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远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发病的临床分析1

2021-11-27刘付华欧丽嫦练霭云江惟苏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足癣酵母菌患者

刘付华,王 鹏,陈 波,欧丽嫦,练霭云,邱 平,李 齐,江惟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 清远 511518)

据报道,浅部真菌病是最流行的皮肤疾病之一,全球约20%~25%的人口受其困扰[1]。它是由一组异质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病原体的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是由于迁徙次数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不同气候、年龄和地点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以及抗真菌治疗和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促成了其流行病学缓慢但不可避免。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清远地区过去5年内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皮肤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并将本研究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临床怀疑为浅部真菌病的门诊就诊患者,其诊断依据是根据患者的皮损表现、发病部位及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真菌病的主要依据,参照《现代皮肤病学》中关于各个浅部真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

1.2 标本采集及镜检 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者酒精清洁皮损区,采集患者毛发、皮屑、甲屑、水疱、脓液、组织等。常规采用10%KOH、墨汁染色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查到菌丝或孢子为阳性结果,阴性结果需连查3次才能确定。真菌培养用改良沙堡葡萄糖蛋白胨琼脂进行分离培养,花斑糠疹及马拉色菌毛囊炎使用橄榄油培养基培养,酵母样菌落使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浅部真菌发病的一般情况 在接受检查的28 243例患者中,共计9 941例(35.20%)患者确诊浅部真菌感染,包括4 801名男性(48.30%)和5 140名(51.70%)女 性,年 龄 分 布 范 围 为6个月~96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835例(8.40%)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城市居民6 332例(63.70%),农村居民1 968例(19.80%),其余1 641例病例来源尚不确定。收集标本10 156例,其中鉴定出1 795株菌株,1 051例患者(12.40%)有多个部位受累,共有321例(3.79%)患者在多个部位中发现了相同的菌株。641例(7.57%)患者发现真菌合并其他感染,直接真菌学检查阳性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89.03%。皮肤癣菌(924)占菌株总数的51.48%,主要为嗜人性(n=830,89.83%)、嗜动物性(n=91,9.85%)和嗜土性(n=3,0.32%);其次为酵母菌(n=716,39.89%),其中常见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鲁斯念珠菌(n=521,72.77%);最后是霉菌菌株(n=155,8.64%)。

2.2 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 ① 从不同身体部位采集的9 941例标本中,手足癣最为常见(n=3 410,34.3%),其中足癣2 102例、手癣1 308例,主要以成年人为主(91.36%)。手癣以女性常见(n=872,66.67%),足癣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手癣(n=872,66.7%)、足癣(n=1 129,53.73%)均以红色毛癣菌常见。② 体癣是第二常见的感染部位(n=3 241,32.60%),其中以(18~34)岁为主(n=1128,34.80%);致病菌以皮肤癣菌常见(n=1 664,51.35%),其次为酵母菌(n=1 412,43.58%),其中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n=646,19.93%);在儿科人群中,无毛皮肤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③ 股癣是第三常见的感染部位(n=1 233,12.40%),主要以成年人为主(n=1 150,93.29%),年龄范围以(50~64)岁常见(40.63%),只 有77例 患 者<18岁(6.25%),男 女 比 例 为9.6∶1。皮肤癣菌感染最常见(n=771,62.50%),其次为酵母菌(n=424,34.38%)。在所有致病菌中,红色毛癣菌最常见(n=694,56.25%),其次为念珠菌(n=424,34.38%)。马拉色菌毛囊炎855例(8.60%),大多数标本中均发现皮肤癣菌(n=748,87.50%),其中以嗜动物性皮肤癣菌(毛癣菌变种和癣毛癣菌变种)为主要致病菌(n=299,35.00%),其次为红色毛癣菌(n=205,24.00%)、酵母菌(n=64,7.50%)。④ 甲癣685例(6.9%),(50~64)岁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脚趾指甲受累352例(51.45%),手指指甲受累333例(48.55%),脚趾甲癣以男性多见,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在脚趾甲癣病例中,244例(69.35%)被诊断为皮肤癣菌。在手指甲癣病例中,酵母菌感染更常见(n=262,78.86%)。⑤ 花斑糠疹348例(3.50%),皮肤癣菌感染最为常见(n=264,76.00%),嗜动物性为主。⑥ 头癣169例(1.7%),年龄以<18岁为主(84%),(6~11)岁儿童患病率最高(n=96,56.76%),女性更易受累,男女比例为2∶3,皮肤癣菌感染最为常见(n=128,76.00%)。

