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2021-11-27林偌彤

黄河之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触键大调奏鸣曲

林偌彤

引 言

目前,国内外对于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及其相关的研究有很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高水平的。如,范乃信的《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但大部分研究的着重点是在艺术发展史,钢琴的曲式结构,以及和声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又如: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郑兴三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是在作品结构、民族特色以及作品对演奏的启示等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分析。这些对笔者进行研究的演奏教学还是有很大的不一致的,笔者在经过学习、研究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唯有充分的理解、分析这一首作品,认真的体会作曲家的创作特征,把握住作品给教学与演奏所带来的启示,才能更好地诠释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思想内涵。

贝多芬乃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一位德国伟大作曲家,在众多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在器乐创作里取得空前的成就。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有突破和创新。他的音乐融合了民族特色与时代感,古典美与浪漫情怀,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创作背景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 年12 月16 日-1827 年3 月26 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9 部交响曲、32 首钢琴奏鸣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5 首钢琴协奏曲、16 首弦乐四重奏、1 部歌剧、2 部群众歌剧、1 部清唱剧、3 部大合唱,”①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包括室内乐、艺术歌曲等多种类型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对于国内外音乐发展带来了极为深刻的作用,因此人们也将贝多芬称之为“乐圣”。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钢琴奏鸣曲迈出了新的一步。总的来说,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音乐创作都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并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它精确地表现了贝多芬后期奏鸣曲的一些内在倾向和特征。如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用和声和旋律结构改变,突然转移,缓慢的移动处理深度的内容,运用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技术,同时还在创作中应用了八度和弦等技术,上述方面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观念正是经历着较大变化,这个时期正是其作品个性的形成期及创新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突出贝多芬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和勇气的英雄精神。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形式(奏鸣曲式快板)十分紧凑。乐曲由主和弦和分散和弦向上上行的意志性动机以f,以及另一个与此相对应以p 的优雅动机结连起来的爽脆利落的第一主题而开始。乐章主部的主调在最终完成后才靠以段落。在休止后开始步入过渡段,其创作是基于新的主题材料。这篇文章是在一个平静的四分音符上呈现的,并在平行大调(降E 大调)的主音上以8 小节的断奏结束。第二个主题是平行大调,出现在左八分音符的背景中。小调以重拍的重音(sf)和第二拍的短和弦(ff)结束,而主调的附加节奏重新出现。主题(12 小节)像歌曲的结尾一样平静地结束了展览。展开从C 大调的主要部分开始。在第12 小节结束后开始呈现出新的主题,就其特点来看和副部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八度陈述方式来展现八分音符音型背景,在表达四分音符时主要采取“cresc”和“ff”技术,这使得属音上存在大量的短持续音,在此之后就是与呈示部没有太大区别的再现部。

该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为c 小调,曲式结构划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c小调激情的、斗争的、英雄的、悲怆的调性也在第五乐章呈现出来,乐章探讨了贝多芬在第五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即协调强音和演奏力度、踏板控制和注意音色等。

二、演奏技巧

(一)力度

力度是指,在音乐演奏中音量大小和力度技巧使用的具体表现。在乐曲的演奏中对于力度是有明确要求的,演奏者通过对力度大小、快速及触键角度等的不同展现,能够达到更好的情感表现及演奏表现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对音乐的对比与延展。

在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8)小节的片段中,乐曲的开头是主和弦所以手必须要架实,要坚定而有力,指尖的力量应特别坚定不能松软,手臂放松,抬起大臂,并在下键时刻做好充分准备,迅速将手腕的力量控制在不塌陷的范围内,力量完全从肩部传到指尖,力量完全的下沉。随后作品通过三拍子的节奏进行,这是一个刀尖一样的动机,一个非常特别的主题。同样,手的框架必须牢固,每个分解和弦的位置必须紧紧抓住,下键和离键的速度必须快,通过手指的力量烘托作品的艺术场景。其次,弱奏是另一种抒情动机,增强了主题的对比。在演奏中,我们要注意声音的柔和,指尖不能软弱无力,手臂要放松,手部框架要保持结实不要有拖沓之感,触摸键的力度和速度要把握准确。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84 小节到189 小节作品通过模进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在这三组模进中他所表达的情绪是不同的,他的能量积累是逐渐递增的,作品第一组从“pp”的力度开始擦起火花,第二组力量进行递进,应该在“p”的力度演奏,为第三组“ff”力度做铺垫,通过一层一层的递进,第三组能力积攒到顶峰之后爆发,每一组的力量和情绪的对比达到极致。

(二)音色

音乐作品中的音色主要指的是通过听觉可以感受到的声音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音色的形态来看,主要有纯音及复音两种类型。通常人们谈及的不同音色主要指的是就是复音。声音的频谱对于音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②钢琴演奏中所呈现出的各类音色给人带来的情绪及感染力会存在较大差异,而触摸按键形成音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音色服务于风格和内容。例如,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都需要不同的音色。

从乐谱中第32 小节至55 小节为连接部,是作为新起点、新材料并置的连接部进行线路,从转调的过程中就很明晰的得以体现(降A 大调——f 小调——降D 大调——降E 大调),最后的降E 大调已经是副部的属准备了。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更加注意弹奏中带来的音色变化,以及对音效有更强烈对比的处理。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48 小节至第55 小节是带有持续音符的段落。在演奏中要注意左手降B 音要非常明确,要保持到最后,小手指要支撑,保持伴奏织体声音的清澈干净且自然,不要有高抬指的出现,弹奏时要爽快简洁但注意不要太用力,四分音符的线条要流畅连贯,使音乐流动性更强。而音乐作品从第56 小节开始,音乐元素发生变化,音乐情绪转为活跃。副部音型精致、优雅、诱人,这时音色要求的色彩基调为“晶莹剔透”,演奏时心中想象是木管乐器独奏和弦乐伴奏以及浅浅的低音线条的音效。

