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11-27欧庆东

系统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血气阻塞性呼吸衰竭

欧庆东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滕州 2775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持续气流受限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因病情长期反复发展,易合并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呼吸衰竭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加重患者病情,并为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这期间如果不及时改善病情,很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无创通气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其中无创正压通气通过鼻面罩、喉罩或其他装置连接呼吸机并进行正压通气,而有创正压通气则通过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的正压通气[2]。为分析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特选取2018年1—12月该科室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4例进行该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室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诊断标准,且未合并有感染[3];②入组前30 d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③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该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备案。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血管系统不稳定者;②呼吸停止或抑制者;③不能配合该次研究者。治疗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6.4±5.2)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8例,Ⅱ型2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6.8±5.7)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9例,Ⅱ型2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并扩张支气管、祛痰、抗感染,同时行气管切开术开放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治疗。给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态,进行血气监测,避免患者因氧浓度过高而引起呼吸抑制。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选择NLF200A型CPAP持续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采用合适的面罩连接。将呼吸机模式调整到S/T档位,吸气压力控制在1.2~1.7 kPa,呼气压力控制在0.3~0.7 kPa,氧浓度40%~55%,呼吸频率控制在10~15次/min[6-7]。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是否有不适,及时进行调整。通气治疗持续至病情得到缓解并稳定后。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97.11±9.20)mmHg较对照组(84.40±6.12)mmHg明显增加,而PaCO2(53.44±4.83)mmHg则较对照组(67.64±7.91)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6、8.65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mmHg]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比较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18.7±2.60)、(86.40±2.30)次/min]较对照组[(21.3±3.40)、(97.30±2.55)次/mi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6、12.95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比较[(±s),次/mi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比较[(±s),次/min]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发生相关性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发生相关性肺炎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5)。

3 讨论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非常高,这与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有直接关系[5-6]。治理污染已经是全球公共卫生共同解决的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并发呼吸衰竭,可导致患者酸碱平衡紊乱,危及生命[7-8]。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血氧水平大幅度下降,过去常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低流量氧吸入,以改善患者体内血气比例,虽然有效,但并不能被所有患者所接受,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普及[9-10]。该次研究中,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97.11±9.20)mmHg较对照组(84.40±6.12)mmHg明显增加,而PaCO2(53.44±4.83)mmHg则较对照组(67.64±7.91)mmHg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18.7±2.60)、(86.40±2.30)次/min]较对照组[(21.3±3.40)、(97.30±2.55)次/min]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13%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降低(P<0.05),这与国内外多数报道相一致。无创通气疗法优势是不需进行气管切开,通过增加的吸气、呼气压力增加肺容量,具有改善肺功能的效果[11]。通过实施无创通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增加氧合能力,降低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潴留量,同时也避免了有创呼吸所带来的机体伤害,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12-13]。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显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增加患者机体交换功能,为患者提高良好的呼吸支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4]。冯莉等[15]在其研究中指出,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PaC02水平优于对照组,这和该次数据基本保持一致。此外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这与肖志华[12]得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和20.93%非常相近,证实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创通气治疗通过面罩进行氧气摄入,保证患者足够的吸气正压,有利于患者的呼吸运动并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对患者酸碱失衡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16-17]。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氧状态,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血气阻塞性呼吸衰竭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