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创新融合探析

2021-11-26运城学院

艺术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院派民间舞民间舞蹈

□赵 丽 运城学院

一、原生态民间舞的特征及风格

原生态民间舞是一个民族原生的艺术形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民族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而获取其生活空间,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以前,各民族总体创造财富的方式和效率基本相同,因此,其舞蹈的风格与类型也和工业时代以后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

在我国,原生态民间舞蹈不仅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传承下来,还可以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它代表着各个民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也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更渗透在各民族群众的生活中。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其舞蹈风格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区域、情形下所传承的舞蹈风格也各有千秋。至于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背景,学术界有着多种解释,有观点认为原生态民间舞蹈起源于祭祀和大型的庆典活动,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表演形式,古人借此表达对原始信仰的崇拜;也有观点认为,原生态民间舞蹈起源于某种文化需求,如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对幸福的向往性。但总体来说,原生态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其满足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可以认为,人类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催生了原生态民间舞蹈[1]。

1.传承传统文化,融合群众智慧

在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里,在一成不变的社会形态中,文化和价值观极易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成长为系统化的艺术作品。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所以要考察舞蹈产生的原因或因素,就要追溯到音乐层面上来。

最早期的音乐应该是人们在劳作时喊出的号子,用以缓解疲劳,让劳动变得不再呆板无趣。而当这种号子被赋予了节奏感,音乐也就诞生了。与此同时,人们在劳作及生活中常用的动作就和这种号子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契合,而当这些动作被艺术家从劳作中提取出来,舞蹈就形成了。比如,蒙古族的民间舞蹈就较多地运用了骑马的姿势;南方某些以采茶为主题的民间舞蹈则大量运用了采茶的动作。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灵感就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一种以肢体动作和节奏来达到艺术美感的文化遗产,因此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会在舞蹈中有所体现。

节日文化及婚丧嫁娶的风俗民情,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文化需求,创作出相应的舞蹈形式。而高层次的文化环境则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寄托在舞蹈上。比如,中国先秦时代的乐器黄钟大吕,以及中国汉族的古典舞蹈,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象;儒家文化的内敛与优雅则使汉族的传统舞蹈充满了优雅含蓄的文化内涵。

2.从对原始信仰的膜拜到对民族特色的展现

古时信息传播比较落后,一种舞蹈的成型、发展与传播,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呈现的渠道也相当原始。这就决定着古代舞蹈多是以公开的群体舞蹈为主,而这种舞蹈类别往往指向一个严肃的用途——宗教及祭祀。

大批原生态民间舞蹈往往应重大典礼中的表演需求而产生,更是本民族人民对原始信物的崇拜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例如,垣曲西石花鞭是垣曲人民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农耕生活和节庆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又如,作为晋南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民间舞蹈——蒲州伞秧歌主要是通过身口相传,在集体中传播发展的。而蒲州伞秧歌早时又称“亮宝”,是在重大节日或者祭祀中,家家都将自家的“宝贝”即金银器物等贵重物件拿出来亮相,以此表达诚意,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随着民众审美意识的完善和审美标准的提高,蒲州伞秧歌也逐渐转化为庆祝丰收、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现在大众喜爱的一种多功能的舞蹈表演形式。

(二)原生态民间舞蹈的风格与特点

我国原生态民间舞蹈在岁月的洗礼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人们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肢体语言。原生态民间舞蹈会因为地域的差别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结合人们的生活特点形成多种多样的舞蹈风格与特点。

1.原生态民间舞蹈承载着劳动人民对原始信物的崇拜

原生态民间舞蹈产生之初是因为祭祀,人们祈求上苍的庇佑或是庆贺节日,每个民族的重大节日都会选择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进行庆贺。不一样的舞蹈表达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对原始信物的崇拜。所以各地不同的社会形态,造就了形态各异的舞蹈,对祭祀、庆祝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出于祭祀需要,中国古代就产生了傩戏,又称傩舞。它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之一,不仅代表了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也成为中国戏剧的重要源头,有着深刻的寓意。

