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圆舞曲《降D大调圆舞曲第六首》《b小调圆舞曲第十首》

2021-11-27关苏月

黄河之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圆舞曲乐段肖邦

关苏月

一、圆舞曲的发展历史

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连德勒舞,后经不断进化成为贵族们喜爱的舞蹈——华尔兹。因舞蹈时两人面对面旋转进行,所以又名圆舞,其伴奏的乐曲称为圆舞曲。在经历漫长的发展后,圆舞曲最终脱离了圆舞,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代表作曲家有:韦伯、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勃拉姆斯、肖邦等。在圆舞曲的历史发展中最为标志性的事件是韦伯的华丽圆舞曲《邀舞》的出版。该曲不但将圆舞曲的表演场所从舞厅搬上了音乐会的舞台,还展现了多种之后被作曲家所采纳的圆舞曲写作形式。肖邦就深受韦伯的影响,不仅创作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圆舞曲,还将圆舞曲从原本的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出现在舞台上。

二、肖邦圆舞曲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也是波兰十九世纪最出色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被大众称为“音乐诗人”。肖邦生于动荡不安的波兰,这毋庸置疑对他的创作有着巨大影响。他身在远方但心系祖国,在他的作品中听者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肖邦心系祖国的激情以及思念家乡的感伤之情。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肖邦在圆舞曲这一体裁的音乐风格,其创作时间在1829~1848年,共创作约二十首。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大约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音乐化的作品,华丽而辉煌,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忧郁而感伤,如《b小调小调圆舞曲》、《降A大调圆舞曲》。

三、两首肖邦圆舞曲分析

(一)No.6 in D-Flat,Op64,No1.“Minute”降D大调圆舞曲第六首 小狗圆舞曲

1、背景简述

作品64号共有三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其中第一首(降D大调,即本曲)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称为《小狗圆舞曲》,其背景故事也与其旋律一样,广为流传。传说是肖邦与他的情人乔治·桑在马卡约岛居住时喂养着一条小狗,某日这条小狗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他与乔治桑看到都非常开心,于是肖邦就决定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记录下来,并生动的表现在音乐中,因而作成了这首“小狗圆舞曲”。此乐曲以较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演奏完毕,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演奏本曲时手指应清晰干净、使用平滑流畅的演奏技巧,才能感受到此曲的趣味。

2、曲式分析

全曲为简单的三段体结构。在四小节右手单音旋律序奏后,第一部分首段(1-36小节)以反复回转的形态出现,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第二部分中段(37-73小节)则是甜美而徐缓的旋律,与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鲜明的对立;第三部分为再现部分(74-126小节)其中再现段主题旋律再次出现,首尾呼应,使活泼可爱的主题形象深刻留于听众的脑海之中。

第一段首段开头的四小节,右手由弱渐强快速跑动,第五小节之后右手进入第一主题旋律,加以左手典型的圆舞曲三拍子节奏,旋律回旋流畅,模仿小狗原地打转欢快玩耍的情景,颇具一番趣味。

第二个主题旋律新增加了三连音的节奏型,再加以反复进行的上行下行音阶旋律,仿佛是再描述小狗不断上下楼梯,摇曳尾巴的可爱情景,更加显示出小狗生动活泼的形象,和作者愉悦热烈的心情。也让人不禁联想作者对爱宠的喜爱之情。

第二段中段为抒情的圆舞曲主题,速度上没有之前那样急促,旋律的歌唱性也更加突出,具有十足的浪漫主义气息,仿佛是主人也被爱宠的可爱所感染,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第一乐句中还加入了四连音节奏型,给乐曲增添了一丝幽默又自然的气息。第二乐句在重复前一句的基础上在右手首音上加入了装饰音,仿佛是小狗看到主人愉快起舞,也在其脚下摇起了尾巴。一幅人宠共舞的温馨场面跃然纸上。

中段结尾四小节渐强渐快的颤音充满趣味,为回到首段主题打下了基础,埋下伏笔。中段是整首曲子最生动、最富有感情色彩的部分,速度的快慢对比更是增加了整个乐曲的欣赏性,使人印象深刻。

