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创融合教学三层次模型:从工具到认知*

2021-11-27王伟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共创专业课程融合

王伟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当今社会,面对“专创融合”发展大趋势,各高校纷纷立项,开始全方位启动并加以推进。事实上,很多教师陷入了误区。较为极端的是把专业课程改成了创业课程,成了“创业为主,专业为辅”的局面;或在专业课程里面植入了创业课程模块,使得专业课程老师既要讲授专业课程,又要讲授创业课程;亦或把专创融合课程简单地等于慕课和线上课等。这些做法既没有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改变,还增加了专业课教师的负担,因此亟需加强推进从工具到认知教学模型的应用,帮助高校走出这一困境。

1 “专创融合”的价值与原则

专创融合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从传统一对多的讲授式教学转型为促使人人参与的合作共创式学习,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深度思考、体验学习、合作共创,师生关系从管与被管、教与被教,走向共生共学关系,师生间的情感需求、互动需求成为未来学校最大的需求和存在的价值。高校应依托现有学科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探索情境体验式教学方式,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2]。

1.1 “专创融合”的意义与价值

“专创融合”讲求基于体验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技术,坚持成果导向,综合运用多种先进培训技术,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深度思考、体验学习、合作共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围绕“专创融合教学法”主题,利用开场法、提问法、教授法、互动法、游戏法、评价法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激励、教学测评和教学沟通,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潜能,明确教学各个阶段的目标。通过开展游戏化教学,将教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元素),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游戏(工具),让学生“玩中学”,沉浸于游戏活动,使这场交响乐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心流的效果。

1.2 “专创融合”的原则

专创融合教学法贯彻了如下五大原则:行动优先——先行动后学习,在行动中学习;情景构建——为学生赋能的情景与为教学增效的方法相结合;主动学习——内化与外化、有效输入与有效输出相结合;深度反思——行动与反思、练习与反馈、体验与抽离相结合;团队共创——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全员参与、集体共创。通过对五个原则的把握,在分散遵循与整体追求的基础上,实现“专创融合”新发展。

2 明确“专创融合”逻辑,提升认知层次与水平

2.1 准确认知“专创融合”

认知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若不能对“专创融合”从第一性进行深刻认知,则结果都无意义。“专创融合”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而是需要通过“专业课程”这个手段,培养可以“探索未来和创造未来的人”,它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创业型学习者”。它不是简单地叠加或植入创业课程模块,而是一个逐渐吸纳的过程,需要对专业课程不断进行改造和打磨,这是一个不断精益的过程,慢慢地就有了“创业的味道”。

2.2 “专创融合”的推进逻辑

在多年的思考和行动过程中,笔者提炼了一个很实用的解决方案的逻辑:认知(底圈)—流程(中圈)—工具(外圈)。专创融合的底圈就是创业思维,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学习创业思维,本质是行动思维和共创思维,并且把创业思维融入到教学设计;专创融合的中圈是教学模式,教师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型为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教师从“课堂演唱会的明星”转型为“学习交响乐的指挥”,学生从以听课为主的学习转型为以实践为主的学习,学生从“课堂学的粉丝”转型为“大合唱的歌手”;专创融合的外圈是工具,就像中国人吃饭首先要解决“筷子”的问题。所以专创融合课堂的改变,也需要大量的专创融合教学工具包,教师能够熟练课堂教学工具包,就能够做到“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2.3 构建基于行动优先和共创学习的创业型教学思维

基于行动优先和共创学习的创业型教学思维以Saras Sarasvathy 的效果推理理论(effectuation theory)即创业思维为底层逻辑,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理念,在借鉴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基于实践创业教学法、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44 种创新教学法、埃里克森国际教练学院的教练技术以及引导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创新。效果推理是一种揭示创业者思考和行动的一般规律的理论。这一理论所提供的创业思维框架不仅揭示了创业的一般规律,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即创业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行动优先(先行动后学习)”“团队共创(在于他人合作和共创中学习)”。

2.4 强化教师作用,提升教师认识水平

教学思维是教师课程设计的底层思考逻辑,在不确定时代,高校教师需要从“先学习,后行动”,基于目标导向的管理型教学思维,转型为“先行动,后学习”,基于行动导向的创业型教学思维。创业教育并不是让所有学生去创业,而是要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面对未来不确定、不可知的环境,如何去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创业思维。创业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掌控不可预测的未来的一种新思维,提供了一种向未来学习的新思维——Act-Learn-Build,即先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学习,然后提升自己。老师站在“未来”才能将学生引领到“未来”,每个老师的使命不单单是“教会”,更重要的“育人”,对于“育”其实有更多的理解是唤醒、赋能、引导,让学生往自己的“道”上大步前行。

3 以实践促反思,在实践中习得“专创融合”方法

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为了获得真知,促进行动,共创思维摒弃了单兵学习的常态化学习方式,而是运用大头脑思维,成立学习小组,团队共创式联机学习,基于共同的目标,相互鼓励、研讨,成倍提升了学习行动力。

3.1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在课堂现场,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学习为基本形式,教师综合运用知识工具讲授、引导共创、点评咨询等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行合一,学习与运用现场实现。通过这一模式的学习,收获的不仅是员工个人维度的学习,更是团队与组织学习水平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记忆而是质疑反思主动探索,收获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能力。因此应当积极打造“高行动,高反思”的引导型教学模式。

3.2 发展陪伴式教学,鼓励教师加强引导

教学是一个促发学生参与学习,并共创学习成果的一个过程。引导式教学强调以学生和学习成果为中心,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则,让学生来理解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促发行动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创新创业的教学,还是专创融合的教学,引导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引导式”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对教育领域的领导者与教师而言,“引导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出有能力的社会劳动力;从个人角度,“引导式”教学同样重要,能培养出灵活善思的学习者,培养学生获得准确信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场所中的新挑战,并养成主动自我学习的心态。

3.3 推进体验式教学,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应用基于体验的五步教学法打造“高行动-高反思”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行动中有所收获,在反思中获得成长。具体如下:①建立有效“连接”,把学习者连接到熟悉情景或已知内容,建立安全感,并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活动。②推进精彩“呈现”。“呈现”是指在既定时间内有效表达内容的教学活动,采用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考、有声思考等多种方式,把左脑和右脑都调动起来,把感性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提升思维整体活跃程度。③增强鲜活“体验”。“体验”是指让学习者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感受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④及时进行“反思”。“反思”是指通过现象(事实)洞察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促进行动的教学活动。⑤实现“应用”迁移。“应用”是指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教学活动。具体通过填写表单、原型制作、画布与对接第二课堂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者,基于价值导向、行动优先、团队共创等原则,将教学目标针对于学习者价值的迭代提质。

4 结语

高校“专创融合”本质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的新教育范式转型,将更新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与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3],聚焦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从本质上改变教师教的模式和学生学的模式,发展新时代高校教育。高校应不断加强思维方式的突破与视角的转换,推动专创融合迈向更高的台阶,取得积极实效。

猜你喜欢

共创专业课程融合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共创一片蓝天,同爱一份绿色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与天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