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2015-12-02魏正跃

艺海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学院派范式

魏正跃

[摘要]“学院派”舞蹈是经过加工的舞蹈艺术,“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同样也是经过加工的艺术,无论是对“学院派”舞蹈编创还是“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编导都易陷入传统“范式”中。本文对“学院派”舞蹈编创“范式”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一些想法,提倡民族民间舞蹈编导深入“田野”。

[关键词]“学院派”舞蹈 “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 编创 “范式”田野

在舞蹈艺术愈加繁盛的今天,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史经久不息的发展与流传,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已在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审视、研究、创新下深嵌在整个社会的结构之中,像圣水一般已完全洒进了人民大众的心中。

然而,一个光华圆润的球体背后必定有着一丝瑕疵,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舞蹈工作者越来越多,大量的舞蹈作品也逐渐目不暇接,而这些作品面临的却是艺术呈现手法上的惯式,有些编导死板地停留在固定的“学院派”技法中去创作,有的钻进了已有的作品中去抄袭,这些无疑只是肢体上的抒写,没有真正血肉支撑的空壳。显而易见,没有坚实的舞蹈专业知识与能力,没有灵活的变通是无法真正跳出所设定的思想牢笼,是编不出好的作品的。一名编导有必要抛弃现今那些“学院派范式”下的“拐杖”,在批判的意识下,进行多样化的舞蹈创作,将已学的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从另一个视角做一次真正的独立的探索。

一、“学院派”舞蹈编创和“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编创

1、本文对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概念的界定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谊会去跳交谊舞……关于舞蹈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总的来说,舞蹈这一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舞蹈,是以人类的舞蹈文化为对象,其所指不仅是舞台上表演的舞蹈,也包括存在于舞台之外的所有舞蹈,如自娱、娱人、娱神、驱鬼等舞蹈,即举凡人类的舞蹈现象,均在舞蹈的范畴之中。狭义的舞蹈,专指舞台艺术舞蹈。

在历史上,民间舞蹈是相对宫廷舞蹈而言的舞蹈文化,也即从舞蹈存在的社会空间角度,把宫廷以外的所有舞蹈称之为民间舞蹈。但是,如果更深入一步就可以发现,存在于民间的含义,实际上也包括民间艺人舞蹈,其实民间艺人舞蹈与民众的民间舞蹈是两种功能有异的舞蹈,不可混为一谈。

由于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概念涉及较广,我们很难对这些都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在“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概念的基础上加以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学院派”下的舞台艺术舞蹈(一般舞蹈)和舞台艺术视角下的“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

2、“学院派”舞蹈编创和“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编创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是“学院派”舞蹈中的一种。“学院派”舞蹈包括“学院派”芭蕾舞、“学院派”古典舞、“学院派”现代舞、“学院派”当代舞和“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为什么需要单独来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编创呢?理由是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含义,它不同于西方的芭蕾舞、现代舞,也不同于我们国家的古典舞、当代舞。

要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编创有一定的把握,首先需要对舞蹈编创这个大的角度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编导不仅要掌握一般舞蹈编导的“范式”,更要去学习掌握和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民族史、民族审美、民族服饰等等。

二、“学院派”舞蹈编导的“范式”素质与能力

纵观一系列关于舞蹈编导方面的书籍,李仁顺老师的《舞蹈编导概论》、金秋老师的《舞蹈编导学》、孙天路老师的《中国舞蹈编导教程》等,他们都是结合自身近几十年来舞蹈排练和编导教学实践总结了一整套较丰富的创作经验体会,并阐述了舞蹈编导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前人都是从一般的舞蹈编导角度谈的,正如上文提到的“范式”一样。对于一般的舞蹈编导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笔者认为可用“三步走”策略来提高,即理论+实践+心理训练。

1、理论

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总结:

第一,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它包括舞蹈编导的职能、舞蹈创作的一般程序、舞蹈语言、舞蹈结构和舞蹈要点等。民族民间舞的编导首先要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民族舞,什么是民间舞,民族民间舞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提高音乐修养。必要的乐理、曲式分析及视唱练耳等知识,通过音乐织体的起伏,能引起编导对舞蹈进行形象思维的思考。

第三,舞台美术知识。舞台是呈现舞蹈艺术的一个媒介,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那么舞台上的一切知识都将是编导呈现作品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所谓舞蹈离不开美,那美的体现之一在于视觉上的享受,而舞台艺术中灯光、服装、构图等层面下所赋予出的舞蹈美是立体的,是多元的,因此,舞台美术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

