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推进产业链建设的主要举措

2021-11-25内蒙古推进产业链建设的主要举措

北方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链重点建设

内蒙古推进产业链建设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产业链 建设 重点

应该重点推动的产业链条确定后,通过什么样的政策和举措推动这些重点产业链条尽快发展壮大,就成为内蒙古产业链条建设工作的关键之举。根据前述理论分析的借鉴,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既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抓产业链工作上却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内蒙古产业链建设必须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遵循关键少数和功在其外两个规律要求,从政府产业链建设的视角,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链主企业培育

链主企业也称领军企业、头部企业或龙头企业,主要是指那些经济规模、创新能力、市场拓展、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处于行业或地区领先地位的排头兵企业。链主企业不仅主导着整个产业链的演进方向,同时也是政府调控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因而内蒙古必须把集中政策扶持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抓手。

(一)努力培育大型龙头骨干企业

大企业凭借其在行业中较高的市场份额,往往在议价能力、主导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内蒙古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有支柱产业但无支柱企业的窘境,如能源重化工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但内蒙古至今没有培育出像云南铜业、紫金矿业、山东黄金等全国知名的行业龙头,为此内蒙古需要综合利用并购、重组、租赁、托管、联合等资本运营方式,尽快培育形成一批地方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一是鼓励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如内蒙古的煤炭、煤焦化、有色冶炼、氯碱化等行业,都需要加快同业横向兼并重组步伐。二是支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组,如煤电、煤电铝、煤电化等企业重组,进一步放大一体化产业链的低成本优势。通过产业重组倾力打造几个实力雄厚、业态高端、体制机制创新的本土航母企业,在自治区形成一批具有创新带动和链条治理能力的行业龙头。

(二)抓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

“小巨人”企业虽然当下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但由于在专业技术、特定市场、商业模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产业和前景企业。要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分工优势,就必须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一是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开展外包业务。引导大型企业专业化发展,用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专注于科技研发、专业生产、标准制定和品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把辅业和非专业化业务剥离外包,为“小巨人”企業发展代工、配套、服务等业务让渡空间。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立足专业优势和特定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和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尤其要在内蒙古具有优势的能源、医药健康、绿色农牧产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着力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骨干企业和成长梯队,支持其强化质量和品牌观念,引导其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开展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力争在细分市场成为小而精、小而强的行业“小巨人”。

二、关键要素保障

要素赋存和供给条件是企业选择产业方向和选址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不同阶段各类要素条件的影响又会不同。一般对于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或低端产业来说,矿产、土地、能源、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影响较大,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的作用就会上升。而内蒙古培育产业链则既需要做好能源、矿产、土地等传统资源优势的“锻长板”工作,更需要做好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供给方面的“补短板”工作。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技创新能力在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过程具有龙头和牵引作用,也是内蒙古产业链建设必须破解的短板。国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为内蒙古改善科技创新条件提供了历史机遇,内蒙古也制定了“科技兴蒙”战略,但针对科技创新实际,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足够重视。一是平衡好外源创新和内源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在内蒙古设立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布局大科学设施,把制约内蒙古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建立跨区域产学研创新联盟及柔性的人才引进及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借助国家资源和外部力量实现内蒙古科技创新水平的短期迅速提升。但同时必须把加强本土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要引导内蒙古大学办学方向转型,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并申请国家支持内蒙古围绕优势特色领域成立一批新的大学或技术学院。要加强对本土科研院所的改革和扶持力度,并在优势特色领域成立一批专业科研院所。支持内蒙古本土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项目,建立国家项目培养地方人才的带动机制。在自治区科技项目中强化对本土科研团队的照顾机制,促进本土科研团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和积累成长。在人才政策上内外一视同仁,避免“引来女婿却挤走儿子”现象。二是坚持产业链引导创新链的突破路径。深圳等地实践证明,通过由科技成果到产业生成的正向转化路径往往效率较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难。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的地区来说,通过从产业链入手带动创新资源集聚,在解决技术难题中不断积累和迭代升级,才能实现产业发展和创新提升共赢。尤其要发挥好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科技与产业对接点、资本与科技的粘合剂和集聚创新人才的梧桐树作用,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过程中形成需求引导型的创新能力提升机制。