第三段是首段的再现部分,旋律相同,但速度却更加迅速,由此来加深小狗活泼可爱的形象。结尾以一段干净快速的下行音阶结束,在此需要演奏者手指清晰,更突出音符的颗粒性。

该曲虽然篇幅短小、通俗易懂,但它所描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层次却丰满和清晰。将小狗玩闹嬉戏,活泼可爱的形象和主人对其的喜爱之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表现出肖邦深厚的音乐功力和细腻的音乐处理能力,以简练精悍的节奏音符来描述复杂细致的音乐内容,同时,从这个曲子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肖邦性格中的另一面——充满幽默情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希冀。

3、演奏特点

在速度方面:该曲在速度上要求为活泼的快板,这不仅要求速度上达到至少每分钟134拍,还要求了在情绪上的积极活泼。首段中除了流畅的右手跑动以外,还有个别乐音的自由表现,如:乐曲第九小节右手第一个音降B,在第八小节右手上行乐句的一个推动下降B音本应该是一个快速落键的强音,但是在不少钢琴家的演奏中,都故意的把降B音演奏的稍慢且弱一些,这更加能体现出肖邦的浪漫主义特征,且更生动的表达出动物运动的不规则的美感。乐曲中段速度稍许平缓,再现段回到原速。在演奏该曲时要求演奏者精准把握节奏节拍,并根据情绪的延展调节速度的快慢,不仅要表达出小狗转圈的动作,还要突出人与小狗的感情交流。

在节奏方面:这首乐曲具有经典圆舞曲节奏,左手为每小节一个和弦,由三个四分音符组成,其强弱特点为:强弱弱。首段及再现段多次运用了颤音的装饰音演奏方式,这就要求演奏者的手指要干净利落,并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上下小二度的快速级进演奏,不能影响其他音乐的进行。在中段部分出现了短倚音的装饰音演奏方式,演奏这里时要放松手腕,轻松地、一带而过地演奏装饰音。把重音放在主音而非装饰音上,可以营造出一种似“回声”般的音响效果。

在音色触键方面:首段应展现出明亮清脆的音色,应贴近琴键演奏快速落键,并要保证手指跑动的均匀清晰及准确。中段手指应更加饱满,在较弱的音上指尖控制力量慢落键,整体力量下沉但手腕处不可太紧绷。

在踏板方面:开头四小节右手跑动部分要保证旋律的整洁清晰,不宜加踏板,从第五小节开始可以在每小节左手第一个音轻踩延音踏板,第三个音松掉。个人认为在这里延音踏板踩二分之一即可,不用全踩到底,避免音质浑浊和更换的不及时。

(二)No.10 in B-Minor,Op.69,No2. b小调圆舞曲第十首

1、背景简述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b小调圆舞曲是其中第10首,是在1827年到1830年期间创作的早期作品。作品背景传言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年轻的肖邦离开家乡,来到了巴黎,初来乍到的他对新环境并不熟悉,思乡之情一时涌上心头,曲子中处处弥漫着伤感的情绪。二是当时年轻的肖邦迷恋上了声乐系的女同学康斯坦齐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这份爱恋他深深埋在心底,因此他创作出这首略带忧伤的旋律。

往常大家对圆舞曲的普遍印象都是辉煌的、优雅欢乐的。而肖邦正是打破了大众的这一局限看法,在保留其通俗优美的旋律线条的前提下,将个人情感融入在其中,形成了除给听者“辉煌华丽”“富有诗意”印象外,崭新的一种抒情的、带有忧郁感伤气质的圆舞曲类型。这首曲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整体风格具有肖邦特有的忧伤、飘逸及轻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

2、曲式分析

该圆舞曲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无序奏,每个乐段既独立又统一。作品分为呈示部(1-64小节)、中部(65-96小节)及再现部(97-144小节)。

第一部分呈示部A乐段开头的一、二小节是整个乐曲的主题动机,充满着哀愁的情绪。四小节后旋律的跳进、上行、演奏力度的加强,推动了音乐的进行、加深了音乐的情绪、奠定了整个乐曲百转千回的基本色彩。

