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价值

2021-11-26邹公民马泽南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窦性川崎变异性

邹公民,马泽南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儿科,江苏苏州 215000

临床上,川崎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病理为全身血管炎性病变[1-3]。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结合膜充血、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发热等,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若不及时干预,则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4-5]。心率变异性是指出现连续窦性心跳间N~N间期涨落情况,不仅可用来对迷走、交感神经张力平衡性、紧张性进行反映,同时还有研究显示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6-7]。临床已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损伤患者通常会有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出现,且心率变异性降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8-9]。鉴于此,该研究以2017年2月—2020年6月来该院诊治的10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并进一步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了解心率变异性与该疾病各项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诊治的10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②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者;③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②存在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先天性畸形者;④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心血管疾病者;⑤中途退出者。以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为依据,分为两组,甲组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共36例;乙组患儿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共66例。甲组患儿年龄1~7岁,平均(4.05±0.16)岁;男性21例,女性15例。乙组患儿年龄2~8岁,平均(4.12±0.18)岁;男性42例,女性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经动态心电图分析仪测定两组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PNN50(两个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所有心搏数的比例)、rMSSD(全部邻近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SDNN-Index(24 h连续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ANN(每隔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24 h所有窦性R~R间期标准差)。与此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包括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DH(乳酸脱氢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心率变异性,同时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了解心率变异性与该疾病各项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与乙组比较,甲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甲组(n=36)乙组(n=66)t值P值PNN50(%)rMSSD(ms)SDNN-Index(ms)SDANN(ms) SDNN(ms)10.29±2.15 13.15±3.96 4.016<0.001 27.89±5.63 33.98±2.65 7.428<0.001 36.98±3.65 40.15±5.26 3.215<0.001 90.58±1.06 106.58±5.63 16.853<0.001 86.98±0.26 108.96±2.63 49.945<0.0010

2.2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与乙组比较,甲组各项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s),U/L]Table 2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U/L]

表2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s),U/L]Table 2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U/L]

组别 CK-MB CK AST LDH甲组(n=36)乙组(n=66)t值P值35.89±6.35 28.12±1.58 9.454<0.001 279.96±12.58 192.15±5.63 48.616<0.001 49.85±2.68 38.15±1.05 31.418<0.001 328.96±5.63 198.69±3.58 142.657<0.001

2.3 心率变异性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经分析可知。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心率变异 性 指 标 中 的SDNN、SDANN、rMSSD与CK-MB、CK、AST、LDH具有负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心率变异性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3 讨论

川崎病首发于日本,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10-11]。通过行积极对症治疗,多数川崎病患儿能获得良好预后,虽然患儿病死率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儿会出现冠状动脉瘤等并发症,进而造成心肌梗死,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13]。心率变异性可用来反映自主神经活性,同时也可用来评价心脏迷走、交感神经张力,进而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14]。该 研 究 中,甲 组PNN50、rMSSD、SDNN-Index、SDANN、SDNN分别为(10.29±2.15)%、(27.89±5.63)、(36.98±3.65)、(90.58±1.06)、(86.98±0.26)ms,均低于乙组(P<0.05);甲组CK-MB、CK、AST、LDH分 别 为 (35.89±6.35)、(279.96±12.58)、(49.85±2.68)、(328.96±5.63)U/L,均高于乙组(P<0.05),同时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 中 的SDNN、SDANN、rMSSD与CK-MB、CK、AST、LDH具有负相关性(P<0.05),提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心率变异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王海永等[15]学者也经研究 发 现,观 察 组PNN50、rMSSD、SDNN-Index、SDANN、SDNN分别为(10.28±6.62)%、(27.88±10.19)、(36.78±8.96)、(90.65±14.61)、(86.71±18.75)ms,均低于乙组(P<0.05);甲组CK-MB、CK、AST、LDH分别为(35.89±6.35)、(279.96±12.58)、(49.85±2.68)、(328.96±5.631)U/L(P<0.05),同时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中的SDNN、SDANN、rMSSD与CK-MB、CK、AST、LDH具有负相关性(P<0.05),提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心率变异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这可能是因为心率变异性降低会使右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降低会明显增大血压变异性,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快心血管损伤进程;心率变异性降低和尿酸水平增高存在密切相关性,尿酸水平升高属于心血管器官受损的危险因素;心率变异性降低会使得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16-17]。

综上所述,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心率变异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猜你喜欢

窦性川崎变异性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如何解读窦性心律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莫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