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临床影响

2021-11-27周小婷

系统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评分

周小婷

怀集县第三人民医院男二科,广东肇庆 526400

精神分裂症往往病因未明,疾病病程时间较长,近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作后1年仍会出现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会显著降低,患者多使用药物干预治疗,若患者病情出现缓解,可以采用家庭治疗[1-3]。然而,在患者家庭治疗期间,为了更好地避免疾病再次发作,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家庭护理中,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甚少,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家庭护理是近年来新型的护理方式,强调重视家庭和谐,重视家庭成员在患者治疗中的参与作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此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4-5]。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应用家庭护理的价值,该次研究选择该院2019年6—12月就诊的94例患者开展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纳入研究,在随机数表法下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家庭护理。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66±6.85)岁;病程时间在4个月~6年,平均病程时间(2.15±1.05)年。观察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89±6.35)岁;病程时间在3个月~6年,平均病程时间(2.22±1.2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疾病处在恢复期;③患者携带一名家属参与该次研究,配合度良好;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疾病者;②血液疾病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④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常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注意事项,作息和用药护理,告知患者定期复诊,并且每隔半年电话随访1次。

观察组行家庭护理:①建立家庭护理小组。由护理部工作人员共同协助,对家庭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教育培训,为患者讲述家庭护理干预的概念、目的和作用。制定家庭护理干预书,包括服药指导、角色训练、作息指导、饮食卫生和疾病教育等,由家属及其家属签字确认。②开展多种形式的疾病教育。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视频教育等,采用一对一的教育,1~2次/月,时间40~60 min/次。教育内容包括精神疾病发病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药物服用方式、不良反应、复发症状等。③社会角色训练。指导患者家属陪伴患者进行并且尝试生活运动,如采购、聚餐等,让患者逐渐尝试与人群接触,2~3次/周,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引导患者自己穿衣、刷牙、上厕所、起床等,促进患者独立生活,快速康复。告诉患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采用户外模拟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逐渐融入社会群体,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④随访指导。工作人员每个月进行上门随访,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在随访前仔细了解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检查患者的服药情况,纠正并且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评分,采用自制家庭用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表进行评估,参考精神分裂症访谈中文译本制定,包括疾病诊断、疾病症状、疾病病因、疾病药物治疗、疾病病程和预后处理办法等等。赋分0~4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知晓程度越好。

②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估,赋分0~7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精神症状越严重。

③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估,包括以下项目: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责任心和计划,赋分1~7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缺陷越严重。

④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GQOLI总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属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s),分]

?

2.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评分均小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BPR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对比[(±s),分]

?

2.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评分(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责任心和计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评分包括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责任心和计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评分对比[(±s),分]

?

2.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GQOL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迁徙性疾病,致残率较高,病因复杂,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悲伤等不良情绪。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6]。精神分裂症为人格呈现渐进性变化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等,疾病不仅影响患者个人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恢复了自知力,但是随着患者意识的恢复,患者会出现较多不良情绪,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被家人遗弃等[9-10]。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常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家庭护理以患者的健康为主体,帮助患者恢复和重建社会功能,对于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改善疾病具有重要价值[11]。家庭护理强调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恢复和重建社会功能,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实际需求和改善疾病价值重大。家庭护理可以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可以提升沟通效率,更全面了解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可以更好地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度。大部分患者家属对该病的相关知识不太了解,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冷漠,导致多数家属处于应激状态。

叶彩萍[12]在《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观察组的BPRS评分(21.58±2.61)分小于对照组(30.36±2.75)分(P<0.05)。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无显著差异,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BPRS评分(23.26±5.24)分小于对照组(25.88±6.79)分(P<0.05)。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家庭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对于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应用家庭护理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