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5潘瑶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 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新要求、困境和路径进行了阐释,通过分析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科学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及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的是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进行了规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作为一种根本制度,这对于新时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新要求。

(一)要求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凝聚功能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马克思恩格讲到:“一个阶级开始革命时,总是视自己为全体成员代表,在观念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2]意识形态在其本质上是特殊阶级或社会集团用于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工具,特殊阶级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往往将他们自己的利益说成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期望吸引最大多数的群体,从而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要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要具有强大的政治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处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3]。从“中国梦”层面来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4],我们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必须要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去凝聚人民,将中华民族凝聚成为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要求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引领力和价值引导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在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是对于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来说是具有积极地作用,而落后的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大行其事,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产生了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5]。在多元的社会思想现状中,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引领社会思潮,通过“立破并举”的方式去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宣传正确思想和批判错误思想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分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减小错误思潮对社会大众思想的影响,通过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

(三)要求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要求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建设成为“真正的共同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不渝地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也多次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国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国际事务之中,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现出了中国担当和中国责任,并且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资源信息共享化已经成为大趋势,人类还面临着许多的全球性危机,诸如粮食危机、气候危机、恐怖主义危机以及全球公共卫生等,这些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的,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协作才能解决。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了中国应对这些问题的智慧,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一全球价值观逐渐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加强多个领域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困境

今天,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并且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构建发展新格局。在新阶段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呈现出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征,“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义,这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呈现出高度的凝聚力,但是在现实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还呈现出了多个方面的挑战。

(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带来阻力

“每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阶层都以自己的利益述求作为最终目的,并为此表达自己利益的思想意识。”[7]改革开放的发展,让社会中呈现出了多个社会阶层,导致社会思想意识出现多元和多样的特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社会利益格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开放自开始就选择了市场化的方向,逐步实现放权让利,旨在通过放权让利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并且逐步形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以其强大的权力和经济优势扩大自身的思想意识影响力,从而谋求更多的话语权,这导致传统的一元式政治格局逐渐打破,意识形态的主观能动性遭到了制约,這些都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

(二)多元社会思潮以更隐蔽的方式对社会思想领域产生影响

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在社会中大行其事,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造成了冲击。根据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关系,可将社会思潮划分为三种类型:契合性思潮、中性思潮和错误思潮。其中,契合性思潮是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契合,我们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并且要对其进行吸收和转化,用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性思潮大多数集中在学术、艺术以及科技等领域之中,其思想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没有直接的冲突,加以引导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在早期是通过直接的思想宣传或传教活动进行,发展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思想上向我国渗透的方式更急隐蔽,他们往往打着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的幌子,向我国输入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还利用互联网媒体制造大量反马克思主义舆论,对国家治理的话语权构建造成了巨大冲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有待提升

當今世界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为大趋势的世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今中国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入到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去,历史与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闭门造车和搞孤立主义是不可行的。我国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国际各项事业中,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高,最主要还是受到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受政治制度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其政治制度的影响将我国视为敌对势力,当今世界全球化依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导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被其他国家所理解和接受。另一个方面是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方式不被其他国家所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思想观念时,往往采用较为委婉间接的话语,但是国际话语表达方式往往采取较为直接的话语表达,这对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建构产生了影响,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足。

三、构建科学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保障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方向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经济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好了,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问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我们要构建科学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精神上的保障。

(一)完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

科学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依赖于良好的体制机制,良好的国家治理也是一系列科学合理制度安排的总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也需要借助国家治理在制度乃至法治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密切保持国家治理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一致性。一方面,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可以借助国家相关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引导人们树立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我们只有坚定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人民群众才会积极地支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责任制的落实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首先是离不开对日常制度的建设,但是同样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制规范和保障。用制度去打造一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和坚决斗争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推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的建构。

(二)加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为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服务的,应当具备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浓郁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根本利益的理论和学术表达,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但是面向新时代,我国社会实践发生了改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9]。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要“以我为主”,摆脱西方话语的范式,创造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

(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国际话语权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的治理体系处于深度调整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思想,为促进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至今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0],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中,首要的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进行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根本遵循,“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够行稳致远,提升社会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也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其次要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传统的国际关系由资本主义国家所操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对于我国建设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十分地不利,只有通过构建新型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才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最后,要继续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交流和合作基本上处于断裂的状态,许多国家已经无力继续推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借机唱衰“一带一路”倡议,抹黑中国企业形象,挑拨中国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2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1.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12.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18.

[6]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0.

[7] 黄建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J],2014(5):48—53.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9.

作者简介:

潘瑶(1996—),女,汉族,重庆开州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