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1-11-27孙冠军

系统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达拉丹参自由基

孙冠军

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菏泽 2743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最终可发展为局灶性急性脑功能不全。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各不相同。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有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灌注、改善侧支循环抗凝等[1]。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对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有重要价值。该研究选择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6例,数表随机分两组,每组68例,参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分析了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探讨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采用这两种药物联合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6例,数表随机分两组,每组6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首次或既往有脑梗死但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③资料齐全;④同意该研究方案患者;⑤可全程配合治疗的患者;⑥治疗半年后可随访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②有肝炎等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有精神疾病患者;⑤有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其中,参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53.62±1.76)岁;病程2~27 h,平均病程(7.12±1.12)h;伴有高血压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12例。联合治疗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53.24±1.64)岁;病程2~25 h,平均病程(7.45±1.34)h。伴有高血压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61021673)3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口服,1次/d,并给予降糖降压、脱水剂等维持血糖血压稳定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联合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110010)30 mg,将其混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所有患者均接受两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0~42分,越低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 评定标准

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分程度为91%~100%,患者恢复正常的劳动能力,生活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无出现伤残的状况;显效:减分程度为46%~90%,生活有轻微的受限情况;有效:减分程度分别为18%~45%,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大部分时间需要他人协助;无效:需要他人完全照料;病情恶化:NIHSS评分上升率超过18%,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6.25±1.20)、(14.19±2.21)d短于参照组(9.51±2.34)、(18.25±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8.59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ADL评分均升高,而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68/68)高于参照组的70.59%(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162,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动脉血栓等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缺血缺氧,其病理基础包括血液流变学异常、自由基损伤和细胞能量耗竭等。动脉硬化是原因之一。急性脑梗死对人们的危害并不局限于高病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当大脑动脉或其分支严重阻塞和狭窄,导致急性脑梗死时,病灶由周围缺血半暗带和中央坏死区组成。缺血性半影区的抢救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新概念。超早期溶栓治疗和积极的脑保护措施在减少再灌注损伤方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过,我国只有约1%的脑梗死患者具备超早期溶栓治疗条件,因此脑保护更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加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显着提高该病的治愈率[3-4]。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两种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扩张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拮抗钙内流、提高ATP酶活性、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等。红花是治疗脑血栓及其后遗症的有效成分,具有扩张动脉、降血压、抗血栓、耐缺氧、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它能激活和促进纤溶系统的活性,有效防止缺血缺氧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从而保护神经元。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液黏度,增加梗死周围血供,有效改善缺氧缺血的作用。此外,丹参注射液还能抑制白细胞浸润,对抗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细胞水肿。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阻断氧自由基介导的脑损伤,抑制急性脑梗死引起的脑水肿,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5-6]。

该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68/68)高于参照组的70.59%(48/68)(P<0.05),张静[7]的研究也显示,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和该研究相似,主要是因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纤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8]。亲脂性基团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联合治疗组依达拉奉在获得大量自由基后,可以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减轻脑水肿,抑制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减少各种代谢毒素的损伤,控制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产生。减少前列环素和白三烯的产生,大大降低自由基浓度。两者相结合,早期应用可有效缩小梗死面积,加快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进程,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12]。

综上所述,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安全性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达拉丹参自由基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本草园——丹参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
能延缓衰老的蛋白质
丹参行情在震荡中上升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