第四,艺术其它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平心老师的那本《舞蹈心理学》提到:心理学可能是与舞蹈关系最近的一门学科,因为舞蹈艺术的工具是身体,而身心关系又是世界上最为密切的关系,同时舞蹈用身体这一工具表现的也是人的心理现象。因此,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能提高编导在排练及组织演出时与演员较强的合作能力;民族学与中国民族志等学科对于专攻民族民间舞的编导是个巨大的知识的储备库。

2、实践

舞蹈编导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多种形式进行:

第一,舞蹈扎实的基础,一个好的编导同时还必须是一个好的演员,这句话已扎在了每个接触过舞蹈的生命体脑壳中,因而,民族民间舞的编导具备灵活的肢体运用能力和不同舞种的系统学习是必要的,现今专门有院校开设了“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课”。笔者认为是一个好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如何体现,应从教学中得出。

第二,编舞技法的训练,包括选材的练习、结构能力的练习、编舞技巧的练习、舞蹈画面的练习、舞台调度的练习以及小品习作和实习排练等。可使编导提高创造性的思维,在创造实践中不断独立发展出富有表现力的,与感知相结合不断灵活运用的舞蹈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采风得到新的素材新的思考,将生活中的感悟与体验透过一个艺术化的翻译呈现给大众,采风能让你接触到这个世间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你与他们的每一次碰撞都会产生灵感,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无论从团队的合作能力还是探索事实而捕捉精华的能力。

第四,艺术鉴赏能力——笔者总结四项即眼睛看、耳朵听、脑子想、身体动。一名编导在对舞蹈作品、音乐作品、还有戏剧等艺术作品的鉴赏中,能通过这四项的结合发出不同角度的质问与感受,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假如一名编导明白如何善用敏锐的视角和善于倾听这个时空下所发出的背后的呐喊,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自身勤劳的探索,那么相信在积淀下一定会向我们展示出狂风暴雨击不倒的作品的。

3、心理

心理训练可从个性、毅力阐述。

第一,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舞蹈编导如果具备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那么我相信这个编导所创造出的作品一定是与众不同,有独特味道的。

第二,毅力,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天赋。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民族民间舞编导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去探索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从而转化成艺术的呈现。

舞蹈编导具备的心理训练这一要素,在舞蹈思维、舞蹈感觉、舞蹈想象、舞蹈情感、舞蹈人格等方面将会有一个能量的储备,与此同时,将舞蹈编导的领悟能力与舞蹈的身体运动相结合,再将身心关系作为一种艺术与精神,从而使编导自身超越自我与现实接轨。

现实与想象的承上启下,让我们意识到,现今这个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文艺演出和艺术设计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伴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与发展,对于舞蹈编导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有大量的编导去完成这些工作。其次,国内文化市场的不景气,也需要有好的编导去输入新鲜的血液,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编导必须有着多元化的能力,舞蹈艺术团需要的编导必须有创新的思维、能创作出吸引观众的作品,而电视台则需要既有编导能力,又能懂得电视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习好课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和注重其它文化艺术层面的修养。未来的竞争是激烈的,职业发展的要求使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素质要不断再提高,使我们能成为一个“全才”,因为编导的世界是丰富新鲜的。

三、“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编导应具备的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舞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已成为舞蹈专业人士成才与成功的唯一途径。现今舞蹈编导对舞蹈艺术在社会中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舞蹈文化的定义标准是什么呢?就《舞蹈文化概论》一书中,由朴永光老师总结的“舞蹈”概念又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定义中第四层强调了舞蹈是文化,可见舞蹈不能脱离“文化”范畴。

除了对一般舞蹈编导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以外,“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编导应该具备其特有的素质与能力。这样的特殊性正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处的文化环境赋予的,任何一个民族民间舞蹈都离不开生态环境、族群生产、劳作、族群的艺术形态等等。“学院派”的民族民间舞蹈虽然是经过加工过的民族民间舞蹈,但是它仍然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舞蹈的民族性这一特性,因此,这就要求编导在编创舞蹈时对舞蹈背后的文化有很深刻的认识。

因此作为一名高素质高能力的编导更应该在文化的积淀下去创作舞蹈,在具备文化修养的背后不仅仅是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在实践中去塑造一切成为艺术的可能性。再回到我们所生存的时空下看民族民间舞这一领域,其实有很多素材都可以经过转换提炼为艺术,那么学习文学及历史则是我们去熟知人类社会的一个必经途径。就民族民间舞编导而言,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了解不同民族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长期形成的思想感情,行为方式,风格习俗等是必需的,甚至,编导们应深入到真正的“田野”中去了解、体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和舞蹈背后的“文化”。