(三)触键

触键是指“人的臂力与指力运动对键盘赋于作用力的结果,就触键的力量来看,通常会体现在手指、手腕、手臂及整个上身等多个部分。通常来说,手部力度对触键的影响作用最明显,要求对手掌及不同指关节的力度进行有效调节。这就要求在进行钢琴演奏时要保证手指的稳固,也就是对手指的稳固支撑力有着较高要求。手的支撑主要是通过指尖、关节、手腕三个方面来实现,指尖的硬度、指关节的牢固情况及手腕的支撑力均会对手的支撑作用带来影响。”③钢琴触键有三种基本方法:连音、非连音和断音。触键速度的快慢和这三种基本触键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32-47)小节的片段中,第32 小节到第47 小节是从新调也就是降A 大调开始,如同四声部的合唱平缓地流露出来,准确把握高声部的短连音线,落键要果断、干脆。不仅要在短连音线结束后及时的断开,还要保持每组短连音线连着的两音它们之间的连贯性。这时的情绪流露使低声部表情十分丰富,左手的长音降E 保持着。这时候触键要把手臂力量放下来使声音要完全弹出来,因为连线的关系,右手旋律要有歌唱、流动感觉,情绪紧扣旋律前进,这种微小的停顿有一种叹息之感,这也使音乐的演奏中也带来了安静的沉思感。

(四)情绪

音乐作品中的情绪是指,在钢琴曲的演奏过程中弹奏者在音乐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情绪的表达过程中通常会借助于旋律与踏板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一方面,旋律表现中会将情感集中在高音区,然后保持这种强烈情绪直到低音区,紧接着在该音区释放这些情感。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94 小节至105 小节,又是新的材料片段加入,结构类型仅仅是补充的性质。因此,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93 小节在处理上要把和弦高音突出、连贯起来,高声部的柔美音调与中声部的重音要协调好,音乐的情绪是不屈不挠的,而踏板运用必须考虑前后音的连接和旋律音的支撑并使其更具歌唱性,才能将音乐的情感再一步推进,处理得更有层次感。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06 小节至第117 小节为C 大调,主部的a 主题在同名大调上相对完整的导入,意义颇浓。由于它的存在,整体乐章上稍微沾了一点回旋样式的光。因此,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06 小节至第107 小节的f 小调部分要演奏出徘徊不安的感觉,手指触键要有力量且快速,尽力把音乐情绪中的“叹息”和“雅致”做出对比,为接下来的旋律和情绪做铺垫。

在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62-167)小节的片段中,第158 小节至第167 小节是建立在属持续音上的,是以平行六和弦的下行级进音构成。因此,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62 小节对“decresc”的使用直到这一段的结束,应显示坚定的语气。在这一时期,音乐的语气、情绪要和呈现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统一,达到一个循序渐进、趋于安静的音响效果,从而将音乐引向再现部分。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271 小节至第284 小节还是补充性质的结束,稍有增长,但没有尾声。因此,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在第282 小节至第283 小节是终止的最后两个大调和弦,应该做出减慢状处理,手臂为手指注入力量,弹出坚强意志之气势把情绪最后的一个点爆发出来,强调整首乐曲的英雄性。乐曲极富表现力和戏剧性,具备极高的热情和表现力,连贯性强,体现了男性的决断力。再现部的演奏方式与呈示部的演奏方式上基本相同。在音乐情感处理方面,整首作品结尾的再现部应该更加紧张激烈。第一乐章的交响性幅度大,结构完整,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和感情。乐曲在结构上较为紧凑,节奏的统一脉动合理性强,整体性高,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结 语

继巴赫之后,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发展成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音乐融合了民族特色与时代感,古典美与浪漫情怀,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对后世音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钢琴艺术做出伟大贡献,他的作品吸收了前辈音乐家的精华,大大完善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创作,在创作手法上得到极大的发展,演奏技巧上得到创新,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成为了奏鸣曲音乐的新的巅峰,其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因为贝多芬在古典音乐期间达到最高阶段,浪漫音乐之门由他开启,为了使我们获得更大收获,为未来进一步提高演奏技巧奠定坚实的基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成为演奏者必弹的经典曲目,演奏者才能真真正正的掌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方法,将其演奏好。因此,学习和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每个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

本文在研究中对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巧进行了具体阐述,表现出呈示部的矛盾,展开部的斗争,再现部干脆利落,对立和统一中反复交替,通过对作品整体的情感渗透,从而为作品整体注入活力。当代社会,钢琴的学习已经相当的普遍。但有许多的演奏者对作品还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就较难更好的表现作品中的情感。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体会,对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其对教学与演奏的启示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希望能对这首钢琴曲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注释:

① 李竹.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J].黄河之声,2019,(03).

② 董丽娅.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对音色效果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22).

③ 蔡云凌,郭蕾.钢琴的力度控制训练[J].度假旅游,2018,(11).

猜你喜欢

触键大调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饥饿奏鸣曲
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呼噜奏鸣曲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