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推进产业链建设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2021-11-25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北方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成效产业链基础

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关键词:产业链 基础 成效 问题

抓产业链建设必须立足于内蒙古现有的产业基础,应该说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内蒙古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产业链的视角进行分析,内蒙古产业链建设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需要做出客观评价,才能做到政策制定有的放矢。

一、内蒙古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及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牢牢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机遇,抓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带来能源重化工产品需求扩张的市场机遇,强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自治区产业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不断提升,对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自治区把产业链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链条,产业发展的链条化、集群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和区域增长极。

(一)一些特色优势产业链已现雏形,资源就地转化质效明显提升

内蒙古是煤炭大区,也是“中国稀土之乡”,立足煤炭、稀土等优势资源转化,不断推进资源型、能源型产业向高端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煤-电-化、煤-电-冶等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探采选冶加一体化等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建成了一批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乌海市精细化工产品已达70余种,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9.8%,煤电、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65%。围绕北方稀土等龙头企业向下游延伸,形成了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配套的产业链,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新材料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5%,稀土功能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占比达到53.6%。

(二)一些新兴项目起爆点开始布局,新兴产业拓点成链势头良好

根据产业向下游延伸的需要,推动风电、光伏就地消纳与氢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布局建设了一批风电制氢、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全区首座加氢站在乌海市投入使用,乌海氢基熔融还原铁项目已进入调试阶段,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的势头良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据中心装机能力突破120万台,“青城之光”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应用5G技术推进了智慧矿山建设。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包头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到97户,形成了重卡和零部件装备、风光电装备、煤炭石油综采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发展新材料项目,加大稀土新材料开发力度,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新材料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三)重点产业链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充分发挥黄金奶源带资源禀赋优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以嫩江、西辽河、黄河三大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为主的五大乳业优势区域,构建了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十大乳业集群为引领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格局,伊利、蒙牛跃居全球乳业第5位和第8位,伊利、蒙牛、圣牧高科成为中国奶业20强企业,产业集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从铝及铝后加工产业看,立足煤电产业基础,推动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形成了三大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集群,包头市以包头铝业生态园区、稀土高新区希望园区为重点,形成了263万吨电解铝产能;通辽市以霍扎园区为重点,形成269万吨电解铝产能;鄂尔多斯市以达拉特旗工业园区为重点,形成49.7万吨电解铝产能。乌海及周边地区煤焦化工、氯碱化工、铁合金等行业集中集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

二、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标产业链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按照供应链、生产加工链、市场营销链等全产业链的视角进行考量,内蒙古产业链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各产业门类的链条化发展程度不够均衡,短链、断链、缺链现象普遍存在

产业延伸升级不足、产业链较短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煤炭、冶金、稀土等资源型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破解,其根源也在于内蒙古产业链条仍然较短。从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看,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但主要生产甲醇、烯烃、乙二醇等上游大宗基础化工产品,下游深加工发展明显不足,就地转化率低,煤制烯烃就地转化不足1%,煤制乙二醇转化率近乎为零。从稀土产业链看,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采选、冶炼、分离等环节,下游应用产业产值占比仅为5.6%,且稀土应用的原创性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虽然内蒙古稀土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从马铃薯产业链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直接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食品有300多种,制成淀粉、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更达上千种;内蒙古马铃薯加工主要以淀粉、全粉、粉条等低端产品为主,加工转化率仅为25%,与北美和欧盟60%-70%的加工转化率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断链、缺链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大数据产业,目前全区服务器总装机能力已突破120万台,综合装机率达到60%以上,但与开发应用明显不足,与下游产业缺乏紧密联系,产业发展水平与硬件建设规模很不匹配。再如新能源产业,内蒙古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但前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后端运行维护检修等完整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目前也仅限于发电、卖电环节,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顯现。

(二)既有产业链基本位于微笑曲线低端环节,发展低质低效问题仍然明显

资源型产业链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主要是从资源端向后加工,因此大部分资源型产业还停留在微笑曲线低端低效的生产加工环节,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不够,转化增值水平较低。例如,电解铝及铝后加工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之一,2020年,电解铝产能达到610万吨,但产品主要是铝锭、铝棒、铝板带、铝粉等初级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近50%的电解铝都运往区外进行精深加工,高端航空级铝厚板、汽车车身用铝板带等高端产品还是空白。再如生物医药产业,原料药产值占总产值57%,小品种特色原料药品种少、产量低,中药材精深加工不足,饮片生产企业占全部中(蒙)药生产企业的63%。再如牛肉加工产业, 90%以上犊牛通过交易市场发往全国各地,肉牛加工量占比很低,且以中低端简单分割产品为主,缺少精细分割、精细包装的高端产品,产业链增值收益不高。

(三)产业分工方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广泛存在

产业分工布局本质上是企业市场化的选址行为,不同属性的产业适合在哪些地区布局具有其特定规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各盟市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布局发展了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虽然在整体上有链条,但地理上不集聚,就产生了产业分工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的问题,盟市之间、同一盟市不同旗县区之间、各工业园区之间普遍存在着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大部分工业园区以煤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资源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盟市级以上园区50%的首位产业相同或相近,园区内部产业关联配套差,上下游协作、耦合共生效应不明显,影响了产业链水平的提升。这一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乌海及周边地区,7个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几乎都集中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铁合金等行业,由于产业雷同且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上、中、下游配套等优势互补不充分,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梯度,产品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

(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化发展程度仍然不足,协作配套程度低

由于上中下游产业紧密协作、相对稳固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协作配套率、产品销售的本地化率、物料及配套的本地化率都比较低。从新能源产业链看,风机制造主要停留在生产重量和尺寸大的叶片和塔筒等部件,且区内配套率仅为35%,光伏发电装备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单晶硅、多晶硅环节,轮毂、轴承、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和太阳能电池片、逆变器等产品基本为空白。煤化工项目所需技术、设备、催化剂基本靠区外供应,煤浆泵、循环泵、造粒机等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煤制烯烃核心工艺包80%需要进口。包头作为全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本地零部件协作配套率不足20%,包钢集团本地销售占比仅为20%,北奔集团504家供应链企业中只有51家是本地企业,军工企业本地采购比例不足10%。乳产业链和肉牛产业链也存在类似情况,种牛区内冻精自主供给率为20%,苜蓿干草区内市场需求供给率为40%,不足部分长期需要进口。

(五)龙头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弱,大中小企业高度配套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产业的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为企业的竞争力。总体来看,内蒙古企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缺乏有控制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相比,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协作配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对中小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例如,全区最大的风机整机生产企业内蒙古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2020年生产整机530台,仅为国内最大企业金風科技年产量的1/7,只占全国整机产量3.5%,全区最大的叶片生产企业年产量仅占全国的6%。再如,全区58户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多数企业产值1-2亿元,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5家。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营业收入179.8亿元,同期云南白药营业收入已达190.38亿元,超过内蒙古全部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的总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集聚区尚未形成。还比如,肉羊产业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91家,但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1家,仍处于小、散、弱的低层次发展阶段,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

(六)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较弱

技术可能性是产业生成的基础,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技术的不断叠代又是产业层次跃升的前提,因而科技创新能力在产业链现代化过程具有龙头和牵引作用。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产业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几乎所有的科技创新指标在全国均处于第三梯队靠后位次,创新投入水平长期较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弱仍然是制约内蒙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突出瓶颈。由于缺创新、缺技术,生产的很多产品还是低端产品、中间产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仅占10%左右,百强民营企业中近一半企业没有研发投入,这也是内蒙古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成效产业链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