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投放的时机

2021-11-25吕春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道德

吕春华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通过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是目前普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之一。对学生来讲,生动的案例可以使他们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各种概念和意义,也能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本次研究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案例投放时机进行详细阐述,从实践的角度为课堂上的案例投放提供更精准的思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案例教学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48

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投放需要把握相应的时机,如果盲目进行案例投放,可能会使案例深层次的意义被课堂之上繁杂的讨论所掩盖,从而达不到案例教学法的真实目的。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讲,很多案例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时机出现,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启发,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把握这个时机,便是将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关键。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案例的必要性

1.贴近生活,实践性强,易于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案例,无论是来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或是新闻媒体上报道的经典事件,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提到的一些经典名著故事,学生们在课堂之外早已有所耳闻,使用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学生能够回想起生活中的各种情节,从而理解这些案例背后存的意义,这些案例,能够促使学生时时警醒,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通过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约束自身行为。

2.具有广泛话题性,可提升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引起广泛的讨论。无论是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相同的案例之下都能够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从而可以使原本严肃且高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轻松诙谐,让每一个学生不再是为了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而参与课程,而是真正对案例有所感悟,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分享体验。这种通过案例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分享感,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也是新课改目标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有效途径。

3.营造情景,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且在不同的时机进行案例的投放,可以帮助教师营造不同的情境,加速学生对相关概念和意义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关于反邪教的课堂内容上,部分学生来往往难以理解邪教的危害,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提及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被邪教迫害的悲惨案例,则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警醒,在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及时避免或及时止损,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案例的运用并不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利用案例烘托一种教学氛围,加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才是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上投放案例的终极目的。

二、到的与法治教学中投放案例的时机分析

1.运用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人入胜

在课堂内容开始之前引入案例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良好方式。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对于讲故事的学习方式有深厚的兴趣,引入教学案例,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收回到课堂之上,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样以反邪教的内容为例,如果在开讲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及关于宗教信仰的内容,学生是完全不理解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在课程开始之前,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在座的所有学生讲述他们同龄人身边发生的关于邪教迫害的事件,学生由于对故事中主人翁的同情,便能够对邪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迫害有更加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入中国古代一些知名的故事,例如凿壁偷光,闻鸡起舞,让学生了解到努力是当下的行动,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收获更多,通過易于理解的故事,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内容上更加全神贯注。

2.运用案例辅助解析概念,加深理解

运用案例来辅助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各种复杂概念的解析,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内容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往往遵循着一定的哲学依据;从微观层面上来讲,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在总体上比较抽象,在细节处贴近实际的内容,不仅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大胆联想,也需要学生紧贴生活,回忆过往的故事,理解难度相较于其他课程更上一层楼。通过运用案例来辅助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便是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转换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语言,将与生活细节紧密相关的内容转换为学生可以回忆可以理解的生活故事。

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到关于民族自豪感,民族团结等的内容时,学生由于个人阅历,年龄,理解能力等限制,往往无法理解民族团结的真正意义。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之上引入相应的案例,例如提到中国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傣族的泼水节,维吾尔族的优雅舞蹈,回族人民独特的饮食习惯,并可以通过这些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够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

3.运用案例调动讨论热情,营造氛围

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是最快捷的方式之一。无论哪种学科,最让教师们感到头疼的便是学生的讨论环节,往往在进入到讨论环节之后,积极发言的总是某一些特定的学生,整体的讨论环节就会陷入尴尬的局面。想要让学生在讨论的环节能够积极参与,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显得更加和谐,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能够在讨论环节,通过引入案例让学生对相应的内容产生共鸣,在产生共鸣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的理解与自身生活进行契合与联想,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在发言的时候会更加自信,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更加活跃。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普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热爱学习,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否体现了这些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在讨论环节提到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针对故事中几个重要的人物进行讨论,以及如果自己是孟母三迁中故事的主角,是否会如孟子一般采取类似的行动,或者如果自己是孟母三迁中的母亲,是否会采取类似的措施。这种案例的引进让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4.运用案例提升模仿兴趣,循循善诱

引入案例的最长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学习课堂上的内容,而是能够让学生在理解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回想起案例中的优秀事件并加以模仿,回想起案例中的恶意事件并加以规避。这便是案例引进的最终目的,也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目标一致。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到关于爱国主义的案例时,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也能给学生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作为同龄人,自己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可以成为案例中的小英雄。这种精神暗示的效果是长远的,甚至可以直接决定着学生“三观”的形成,通过强大的精神暗示,案例的作用便能够达到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时时铭记优良品德,规范并约束自身的行为,甚至将自身在案例中学习到的优秀精神传承给其他人或下一代。

总体来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并且准确把握案例在不同阶段的投放时机,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讲,在备课的阶段,寻找那些能够引起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的优秀案例,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讲,认真聆听教师分享的各种案例,并且与自己的实際生活进行贴合,不仅可以快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普及的各种内容,也能够逐渐对自身的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影响,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吴勇《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66期。

[2] 谭红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投放时机浅探》,《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6期。

[3] 岳野《案例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实践应用》,《新智慧》2019年第20期。

[4] 申敏婷《有效投放区域材料,引领幼儿快乐成长——基于五则案例的分析》,《学周刊》2015年第31期。

[5] 尹恒丽《创设教学情境,助力道德培养》,《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