1、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的把握

在世界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精神文化愈加丰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个丰富艺术文化的手段之一在壮大,而它依托于文化,作为肩负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一员,作为学院派背景下的民族民间舞蹈编导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完成这一使命?那么,牢牢抓住和理清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是必要的。现今的一些舞蹈编导仍存在对民间舞蹈、民俗舞蹈、民族舞蹈以及民族民间舞等几个概念混乱的现象。

朴永光老师的《舞蹈文化概论》一书,罗列了对“民间舞蹈”的不同释义,以及对其含义与内涵的解读,并清晰地指出了几个文本的概念的差别。简言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舞蹈,而在传统舞蹈文化空间下又有着本民族舞蹈中的民间舞蹈,就我们目前学院派所学的“民族民间舞蹈”多指的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和汉族的民间舞蹈,我们的教材大部分是从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中提取的素材与元素加以创作。换言之,无论这一概念是否真的存在质疑,身为民族民间舞编导的我们也应从内心明确其意义所在。那么“民俗舞蹈”在书中指出是民俗化了的舞蹈,是每个民族在特定的环境及语境下所表现的某一民俗活动的舞蹈。除此之外,从国外学者或中国学者对“民间舞蹈”的释义中,也不得不承认,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时空下的所有的民间舞蹈形式也都是基于一定的舞蹈文化才形成的。因此,作为一名民族民间舞编导,在明确概念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才会在社会不同需求下创作出不论是专业舞台还是大众舞台所需要的、与人类需求相吻合的作品。

2、对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掌握

一名民族民间舞的编导如果对民间舞蹈的特点没有一定的把握,还怎么进行编创?朴永光在《舞蹈文化概论》一书中总结了民间舞蹈的15个特点,笔者现就其典型特点作简要论述。第一个特点,民间舞蹈是民众舞蹈。它是民间舞蹈具有的一个特性,在民间舞蹈中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反之,芭蕾舞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舞种之一,相比民间舞蹈它不是任何老百姓都能跳的。再如,第三个特点“历史范畴”,民族民间舞蹈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产生了民间舞蹈的时代性,如蒙族舞蹈作品《奔腾》表现的是那个时代下的一种蒙族,它被加入了电影技巧中“慢镜头”的艺术手法,与之前的传统形式又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接着刘福洋,万马尖措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又呈现出民间舞蹈现代化的趋势,他们在又一时代里留下了新的风格足迹。从芭蕾这一舞蹈学科的发展看,无论古典芭蕾、现代芭蕾等,随时代流传下来的都不具有较大的变化性,一直都在那种规范、“开绷直”的范式中束缚。因此了解民间舞蹈的特点,民族民间舞蹈编导才会随着时代发展与演变跟上时代的步伐。

3、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属性作用

将民间舞蹈这个艺术行为放在人类学的空间里看,它会产生更大的意义。舞蹈与人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族群与舞蹈、宗教与舞蹈、政治权力与舞蹈等等。民族民间舞编导编创需要清楚每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文化,从整体层面以及不同角度把握其文化属性,且必须带着一双睿智的眼睛去探索发现身边的文化中的艺术存在,及与文化中的某些概念的关系。民间舞蹈编创有其特有的属性,不同于现代舞,不同于芭蕾舞,如傣族动律为什么重拍轻拍规律不一样,这就必须追溯到背后的文化性质才能得出缘由,是否从傣族群舞的动作形态中能看到族群概念,又从某一个族群可以推测出这个民族的舞蹈形态;再如藏族舞的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不同特点都是有差异的,那么编导抓住这一特有的属性发展才是硬道理。

4、田野工作与“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编创

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一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样的社会意义不是靠编导简单的臆想或是仅仅靠文献资料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编导真正地深入到田野工作中去。因为,只有田野工作,也只有细致的田野工作,编导才能对舞蹈素材、舞蹈形态、舞蹈风格等有很好的把握,才能编创出意义深刻的作品。

为什么要深入田野?一个编导的实践经验是重中之重。通过真实的田野,编导可以了解民族特定的地理特征、生活生产方式、经济文化类型、艺术形态、文化习俗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编导对舞蹈的语言和舞蹈的形态形成原因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在编创时对舞蹈的风格有准确的把握。李仁顺老师在《舞蹈编导概论》中也有论述,实践中真实得到的东西对舞蹈形态和文化的把握才能更确切;最终才有能力上升到对“形态”的琢磨,而文化又是影响形态的最重要的本质。正是这样的一种对舞蹈本质的一些把握,就要求编导深入到田野中去。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编导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比起其它类型的编导将更具挑战。民族民间舞编导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与方向,具备多样化的思维和更广阔的视角。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学院派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