(二)完善和提升金融服务体系

资本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不仅其本身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而且是其它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粘合剂。内蒙古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财税增加、就业带动等贡献较低,存在着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窄且成本高、服务模式落后等问题,必须把提升金融服务作为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打造的先行举措。一是继续完善金融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到内蒙古设立分支机构,扶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银行业机构体系。加快引进股票、债券、保险、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区域资本市场。二是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力度争取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地方债券和各类专项投资的同时,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资本金注入、补贴补助、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授信规模,拓展债券、基金、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创新PPP、BOT等投资合作模式,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本。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完善金融社会生态。针对许多企业对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工具既不了解也不会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发育不足且管理不好、项目融资渠道单一且成本较高等问题,要加大金融知识培训力度,提升政府和企业了解金融知识和应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人力资源支撑

从供给端看,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素质、价格是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需求端看,人口规模、结构和素质衍生出的需求规模和需求差异性是产业生成和发展的重要诱因。这也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一起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支柱的原因。因此,内蒙古培育产业链必须从人口和人才两个方面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一是厚植最基本的人力资源规模基础。近几年,武汉、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吸引人口流入,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根据人口七普数据,内蒙古是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必须在积极落实国家新的生育政策、努力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同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参与“抢人大战”,保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规模。二是加快科技研發和产业工人等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守好存量不流失和加大外部引进力度并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条件。加强劳动力培训及再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建培训基地,培训一支数量足够且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力适应性问题。

三、营商环境优化

企业在哪个地区投资设厂、是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决策行为,因而一个地区要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关键取决于营商环境是否具有吸引力。地区营商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要素环境、政商环境和商商环境等许多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也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综合施策。除前述重点要素保障环境外,内蒙古营商环境建设还应该重点抓好硬件环境、政商环境和商商环境。

(一)强化硬件支撑

硬件环境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状况,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客观物质条件。一是要加快改善区域公共基础设施。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直接决定着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因而是影响企业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市场边界和控制经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产业链和集群形成发展的前提基础。目前内蒙古公共基础设施与发达省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必须坚持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同步跟”的方针,加大建设力度并久久为功地改善内蒙古公路、铁路、航空、水利、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为企业要素流动节本增效。二是建设高水平的产业载体。内蒙古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空间布局分散、产业分工混乱、建设和产出水平较低、配套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类园区的规划统筹和错位引导。建议各个盟市选择一两个条件比较成熟、开发潜力较大的开发区集中打造,按照产城融合思路发展产业集聚区,提高投入和建设水平,强化配套服务功能完善,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为产业链招商建设高质量的“梧桐树”。

(二)优化政商环境

政府是整个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及规范的制定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同时政府本身又控制着数量庞大的公共资源,因而特定的发展目标和偏好下的管制理念、审批制度、监管模式、规划方向、政策体系、服务意识等,都会成为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通过大力推进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内蒙古营商环境已取得明显改善,但无论是政府自身评估、企业直观感受还是外部机构评价,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巨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优化政商环境力度。一是建立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制社会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有效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人身权、财产权,通过让企业家“安心”促进“安业”。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职责权限和权力行使程序。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深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行联合监管和智慧监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高效共享和有序共用,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动化、精准化、整体式和智能化水平。

(三)强化商商协作

任何一个企业都只是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供应商、生产商、服务商、销售商等产业链各个企业主体的协作配合和诚实守信程度,是整个产业价值链有效运转的前提,因而也是一个地区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社会生态。江浙等地创业环境较好、民营经济发达,与其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高度相关,而内蒙古社会诚信环境堪忧,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经济运行不景气,造成银行贷款违约率、法院判决经济合同纠纷数量、税务部门查处偷漏税案件数量、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数量、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消费欺诈投诉数量以及融资跑路、房地产乱象等,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必须把优化商商环境与优化政商环境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优社会诚信生态。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企业家守信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二是强化商会职能,完善行业协会管理手段,建立更加有约束力的行业自律机制。三是强化政府规制,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效率。四是司法重典治乱,加大对失信人惩罚力度,发挥好法律制裁的震慑作用。五是强化舆论引导,营造失信可耻、守信光荣、诚实做人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产业链重点建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重点推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产业链春之奏鸣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