傩祭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祭祀仪式,到了周代被称为“傩”。也就是从那时起,古代中国有了祭祀神灵的重要文化仪式,承载了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成为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生活最朴素的表达。随着原始社会的进步,祭祀文化在变化,祭祀的对象和形式也相应地扩展。于是作为祭祀的重要形式,傩戏就有了大傩、乡人傩、傩舞等类别。之后,随着故事内容的逐渐加入,傩舞所表达的文化寓意也日渐丰满,逐步形成了最原始的戏曲。

2.原生态民间舞的地域性区别十分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共有56 个民族,这些民族聚居于千差万别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环境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多种地貌,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心理素质、精神气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就诞生了风格迥异的舞姿和韵律。例如,垣曲西石花鞭是垣曲人民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节庆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他们用肢体动作传达情感,显示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少数民族的舞蹈热烈而欢快,对感情的演绎往往更显直接、痛快。除了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多变之外,其服饰色彩也非常艳丽,展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理解。比如,新疆舞充满了古代西域的舞风,动作灵活而欢快,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处理也相当细致,尤其是对手腕和脖子的动作处理,非常巧妙地展现了欢快的内心世界。京族、瑶族、壮族、佤族、苗族、黎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竹竿舞,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类别,传统的舞蹈环境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从就地取材的竹竿到对场地的选择,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学院派民间舞的特征及风格

(一)学院派民间舞的文化背景

“学院派民间舞”这一概念由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教授提出的,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产物。可以说,学院派民间舞是对原生态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因其结合了时代特性和实际教学特点,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灵动,在节奏上更加灵活,能衍生非常丰富多变的舞台表现形式,带来多元化的舞蹈内涵,也让舞蹈变得更具观赏性[2]。

学院派民间舞有着张弛有度的动作设计,不仅契合了现代流行音乐,更是完美地诠释了人们内心压抑的情感,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但是,相对于原生态民间舞,学院派民间舞在审美理念和表达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失真”。

(二)学院派民间舞的主要元素

学院派民间舞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气息,拥有非常丰富及不断变化的舞台调度,拥有着天马行空的自由肢体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四肢动作作为表现形式,不依靠文字或语言描述以及故事的发展来传递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1.融入现代生活,反映现代人诉求

学院派民间舞起源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在这一类新兴的艺术形式中,肢体动作不再受到传统文化的禁锢,从而得以自然地舒展和发挥。

如果说原生态民间舞以地域性特色和民族性特色取胜,那么学院派民间舞就是以时代感和创新性取胜。学院派民间舞在充分吸收原生态民间舞的特点以外,融入现代生活,不仅彰显浓郁的民族情怀,还反映了当代人的舞蹈需求和思想状态。例如,《骑马舞》里的招牌动作也会迅速淘汰,被新的流行文化符号替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当今社会的运行状态,影响了学院派民间舞的艺术创作。

2.张弛有度,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学院派民间舞是现代人社会生活的折射与浓缩,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的描述与畅想,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和思想观念,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现代的思想精髓是现代文化思想的沉积,比较追求自由、创新、不拘一格,强调舞者自身所原有的动作魅力,更加直觉化和自然化,从而在这种条件下释放出更为真实的自我情感,所以深受年轻人喜爱,具有非常强烈的生命力。

3.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具有时代气息

学院派民间舞推崇更为自然和率性的舞蹈动作,它的舞姿更加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从细小的动作到大幅度的动作,都流露出对人体构造和人体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诠释,能够非常充分地展现出人体的美感,也能有效地发掘舞者深层次的精神状态和情怀,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三)学院派民间舞的舞台技巧

学院派民间舞的时代感鲜明,舞台调度变幻莫测、丰富多彩,肢体语言也是经常超出人的想象范围,舞蹈要表现的内容不是通过情节或文字,而是靠动作和肢体。学院派民间舞融合了原生态民族舞的民族气息和现代生活舞蹈艺术灵气,增强了其生命力。

