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辅导员

李 龙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高校教育中的家校共育实际上是为了提升高校教育的全面性,实现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入手加强教育和引导,这也是大学生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只有全面实现教育和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家校协同育人在高校教育阶段的应用对于提升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有重要意义。具体到现代高校教育的实际分析,也可知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非常高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

从宏观政策上来说,“三全育人”是现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教育和培养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这也是大思政教育背景和格局下对于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条件开展大学生教育的目标。在常规的高校教育中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协同完成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对这一宏观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的积极实践,且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上来讲,协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补性上更强,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教育工作的质量水平,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状态,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提升提供支持[1]。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环节,不仅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也同样是持续存在且非常深刻的[2]。高校方面在大学生教育中协同应用家庭教育的力量,能够从生活层面对学生的状态和思想进行一定的了解,是提升对学生了解全面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家庭教育中,承担主要抚养责任的家庭成员本身对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能有更加敏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有了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高校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分析和了解就有了更多可参考的因素和资源,有助于高校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好相应的教育与引导工作。

二、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高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家庭成员与高校方面运用协同育人的模式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由于相互配合的默契度、客观的教育教学资源条件以及保障性制度体系建立方面的因素影响,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校沟通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与成长状态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其进入了大学教育阶段时,其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需求在不断提升,大部分学生与家庭环境处于相对比较脱离的状态[3]。这种状态下,高校方面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除了召开家长会或者部分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沟通外,并没有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沟通方式,且沟通方式本身的先进性也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校学生的家长与学校方面存在一定的沟通,但沟通的实际效果并不好,无法发挥出协同育人的作用。

(二)家校沟通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在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应当是具有持续性的,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开展进度和专业教育需求情况,家长与学校方面应当以共同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形成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长效沟通机制。但现阶段由于高校学生的家长在与学校沟通交流方面的主观意识不强,沟通的内容在针对性和价值性上不高,导致现阶段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通常都是在出现具体问题后进行,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家校沟通内容体系,这意味着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并不具有稳定性。

(三)辅导员能力素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辅导员作为学生学校生活和部分业余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其在辅助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模式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部分家校共育模式的具体工作落实中,辅导员实际上都需要发挥为高校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搭建桥梁的作用。但高校方面由于对辅导员岗位的工作人员在选拔和培训方面缺乏重视程度,导致辅导员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协调沟通的作用,导致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一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反馈和解决,影响育人效果。

三、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应用效果的路径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家校协同育人的模式对于家校沟通的状态、沟通工作的内容体系以及辅导员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实现提升和优化,从而发挥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丰富家校沟通形式

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而言,应当认清“三全育人”的大环境和具体要求,在面向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力量,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相应的平台,并且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沟通交流系统和工具,提升两方面沟通的效率和质量,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打好基础。例如,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家校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应当在传统的面对面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应用一些新的沟通交流平台和方法,为提升家长与学校教师和辅导员之间沟通的充分性提供相应的资源[4]。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目前可有条件引入的家校沟通模式包括了QQ群、微信群,尤其是在新生入学阶段,为了从教学开展的初始阶段就建立起家校沟通的稳定渠道,可在入学时就建立一个家校沟通微信群或QQ群,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搭建一个完善的线上沟通平台。此外,为了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校方面还可以在开学阶段通过开展“学院感恩季”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搭建有效的平台,这也是为进一步提升家长在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配合度提供保障的有效路径。

(二)形成家校沟通规范性运行机制,提高保障力度

形成一个家校沟通的规范性运行机制是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下追求的核心目标。为了维持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状态的持续性和全面性,学校方面应当重视从专业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等多方面入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具体阻碍进行总结分析,将其制定成为家校沟通的具体内容体系,或者设置为家校沟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定期向家长进行宣传或在线上沟通平台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推送,为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状态提供便利。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方面的作用,学校方面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针对沟通方法进行宣传和讲解,帮助家长运用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达成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并且重视问题的反馈,提升家校沟通质量的保障力度。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在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下发挥重要作用的角色,学校方面应当从其专业教育引导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进行全面的针对性提升。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明确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在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重要作用,并且分别从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方式、沟通交流的技巧等多方面入手面向辅导员群体开展培训教育,提升辅导员群体的综合素质,以便充分发挥出这部分教育教学工作群体的重要作用[5]。最后,辅导员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也是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与漏洞,弥补学校和家长在沟通中的问题和不足的重要方法,且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常都是以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方式进行的,在沟通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上更能够有所保障,这种一对一沟通的方式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学生在教育引导中的核心地位也能够更进一步地体现出来[6]。这也更有利于建立起高校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朋友关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师生沟通会更加顺畅且具有真实性,为辅导员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问题起到促进作用。若辅导员自身的能力素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层次,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可通过辅导员沟通和指导环节得以解决,这意味着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发挥阻力会得到切实的减小。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知,高校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更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通过搭建沟通平台、指导提升沟通能力、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措施为协同育人模式的运行扫清障碍,提供便利,最终为培养出更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辅导员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