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无缝隙对接护理在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果中的应用

2021-11-27董洋洋

系统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内镜消化依从性

董洋洋

赤峰市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000

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多样性,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临床上一直具有多发趋势,可不同程度影响日常生活[1]。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多发的原因,与人们生活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的养成、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尽早诊断、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关于消化系统疾病应用消化内镜可以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有助于提升疾病治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2]。结合急性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经验,基于患者病情差异、疾病认知等情况,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基于诊疗操作的侵入性特点,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抵触感,从而影响诊疗工作的开展及安全性[3]。除规范检查操作外,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稳定患者检查期间的身心状况,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检查耐受性[4]。无缝隙对接护理是传统护理的完善和进一步拓展。护理工作具有延续性、全面性等特点,在提升护理效率方面价值突出。经临床证实,用于急性消化内镜诊疗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5]。基于此,该文对该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为该院急性消化内镜诊疗的11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0岁,平均(43.50±6.80)岁;小学阶段5例,初高中阶段20例,大专及以上阶段30例;体质量45~80 kg,平均(60.05±7.80)kg。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2岁,平均(44.30±7.50)岁;小学阶段8例,初高中阶段22例,大专及以上阶段25例;体质量43~82 kg,平均(61.20±8.20)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一般资料完整;有急性消化内镜诊疗适应证;患者知情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诊疗禁忌、拒绝参与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①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辅助受试患者进行检查,提前说明消化内镜检查操作与相关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准备度。②基础教育:与患者沟通中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日常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等,以发放知识手册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③术中护理: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患者的异常情况,以便医师及时处理,从旁做好辅助工作。

观察组予以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①术前指导:消化内镜检查前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史,并通过相关化验了解患者病情所处阶段、状况。提前和患者沟通,要求患者禁食禁水,以预防检查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问题。以肢体、语言、眼神等方式安抚患者情绪。②心理干预:患者对于检查操作的恐惧感,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身心负担,并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由于患者对内镜检查认知不足,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影响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中评估其心理状况,强调心态与患者安全性的联系,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告知患者相关细节、配合要点等,以稳定患者的心理,从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③术中指导:结合消化内镜检查需求辅助患者调整体位,整个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术中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呼吸、心电图等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医师予以积极处理。④术后指导:患者送回病房后安排相关检查,例如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淀粉酶检查结果,无异常情况下安排患者进食,从流食向普食过渡。可以垫一个枕头,2 h左右适当翻身预防肠粘连、促进肠蠕动与通气,如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头偏向一侧吐出,呕吐次数频繁者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继续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抗生素治疗预防患者感染。和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恢复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以加速患者恢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性。

①情绪评估标准: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情绪越差[6]。

②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分100分。分数>90分即非常满意;60~89分即基本满意;<60分即不满意,110份护理问卷全部有效收回。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③依从性评估标准:根据患者诊疗期间依从表现评估依从性。患者能够全部有效配合诊疗工作即完全依从;患者部分诊疗工作配合不积极即部分依从;患者多数诊疗工作基本不配合即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诊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发现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疾病的发生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如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养成、不健康饮食习惯、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等,部分患者甚至有癌变风险,所以需积极进行诊断、治疗。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对消化道疾病多经消化内镜进行诊治,诊治效果显著、医师认可度高。该方法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病变情况并积极治疗,尽快解除病灶并积极预防癌变风险。但基于消化内镜的有创特点,加上患者对消化内镜认知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患者有明显的身体、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增加诊疗期间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安全性[7]。为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配合度、安全性,对诊疗期间护理服务工作提出诸多要求。分析常规护理的运用价值,在总结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但是并未深入分析患者心理等方面的护理需求,从而导致护理效果受限,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所以需优化诊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8]。无缝隙对接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护理工作中结合患者的身体、心理等多方面护理需求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注重护理细节,优化护理内容,实现了护理工作间的有效衔接,成功提升了临床护理效率[9]。急性消化内镜诊疗期间运用无缝隙对接护理,通过术前指导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配合度、安全性,通过心理干预稳定患者检查前、检查期间的心理状况,从而稳定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安全性,通过术中指导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及时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通过术后指导了解患者术后状况、予以患者饮食以及用药等方面指导,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通过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腹胀等并发症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效率,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进而加速患者康复[10]。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助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患者需求[11]。韩艳[12]研究指出,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效果显著,满足患者诊疗期间护理需求,可以提高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与患者安全性,患者满意度高,有助于疾病的尽早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采取无缝隙对接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8%)高于对照组、总依从率(96.3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SAS评分(32.20±2.30)分低于对照组、SDS评分(30.05±2.20)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比常规护理,无缝隙对接护理满足急性消化内镜诊疗患者需求,护理整体价值显著,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安全性,患者满意度高。该研究结果与张伟慧等[13]研究结果一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无缝隙对接护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26.23±3.91)分、SDS评分(24.79±3.8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00%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多因素影响,导致消化道疾病多发趋势,需积极诊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对其他器官的损害、癌变等风险。消化内镜诊疗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中价值显著,考虑患者疾病、心理、内镜侵入操作等特点,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的身心、提高患者依从性与安全性。对比常规护理,无缝隙对接护理的实施,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具有积极意义,且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高,适用于消化内镜诊疗中,具有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内镜消化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