三、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融合创新

由于原生态民族舞大多是源于原始的信仰,与当代人的生活差别太大,人们很难体会到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意义及内涵。学院派民间舞蹈是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传承和发展,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样式,更加符合高校教学的实际。因此,结合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在高校民间舞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融合创新,其核心在于“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与“取之有度,有的放矢”,不仅要结合时代背景,还需在当下的人文环境中,从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并以现代音乐理念加以融合和二次创作,使得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及其动作得到扩展[3]。

首先,要从原生态民间舞的基本元素出发,吸引更多的舞蹈爱好者了解原生态民间舞精髓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快速吸收民间舞的精华。其次,要对原生态民间舞的特点加以描述和呈现,合理构建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完美融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两种舞蹈形式体现的不同内涵。再次,要对当下流行元素有整体、准确的把握,抓住两种舞蹈的有效融合的关键节点。最后在理解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舞蹈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处理,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舞呈现方式,从而实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更好传承[4]。

(一)音乐元素的融合

音乐对于烘托和渲染舞蹈氛围、增进情感的表达和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个性和活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创意中可以尝试加入具有现代元素的音乐,如《一片绿叶》的舞蹈教学就是将胶州秧歌和现代舞蹈融合创造而产生的,还结合了现代与民族音乐的特色,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

此外,在原生态民间舞蹈编排上注意融入现代舞元素,既不失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点,又显得具有时代特性。在舞蹈的音乐选择上,选择传统加现代音乐元素的乐曲配合舞蹈动作,渲染气氛,让舞蹈更具活力。在当下,民间舞蹈不仅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还反映出强烈的现代艺术气息。

(二)演出服装上的创新

原生态民间舞的服饰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情和传统风格,而学院派民间舞的服装在保留其特定造型的前提下,着重强调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原生态民间舞的服饰虽然对本民族的风采是一种最直白的展现,但过于烦琐的服饰反而不利于舞蹈动作的施展。

在现代舞影响如此强烈的当代背景下,学院派民间舞在服饰上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学院派民间舞服装为了配合视觉效果,将原始的民族服装结构打乱,只保留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和精髓,再将现有服饰重建,大胆而自由地使用色彩搭配,使颜色更明亮,增添了生活气息,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又不失中国传统服饰的味道。

(三)舞蹈动作的革新

强调学院派民间舞中动作的特点的变化被视为一个核心的技术处理,成为最强大的表达。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应该尽可能地向情感和艺术方向强化,在身体动作上增加活力,让舞者的思想和情感融入民族舞蹈中。

例如,学院派民间舞《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就与传统的傣族的孔雀舞是有一些显著区别的,它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孔雀高洁、脱俗的灵性更好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它还是对传统民族舞蹈技巧阐述与发扬的优秀代表[5]。

(四)情感表达上的提升

学院派民间舞如果一味保持原有的思想情感,是不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的。因为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少了很多的祭祀活动,很少有人能体会到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传递的精神和信仰。人们对舞蹈等艺术的追求更强调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和思维传承。所以中国民族舞蹈的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技巧上,还应结合当代的社会思维,结合现代舞的精神内涵,了解当代人的思想及审美需求,融入现代化的、能引起共鸣或者带有感官冲击的情感,在反映民族精神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人的情感诉求,在极具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的情感审美。

对于当代学院派民间舞的创新与传承,可以将其融入现代舞蹈形式中,对传统精髓的传承和民族舞蹈中极具民族特色的元素加以保留与发扬,从而凸显民族民间舞蹈传统与现代舞并重的艺术价值。

结 语

原生态民间舞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展现的是众多民族民众的智慧和情感,它已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形式了,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舞者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扬的理念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学院派民间舞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将现代舞中的元素融入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中,让民间舞蹈的魅力通过现代舞的技巧和肢体张力等进行扩充和表达,从而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作为当代舞蹈教育者,我们应通过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合理结合现代音乐与舞蹈元素,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凭借着独特的美感和情怀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学院派民间舞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学院派主义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