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

2021-11-27朱丹萍

系统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B超

朱丹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中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 211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发展中麻醉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手术治疗中,且均获得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高度满意和认可;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辅助手术操作者完成手术,并且充分减少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传统盲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是较为显著[1]。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显著[2]。该次研究中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整体应用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100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年龄18~69岁,平均(43.2±2.1)岁;男女比例为32:18;体质量49~72 kg,平均(56.3±2.8)kg。治疗组年龄18~69岁,平均(43.5±2.8)岁;男女比例为30:20;体质量49~72 kg,平均(56.0±2.5)kg。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表示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由该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患者及其家属已经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经该院相关辅助检查后符合“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相关指征,年龄≥18周岁[3];无语言沟通障碍,病史资料齐全;无精神类疾病,以及合严重性器质性疾病,肝、肾、心功能异常。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4];自愿退出或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在术前进行8 h禁食和2 h的禁水,并由护理人员在术前给予患者和家属讲解相关手术注意事项及心理安抚,进入手术室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平卧位)及常规吸氧,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密切监测[5]。

常规组给予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的选取为盐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73194;规格:20 mL:200 mg),将该品10 mL与0.9%的NaCl溶液混合,最终稀释为0.5%的浓度。

治疗组给予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将探头横放,详细观察寻找患者的颈动脉及斜角肌和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臂丛(锁骨下动脉的外上方),由外向内,应用平面内技术进针注射1~2 mL盐酸罗哌卡因后将进针位置进行调整,将臂丛从针的位置处推开,再朝向臂丛进针以确保麻醉药物的扩散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注射麻醉药物),期间注意在进针过程中均需要避免使用高阻力注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出现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整体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总例数×100.00%;麻醉效果主要包括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及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以时间长短整体判定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治疗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治疗组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相比常规组较短,且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s),min]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s),min]

?

3 讨论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属于临床中针对锁骨骨折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其整体治疗效果显著[6];但需要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辅以疗效确切的麻醉方式。在早先麻醉技术受限的条件下,通常给予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表示,该种麻醉方式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对于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不是较好,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7]。

该次研究中通过给予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4.00%,且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短,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较长;与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相比更加显著(P<0.05)。超声技术的出现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到了有效的辅助效果,致使手术操作人员可以在超声可视的状态下完成麻醉过程,以整体提高手术麻醉的综合效果和手术治疗功率[8]。在该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该院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充分体现超声技术较强的穿透性与分辨能力,由手术操作人员通过超声对患者的神经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后注射相应的麻醉药物,并在超声可视的范围内不断观察其麻醉药物的扩散程度,进而确认麻醉药物的应用效果,并可以降低麻醉药的用量并提高患者的治疗顺应性;同时该种麻醉方式的应用还可以缩短对于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手术治疗患者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并达到可控范围[9]。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疗效确切,可以将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低为4.00%,颇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满意和认可[10];其整体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选择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疗效显著。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的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11-12],延长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获取较高的临床麻醉效果。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B超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写字的尴尬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