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租房的未来:要讲究,不将就

2021-11-26

时代邮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雅舍租客房租

租房这个话题,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打开城市新人的话匣子:续约涨租时的艰难谈判,搬家迁徙时的兵荒马乱,还有在那一方小小天地间的点滴成长……无论是欢乐还是坎坷,这些与临时居所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已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与租房有关的日子

“伟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负的人。”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的这一断言,道出了大城市亘古不变的吸引力法则。

这里有前沿的行业资讯和多元的职业机会,无论你的就业方向多么冷门,总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坑位”与相见恨晚的同道中人;这里滋养着文艺、惬意的生活方式,周末手握“一杯入魂”的精品咖啡,在大卫·霍克尼等大师的画展中踱步,早已成为年轻人难以割舍的生活旨趣。

不过,诗与远方的美好图景已然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惬意与浪漫的背后,是一系列紧贴地气的妥协与无奈。节节攀升的房价让年轻人望而却步,除了动用“父母银行”、举全家之力买房的幸运儿,不少人都要加入租房一族,体会一番“北漂”“沪漂”的喜怒哀乐。

据统计,近几年中国人的首次购房年龄进一步推迟,房屋租赁人数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2亿人。其中,大学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是中坚消费力量。在大城市租房,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同经历。

前些天,朋友的租房合同马上到期。于是每天下班的晚上,他都马不停蹄地看房。一切落定后,他感叹道:“要是没坐过中介的小电驴,没体会过那种在拥堵车流中呼啸而过的滋味,北漂生活都算不上完整啊。”

的确,这几年,房屋中介已成为年轻人漫漫找房路上的重要角色。中介平台通过整合各类房源实现规模效应,打通线上、线下租房渠道,提供统一装修、定期保洁等服务,是不少租客的省心选择。

报上预算和偏好,中介小哥会立马搜索出最适合的备选房源。点一下报修键,维修师傅也会轻松帮你解决换灯泡、修马桶等恼人问题。当然,中介精明的定价策略也让人颇为无奈。有一次,我打算换一家中介平台,正试图搞懂二者复杂的报价差异时,中介小哥的一句直言“相劝”让我哭笑不得:“不用费劲了,我们都算好啦,反正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中介领进门,选择在个人。没有房子是完美符合所有要求的,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不得不在通勤距离、价格、周边环境等要素间纠结徘徊。实现了一些条件的契合,便要忍受其他方面的不如人意。

选整租还是合租,是租房历险记的第一个分叉口。《东京女子图鉴》中,女主曾被奉上一句忠告:租房费用最好不要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一建议当然非常合理,可就现实操作而言,三分之一的警戒线还是一不小心就会“失守”。毕竟,在北京稍微好一些的地段租个一居室,房租就要五六千元了。作为收入有限的职场新人,一个人住的小坚持,意味着在另一些花销上的掣肘乃至“吃土”。

与之相比,同他人合租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十几平方米的小小卧室虽称不上开阔,却也算是“属于自己的房间”,足以展开在这座城市的独立生活。合租是否舒心,很大程度上要看运气。与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室友同处一个屋檐下,可能彼此尊重、趣味相投,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也可能话不投机、摩擦不断,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除了相对省心的中介租房,可遇不可求的房东直租也是重要选项。这不仅能省去不菲的中介费,租房者也不用担心长租公寓动不动就爆雷的风险。房东的行事风格,直接影响着这段居住时光的生活质量:有的房东是“佛系”收租,只要不找他们维修电器,就大概率想不到要涨房租;有的则会随时登门造访,检阅着房间是否有过度使用的痕迹……

大城市的租房生活,既有考验耐心的琐碎与无奈,也有不期而遇的关照与善意。而学会及时“避坑”,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变化,则成为年轻人在这一过程中磨炼出的必备技能。

无处安放的租房焦虑

租房不易,说多了都是泪。有人说,自己本来是带着《老友记》式的滤镜开启租房生涯,没想到竟一头扎进了《1818黄金眼》般的跌宕剧情。高昂的房租、逼仄的空间、奇葩的室友、艰难的维权……租房过程中的重重困境和满满槽点,简直能作为源源不断的素材,撑起一整套脱口秀全球巡演。

居高不下的住房成本,是新城市人的首要焦虑原因。经济学中,“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常被用来衡量生活的富裕程度。若比重过高,生活显然捉襟见肘。

而今放眼大城市,居住成本似乎才是许多人的支出最大项。支付宝年底的个人账单一出,房租“一马当先”的地位让不少人大呼“房格尔指数”实在太高。房租花费过多,必然会挤压用于娱乐、休闲、投资的可支配收入,继而消解奋斗的价值和幸福感的获得。

居住成本和便利程度的不相匹配,也激发着“打工人”们顾此失彼的纠结。房租逐年上涨,推着不堪其负的人们“环环”向外滑移,极端通勤困境愈发凸显。《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2020)显示,36个全国重点城市中,共有超过1000万人在承受单程1小时以上的极端通勤之苦。难怪许多职场人自嘲:每天元气满满地出门,经过早高峰的拼搏后,到公司时已经是“耗电过半”了。

各类千奇百怪的租房“大坑”,让人直呼防不胜防。网上流传的避坑指南,正是由租客们被坑的血泪史写就的:识别不出隔断房,等于一脚踩进了风雨飘摇的灰色地带,一旦被发现和拆除,便要匆忙打包、重新找房;没注意中介在合同中埋藏的“霸王条款”,很容易被莫名其妙地“割韭菜”。

租房历程的高度不确定性,随时会搅动人们的不安全感。由于利益牵涉方过多,任何一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打破租户的安稳与宁静。室友的卫生习惯、作息时间、沟通态度,影响着租住生活的愉快程度。若是碰上热爱外放的摇滚少年、半夜做饭的夜猫子和呼朋唤友的party达人,安宁生活便要就此别过。

