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2021-11-27唐书聪程玉娜邓必平

绿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竹林江西资源

唐书聪,程玉娜,邓必平

(1.赣州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市林业局,江西 赣州 341000;3.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的发展,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效率高、社会环境优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重要考量指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充分利用竹林资源,创新政策、金融、人才和科技等关键要素、形成比较优势,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以不断满足人们对竹制品日益增长需求,为经济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发展[1]。

目前,江西林业已面临森林资源匮乏与国内外市场高品质林产品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竹产业以其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力培植高产优质竹资源,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以竹代木”“以竹为材”等综合开发利用[2],是推进江西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推动其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2 江西竹产业发展概况

2.1 竹资源现状

江西是我国竹类资源的主产区和毛竹生长最适宜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有竹类植物15属200种,其中呈自然分布的有14属114种,竹林总面积达1567万亩,竹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崇义、宜丰二县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竹类是江西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与潜力,且面积大、分布广。截至目前,全省已建丰产毛竹林超500万亩,2013年至今共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200余万亩,兴建了6800 km竹林经营道路,毛竹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市、区)有47个[3]。同时,建有8.8万亩的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基地,竹产业已初具规模;竹加工企业中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3家,主要的竹制品包括家具、地板、工艺品、食品、药品、家居材料等20多个种类,涵盖建筑、家具、工艺、装饰、日用、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4]。2020年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了300亿元。

2.2 竹产业建设方兴未艾

江西虽有得天独厚的竹类生长立地条件和环境优势,但总体竹林林分质量不高。据统计,粗放式经营的竹林面积约占90%。因此,推进新造竹林和低产竹林改造协调建设,实施竹类资源“定向培育、分类经营”,使全省竹林经营由传统粗放式向规模集约型转变已成为发展趋势[5]。近年来,江西依托竹林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县域林业经济特色。如以弋阳为中心,辐射赣东北地区的雷竹产业集群,涌现了弋阳艺林、东乡竹海等一批雷竹种植与加工林业龙头企业;以奉新、宜丰、铜鼓为中心,辐射赣西、赣西南地区的毛竹产业集群,涌现了如奉新飞宇、宜丰安竹、铜鼓江桥等一批毛竹加工林业龙头企业。随着竹林生态和竹文化休闲旅游的蓬勃兴起,竹林的生态效益正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随着重组竹、竹缠绕和竹基新材料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日趋成熟[6],以科技为支撑提升竹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竹产品的附加值,必将是江西竹产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3 存在的问题

3.1 扶持政策较少,制约发展步伐

虽然江西是竹类资源大省,但扶持竹产业的政策较少。仅少数县(市、区)把竹产业当作农业主导产业来抓,给予一定扶持政策与资金投入,大部分县(市、区)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缺少在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奖补措施[7]。仅依靠地方政府、企业和林农大户的投入是远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经营主体因长期缺乏分类经营、适度规模经营理念,导致竹林资源质量退化,竹产业的产、供、销脱节,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竹林质量较差,经营水平较低

受传统观念影响和习惯的影响,江西多数地方的林农“重采伐轻抚育、重索取轻投入”,对笋竹经营利用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竹产区劳动力剧减,加之抚育和采伐等成本大幅上升,竹林经营利润降低,低产竹林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据统计,全省有44.65%的毛竹林已变成低产毛竹林,面积达660万亩;丰产毛竹林仅占毛竹林总面积的10%左右;由于林区公路尚未通达、没有采伐竹林道或山高坡陡等原因,有1/3的竹林仍未开发,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现有经营的竹林中,材用竹林面积(主要是毛竹林和丛生竹)占95%以上,笋用林面积不足5%,高强度采伐3年生以上的毛竹和近山光、远山荒的竹林,已成为竹林采伐的现状。

3.3 竹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不强

企业规模较小,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且产品品种单一。随着竹材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导致目前许多企业举步维艰,停产、倒闭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全省有40条生产线正常生产,而目前能正常生产的不到10家。另外,由于采伐成本较高,竹梢、竹枝和竹蔸基本上废弃在山上,不仅影响竹林经营效益,还占据林地,降低了林地生产力和原料的利用率,加剧竹资源的浪费的同时更制约了江西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竹产业链较短,科技创新较弱

目前,竹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缺少纵横向产业链延伸,江西竹加工产品流通仅局限于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之间,竹产品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缓慢。竹产业整体效益不佳,低水平的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不胜枚举。全省毛竹加工率较低,而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竹家具、竹木复合板、竹纤维、竹碳以及竹化学利用产品的规模化企业屈指可数。竹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研发能力差、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少、产品更新换代慢,没有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不能适应市场变化需求,许多企业减产甚至停产。同时,生产和科研脱节,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竹文化和竹林生态旅游尚未真正发展。

4 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竹产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如竹缠绕管道的开发应用是世界首创,竹基新材料研发的有序推进等为竹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由于竹子本身的生长较快,且成材早,使其成为木材、钢材、塑料等最佳的替代品,在木材采伐政策与生态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8]。

4.1 完善政策举措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建设较为完善的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一是加快优质竹类资源建设步伐,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明确方向、规范秩序、优化环境,促进企业规模经营,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产业体系[9];二是以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开发高科技高效益竹产品为重点,依托竹资源优势,结合竹林基地建设与利用,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广的竹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三是在崇义、宜丰、奉新、弋阳、铜鼓等竹资源重点县创建竹产业工业园区,提升江西竹产业的整体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4.2 培植新增长点

立足江西竹林资源建设,结合各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变化,发挥和利用好省内外优质竹资源。一方面,在完善林权的前提下,通过国家、社会、企业等各个层面的投入,尽快建设一批高产优质原料林基地,为其在新时代高质量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引大联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利用好江西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一批省内外林业龙头企业进入江西发展竹产业。同时,依托“一带一路”政策 ,引导扶持竹业加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江西的竹产业做优做强。

4.3 加大科技投入

林业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深入山区第一线,将最新科技成果直接运用到各个环节,使之形成新的生产力。重点发展竹类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开辟竹类新资源[10],如研发高附加值且产业化前景好的新产品:竹基新材料、竹笋制品、有医疗保健的黄酮、竹汁及其他活性物质、竹材热解产品等。同时,着力开展传统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拳头产品,提升企业出口创汇能力。着力推广笋竹速生丰产两用林、竹笋系列产品加工和竹木复合人造板开发应用等,大力提高竹林的质量和经营水平,完善全产业链[11],使之成为强省富民的林业支柱新产业。

4.4 开拓产品市场

根据未来市场对竹产品的要求,完善发展平台,多层次、多领域扩宽竹业投资渠道,帮扶企业重新定位竹产品市场,找准产品消费理念定位和消费主体个性化定制特点,生产符合消费主体需求的产品,做到有的放矢[12]。合理配置竹林资源,使其与竹林加工利用协调发展。通过定向培育的竹类基地,保证充分利用山区土地、节约竹林资源的同时又使加工产品原料适销对路。如依据不同市场需求对竹材林、风景林、笋用林等进行分类经营,实现“以竹促工、以工养竹”良性发展,不断增强竹产品市场竞争力。

4.5 做强区域产业

江西竹企业点多面广,整体水平与浙江、广东、福建等先进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做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将竹元素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大力开发竹林生态休闲旅游,培育竹文化生态旅游潜力,把赏竹、挖笋、品竹做活、做精,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竹林生态旅游市场[13]。通过积极扶持竹产业骨干项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调整结构布局,重点发展如竹材造纸、竹材人造板及其它类型项目,建立“一区一品”产业模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竹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助力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竹林江西资源
江西银行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竹林野炊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