而B乐段则与A乐段有着较鲜明的对比,从情绪上、旋律走向和音乐材料上都有所不同。节奏上B乐段在旋律声部较多的出现了附点音符节奏,更多了一些活泼生动的气息。给乐曲增添了一丝趣味。

呈示部再现乐段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低音声部基本没有变化,但旋律声部加入了许多半音阶的进行,在力度上出现的突强也和A乐段形成了对比。所以再现段虽然是A乐段的变化再现,但它比A乐段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戏剧性的张力。

第二部分中部为一个四句体结构,这部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音乐动机。第一个动机是旋律声部围绕升D作上下级进进行,仿佛春风拂面,在阴郁的生活中发现一丝希望,隐隐表达了一丝喜悦之情。

第二个动机变为了旋律为六度的上下行跳进为主,节奏上出现了附点八分音符,使音乐风格更加活泼灵巧,情绪上更加推进,相比第一个动机更加欢快,凸显了圆舞曲本身舞蹈性的特点。紧接着出现了主题的变奏形式,如在旋律声部下方小三度增添了一个与之平行的模进声部,使主题发展的更为丰满。

中段的最后一句将#d替换为♮d,整个曲子的色彩暗淡下来,不同于中段开始的欣喜,而是回归到乐曲开头的忧郁情绪,加上力度上渐弱的处理,像是向往光明的希望之火被熄灭,又回归到了黯淡之界,这预示着中部的结束和再现部的开始。

再现部为呈示部的不完全再现,但在节奏上比呈示部更为松散自由,不像呈示部一样具有内敛的忧伤,而是犹如落叶一般清冷的随风飘荡,自由而凄凉。

3、演奏特点

在速度上:这首曲子整体上保持缓慢的速度,突出舒缓悠扬乐曲特点。但速度不宜太慢,太过于缓慢的速度容易使曲子听起来拖沓冗长,不能自然的流动起来。个别音符仍是具有强烈的“肖邦式的浪漫主义”,如:第六小节中右手的三个音符D、升E、D,可以做一个伸缩处理——既基本速度不变,单拍拍速稍有变化。(在音乐术语中常用Rubato来表示)

在节奏上:整体曲子在低音声部仍保留了常规圆舞曲形“咚哒哒”的伴奏形式,但呈示部A乐段旋律声部是在四三拍中最后一拍弱起加连线进入的,打破了传统圆舞曲的节奏强弱模式。这就要求演奏者精确地把握特殊节奏特点,开头第一个旋律音音量不要太强,要控制手指力度,避免太过于重的音头,破坏旋律的完整性。乐曲中部出现的附点节奏演奏要求更为轻快,如蜻蜓点水一般。

在音色触键方面:演奏这首曲子时保持手指的连贯性,控制手指不要离琴键太高,让旋律保持一个流动的状态,突出旋律的走向。在乐曲呈示段中,上行进行要表现出“推动的力量”,达到顶峰时放松,下行达到一种仿佛自由落体般的表现,可更加凸显这首曲子自由、凄凉之感。中部作曲家给出的表情术语为温柔的、柔和的,因此在此段中出现的重音不可从空中快速落键,因为那样会出现太强的音头,破坏整体中部氛围。应贴键快速落键,演奏者手指站稳,达到坚定的音响效果即可。

四、肖邦圆舞曲的现实意义

肖邦的圆舞曲并不过分强调技术,其内涵丰富但又具有一定的通俗性,并不晦涩难懂。这正是为何肖邦的圆舞曲到现在仍受大众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注重大众的情感体会,以炫技为主要目的,只供专业人士欣赏,是文化知识的一种浪费,势必无法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止、日新月异的文化时刻冲击着我们的思想,但无论是是浪漫主义时期,还是当代二十一世纪,人们热爱音乐的情感,对美的追求依旧没有改变。当今社会人类更期望在音乐中找寻自我,达到自我心灵的升华,肖邦的圆舞曲没有与时代脱轨,它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演奏者弹奏圆舞曲时,可以感受到自身情绪与乐曲有一种默契的呼应,锻炼其情感抒发能力。观众聆听圆舞曲时,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圆舞曲乐段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节日圆舞曲
师院圆舞曲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小狗圆舞曲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