3 讨论

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由皮肤癣菌、念珠菌等侵犯表皮、毛发和甲所致。流行病学显示在近百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传播与经济状况、人口增长、移民生活条件或与动物接触等因素有关。清远地区地处亚热带,真菌感染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目前尚缺乏皮肤真菌病的真菌菌种、流行学报告和发病情况报告。

本研究中,手足癣最常见,主要以成年人为主(91.36%)。手癣以女性常见,足癣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手癣及足癣均以红色毛癣菌常见,与德国和英国流行病学基本一致[3、4]。据文献报道[5],足癣发病率是手癣的10倍,而在本研究中比例约2∶1。大多数研究表明,足癣中以男性多见,而就手癣而言,以女性多见,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7]。在本研究中,足癣以成年人为主(91.36%),这与De等[8]研究结果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手足癣的发生率逐渐提高,这与一些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比如穿不透气的皮鞋或使用公共游泳池等。据报道,在马德里发现55%的足癣感染患者是无临床症状的,在许多情况下,足癣患者确诊不需要实验室检查,而且标本通常也不会送到实验室。

体癣是第二常见的感染部位,其中以(18~34)岁为主,致病菌以酵母菌最常见,其次是皮肤癣菌,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在儿科人群中,无毛皮肤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嗜动物性皮肤癣菌被认为是欧洲乃至全球体癣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各国的流行病学情况各不相同[8]。在波兰、德国、西班牙和希腊,其仍然是体癣的最常见致病菌。股癣是第三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以成年人为主,年龄范围以(50~64)岁常见(40.63%),只有77例患者<18岁(6.25%),男 女 比 例 为9.6∶1。甲 癣685例(6.9%),(50~64)岁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脚趾甲癣以男性多见,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在脚趾甲癣病例中,244例(69.35%)被诊断为皮肤癣菌。在手指甲癣病例中,酵母菌感染更常见。众所周知,甲癣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这与老年人外周循环不良、反复的指甲创伤和指甲生长缓慢有关。相比之下,儿童和年轻人的指甲生长更快,指甲表面更小,不易受感染。

花斑糠疹348例(3.5%),皮肤癣菌感染最为常见,嗜动物性为主。头癣169例(1.70%),年龄以<18岁为主(84.00%),(6~11)岁儿童患病率最高,女性更易受累,男女比例为2∶3。据报道,头癣是15岁以下患者中最常见的皮肤癣(53.60%),其中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据西班牙学者报道,头癣以犬癣菌占主导地位,与本研究报道一致,这可能与清远地区较多的流浪动物有关。据报道,波兰头癣发病率逐渐降低,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因子。据Paskevicius报道,断发癣菌已经成为头癣的主要致病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现代生活方式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由于来自北非的移民,一些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士)发现紫锥虫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出于同样的原因,奥杜盎小孢子菌在法国和英国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相关病例报告。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清远地区浅部真菌病病种以手足癣为主,与文献报道的部分城市门诊浅部真菌病构成情况有一定差异,如张雅洁等分析深圳5年门诊皮肤真菌病病例,排在前两位的是股癣和体癣;杨惠玲等分析门诊1 096例浅部真菌病病例,排前两位的是体癣和股癣。分析原因可知,由于手足癣是常见的皮肤病,发达城市患者有一定认知度,为了省时、省医疗费用,常常到药店自购外用药治疗,致使手足癣去医院的就诊率不高。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普遍对此不够重视,大部分未进行任何治疗,小部分进行非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主要原因是认为浅部真菌病是小病,对身体无大碍,无须治疗。对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浅部真菌病的预防、治疗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大清远地区真菌性皮肤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足癣酵母菌患者
为什么脚气易复发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牛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碳源代谢分析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酵母菌感染,怎样才能不误诊?
恐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