麒麟团

2015 年参加广东省(东莞·清溪)首届麒麟文化节麒麟舞大赛荣获传统组金奖。2017 年参加中国·深圳首届麒麟王争霸赛获得银奖。2018 年参加迎国庆--广东省第五届麒麟文化节获得银奖。同时,参加市级活动7场次,参加镇级活动20 场次,参加社区活动8 场次。

3.群众参与

解放后,塘厦镇舞麒麟活动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以石潭埔麟麟队为例:解放后,全镇麒麟队解散,1964 年石潭埔重新开设麒麟武馆,不久因天旱而停止。1983 年石潭埔再次组建麒麟队,1989 年再次停止活动。2002年石潭埔又组建麒麟队,2004 年再次停止活动。石潭埔麒麟队几次组建,几次停止活动。2009 年曾多次代表塘厦镇参加比赛和表演的龙背岭麟队处于解散的困境。据2008 年统计,塘厦镇舞麒麟的传承人有65 位,他们都是塘厦镇舞麒麟的中坚力量,那时塘厦舞麒麟的传承人都是群众自发参与。2010 年塘厦镇出台组建麒麟队的政策后,塘厦舞麒麟的队伍迅速壮大,据2020 年统计,目前塘厦舞麒麟传承人达到110 人,并登记在册,其中石潭埔麒麟队的黄汉光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塘厦舞麒麟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三、科学构建客家山歌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塘厦镇市级非遗项目主要有客家山歌和龙形拳。它们构建了“政府主导、社区(村)管理、群众参与”的非遗保护体系。在客家山歌和龙形拳尚未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他们都处理濒危状态,传承人年纪都较大,而且后继无人,评定非遗项目后,政府给予经费和政策,成立传承基地,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一)政府主导

2010 年客家山歌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2014 年龙形拳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 年林效明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塘厦龙形拳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011 年塘厦镇文化部门指导成立客家山歌传承基地,龙形拳训练基地,且每年给予2 万元的补助,用于客家山歌和龙形拳的传承工作。

(二)社区(村)管理

龙背岭社区成立客家山歌传承基地,位于龙背岭社区文化大楼,占地面积200 平方米,此传承基地主要为客家山歌传承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培训基地,由社区制定传承基地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

莲湖社区成立龙形拳训练基地,位于莲湖社区文化大楼,占地面积250 平方米,主要用于龙形拳的传承和训练,,由社区制定传承基地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

(三)群众参与

林效明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龙形拳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林效明等传承人多次带参加国内外的武术比赛和表演,多次荣获团体和个人的奖杯、奖状的优异成绩。目前,莲湖社区传承龙形拳爱好者达到上百人,而其中关门弟子有7 个。2020 年开展龙形拳进校园活动,林效明到塘厦实验小学开展龙形拳传授活动。

塘厦客家山歌传承人有叶麟香等18 位成年人,此外,还有8 位学生。其中2020 年龙背岭社区跟塘厦第三小学合作,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在学校培养传承人一批。

四、结语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受到改变或破坏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也随着变化,并可能面临消失的困境。塘厦镇优秀舞麒麟、客家山歌和龙形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经历了由繁荣走向没落的困境,在镇政府领导下,构建了科学的保护体系不,得到社区(村)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都再次充满了活力,重新在各自领域获得新生,这说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很强的生命力。以塘厦镇非遗保护实践为例,我们探索出乡镇建立非遗保护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区(村)管理、群众参与”的保护体系,这种科学的保护完善体系,对其他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有积极借鉴和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麒麟东莞市广东省
麒麟“破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麒麟献瑞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麒麟鱼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Life of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