中介平台的经营状况决定着合同能否如期履行,一旦扩张过度、资金链断裂,或“高收低租”的模式难以为继,租客就要为爆雷埋单。数万元的预付房租打了水漂,还会面临被扫地出门、维权无门的困境。

对于房东变动租期、克扣押金、大涨房租的行为,处于弱势地位的租户也几乎没有太大协商空间。即便是头顶行业精英、学界名人的光环,面对这些要求时也只能无奈感叹。此前,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著名学者黄万盛19000元月租的房子到期后,被房东直接要求上涨5000元的新闻,就在舆论场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房东若临时起意要卖房,租客的生活节奏又会被打乱,不仅要张罗另一场兵荒马乱的搬家,还要忍受陌生人时不时的“看房一日游”。张博洋曾在一次脱口秀中自嘲,每次有人来看房,自己就要变身“张博洋故居”的解说员: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平方米的客厅,该客厅于1998年建成,历史悠久,张博洋先生偶尔会在这里吃饭,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看似轻松的玩笑背后,又何尝不是隐私界限不断后退,生活状态被他人一览无余的无奈与辛酸。

选择租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羁绊,即租房与购房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房子产权与上学资格直接挂钩,很多人并不是自己想买房,而是为了子女教育不得不买。

让租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租房现象日益普遍的情况下,人们对这种居住方式的刻板印象却愈发固化。以至于一提到租房,便是满腹牢骚和一把辛酸泪。这些抱怨,当然有着现实基础。目前,大城市租房市场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租赁用房数量不足,且房型错配现象明显;二是租房市场不够成熟,乱象频发,相关规范和监管有待完善;三是对租户权益的制度性保障仍有不足。

国家和社会可从这三方面入手,使“居者有其屋”,让租房选择更加轻盈、舒心。首先,可以进一步增加租赁用房、用地,建设更多廉价公租房,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发展租赁用房。房源多了,更加适配租客需求了,住房紧俏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同时,要平衡对新型租房模式的充分鼓励与严格监管。前两年,由于提供了解决传统租房问题的新思路,长租公寓模式处于风口之上,也获得了不少政策“绿灯”。可是,近来频发的平台爆雷、租客维权难等问题,也说明相关监管存在不少漏洞。包容创新并不意味着监管缺位,租客权利理应得到制度保障。

此外,加强对租客居住权益的法律保护、推进租购同权势在必行。目前,租房、购房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的福利差异太大,推动租购同权,可以免除租房者的后顾之忧,不必为了孩子上学等原因被迫成为“房奴”。保护性租房政策,也有助于调整房东、房客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比如,可以划定房租上涨上限,规避租客被莫名扫地出门的风险。严惩克扣押金、随意变更租期等行为,从而给租房者更多确定性和安全感。

对租房者来说,调整好心态,学会掌握租房生活的主动权,往往能发现别样的生活乐趣。梁实秋的“雅舍”记录,就颇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味道。

以现在的视角而言,所谓的“雅舍”简直是租房“天坑”:这里有窗而无玻璃,有瓦而空隙不少,连基本的遮风避雨都做不到;一入夜,老鼠、蚊子便成群而来;房子的隔音效果几乎为零……可即便如此,梁实秋还是有办法在这里惬意生活,饶有兴致地洒扫拂拭、酣睡写读。

他在《雅舍小品》中写道:“雅舍”非我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面对大城市高企的房价,选择租房或有无奈,现实中,也没有房子是绝对完美的。不纠结于当下住所的瑕疵,不因居住的临时性而丧失用心生活的勇气,会发现:要实现诗意地栖居,也许没有那么高的门槛。

与买房相比,租房纵有万般无奈,也并非一无是处。租房者没有房贷带来的负重感,可以更加灵活地搬家、换工作。而且,不同街区往往展现着特质各异的社群文化,如果把租房作为一种体验,在不同风格的社区间迁徙,又独有一番乐趣和收获。

我曾在中国和美国的四座城市租过房,搬过十几次家。尽管行李越来越多,搬家越来越吃力,我却非常享受在不同街区间切换的过程。在望京开发区(北京)的居住经历,让我对韩国美食“从入门到精通”;体会过在加州小镇静谧的生活,才发现节奏过慢的环境实在不适合自己……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不同的租房经历可以扩充见闻,也可以让自己更加明确理想的生活环境。

“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电视剧《蜗居》的这句台词,的确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居住的认知和想象被过度窄化了。仿佛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要买房,只有拥有自己的房产才算真正展开生活。

可人生一定要买房吗?租房就一定意味着被动、将就吗?更多人开始反思占有的逻辑,反思房子与家的固化关系。人类学家项飙分析道:占有者,是驱逐者,也是被驱逐者——从安详、得体、自洽的生存状态中被驱逐。由此,他进一步倡导:年轻人或许可以试着敢于不占有,在不占有的前提下享受生活,精神昂扬地过好每一天。

《空间的诗学》作者巴什拉也认为,家宅并不一定是多么惬意的港湾,而可能将人封闭在孤独之中。走出家门,走向社区,参与公共生活,才能打开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

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发出小众的、乌托邦式的租房模式。它们会在租客入住时有所筛选,根据人群特点,组织观影、分享会等别开生面的社群活动。这类创新,改变了租户间互不相识、缺乏沟通的状况,也使社区更有活力,更显温度。

租房,可以不只是居住那么简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有着值得期待的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雅舍租客房租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馋Gluttony in Chinese Culture
买不如租
提前交房租
雅舍雅事
雅舍
背影有点像你
鸡同鸭讲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