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民族高校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以延边大学微生物教学团队构建为例

2021-11-27赵洪颜李艳茹李太元梁运江许广波

绿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农学院微生物学成员

赵洪颜,李艳茹,李太元,梁运江,许广波

(延边大学 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1 引言

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和重点研究的课题[1,2]。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和运行中,教学团队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经验缺乏,有关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3,4]。如何加强和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教学团队高效运行机制的研究,是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涵

我国是在1990年代开始引入教学团队的概念并不断加强实践改革。教学团队是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以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高的教授负责指导,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沟通和合作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改革和经验交流以及学术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5]。教学团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6]:一是非正式性。教学团队是一个教师群体,由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组成,没有正式的行政组织机构,是学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延伸和补充;二是有明确的目标性。教学团队的目标是基于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教师团队各成员之间开展教学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三是成员背景的同质性。组成教学团队的各成员有着类似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在专业领域开展教学合作,他们的知识专业性和传承性决定了教学团队背景的同质性;四是合作的一致性。团队合作讲究团队精神,教学团队的各个成员都要为了共同的团队目标而努力负责,个人目标要和团队目标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效的有凝聚力的教学团队。

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是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课程,延边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承担有农学院7个不同专业的农业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的授课任务,负责讲授课程的教师也是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因此,农学院的微生物教学团队的组建完全体现了上述四个基本特征。

3 构建教学团队有效运行机制的模式

延边大学是一所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教师占有很大比例。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其管理制度、考核方法与激励机制等问题,以便建立起符合民族高校特色的教学团队模式[7,8]。师资队伍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为了使微生物教学团队能够顺应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农学院通过教师培养和优秀人才引进的方式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兼顾教学和科研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微生物教学团队,其中朝鲜族教师4名,汉族教师3名。在年龄结构上,7名团队成员中50岁以上的教师2人,40~50岁教师4人,30~40岁教师1人。在职称结构上,团队成员中有教授3名,正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2名,讲师1人。教学团队在组建之际,就从团队的目标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磨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广泛认同的工作目标、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和管理运转高效的教学团队。

3.1 目标机制

微生物教学团队依托于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从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制订了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和中期短期建设目标,奠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基调,促使团队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投入到工作中,让团队成员愿意为实现教学团队的目标贡献力量。除了有总体的教学目标和团队建设目标外,在成员个人发展方面,学校微生物教学团队针对不同年龄和职称层次的团队成员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保证每位队员都能在团队发展中分类分层推进。针对青年教师,为他们制定培养计划,在入门、上路、成骨干、出成果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引。针对中年教师,给他们提供晋升空间,让他们承担主要工作,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促使中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针对老年教师,要促进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沟通交流,主动分享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还要把握教学动向和发展脉搏,为团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并制定目标完成计划,促使团队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全身心投入到团队建设中,也给微生物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提供了方向指引,使团队成员更具有团队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3.2 合作机制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是一个教师承担1~2门课程,而每位教师承担的课程彼此孤立、封闭,导致教师之间交流少,合作机会少,教师遇到教学难题时无法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团队的建立将相关专业的教师组织在一起,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极为便捷,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听课、评课,还可以在备课、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料的整理中彼此借鉴,分享资源和教学经验。学校微生物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并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几年来,经过微生物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的齐心努力,已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2门。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团队成员先后承担吉林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6项,校级教育教学课题3项,团队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实验1部,参编全国统编微生物学教材3部,成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3.3 激励机制

要想鼓励团队成员更加努力,贡献更为突出,就有必要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团队激励机制[9]。延边大学在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定了以教学业绩为核心,包括师德素养、教学效果、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在内的综合考评方法和激励政策。农学院微生物教学团队结合学校考评方法制定了团队考评和个人考评激励政策,以团队业绩为基础,定期对教学业绩突出的队员给予表彰。教学团队管理绩效考核以每位教师个人承担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团队成员个人的绩效考核与团队集体的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同时教学团队内部构建团队利益共同体,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杜绝内耗,促进和谐发展。微生物教学团队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多年来没有出现教学事故,教师的教学效果反映良好,在学生和教学督导组的评教中,教学效果优良率达到100%。

3.4 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教学团队建设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微生物教学团队建立了内部自我管理和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运行模式。团队自我管理主要是以制定团队目标为主,提高团队成员的认同度。由实验室负责人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来实现各项管理职能,实验室主任对团队建设负责,并对各成员的教学水平做出指导和评价分析。教学管理机构对教学团队的管理侧重于从政策方面支持团队建设,塑造团队精神。农学院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给予团队成员相应的待遇和认可,保障必要的团队运行经费。农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证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得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4 结论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10]。农学院通过组建老中青结合的微生物教学团队,并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团队有共同的目标增加队员的凝聚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共赢,保证团队和谐发展,并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促使成员为团队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团队归属感,而科学的管理机制保证了团队的良好运行。在今后的团队建设中,微生物教学团队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和农学院搭建的教学与科研平台,通过建立完善教学团队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鼓励团队教师全方位参与微生物学系列课程群建设,把微生物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和高绩效型团队。

猜你喜欢

农学院微生物学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指认式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