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研究

2021-11-25崔建爱李利蓉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校园小学生

崔建爱 李利蓉

摘要:本研究以某民族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小学生版欺凌行为问卷对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年级、性别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方面对小学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2)小学生校园欺凌在不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小学生校园欺凌在不同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113-03

欺凌是指施害者对被害者进行经常性的或者持续一段时间的恶意行为。这种恶意行为包括:肢体,言语或非言语性的伤害。欺凌行为是指小学生间发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力量不均衡的攻击性行为,并且十分普遍。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通常是指:发生在校园或者校园周边这个大背景下、学生主体之间,通过言语、身体、关系、网络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声誉以及财物等反复、持续性地实施的具有攻击性、危害性影响极大的行为[1]。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旁观者及欺凌者都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学习行为问题,如自卑、焦虑、逃避上学、甚至发生辍学等问题。欺凌者的欺凌行为使被欺凌者产生消极情绪,造成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成绩下滑[2]。为了解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本研究以某民族小学为例,展开调查研究。

1 调查方法

1.1被试

被试随机选某民族小学的120名学生,分别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且年龄在9~11岁之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该校小学生欺凌的基本情况。一共发放1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为91.67%。其中,男生56人,女生54人;三年级30人,四年级40人,五年级40人;独生子女32人,非独生子女78人。有效被试情况表见表1和图1。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陈世平修订的Smith小学生版欺凌行为问卷,共22个项目,分为四个纬度,分别是朋友、欺凌、被欺凌和旁观。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59~0.78之间,分半信度在0.56~0.78之间,维度内部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43、0.5619、0.5103、0.7618[3]。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 statistics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主要的统计方法包括频率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2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基本现状

各个年级的欺凌/被欺凌的卷入情况:

由表2可知,被别人欺凌过的人数为37人,占总人数的39.1%,欺凌过别人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10.8%,欺凌过别人又被别人欺凌过的的人数为44人,占总人数的40.1%。结果表明在本所小学校园中存在欺凌现象。同时,从该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低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欺凌现象相对较少,而高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欺凌现象较多。

2.2不同性别学生欺凌情况分析

由表3可知,男生被欺凌过和欺凌过别人的人数均高于女生,女生未卷入欺凌的人数高于男生。男生欺凌或被欺凌现象较为普遍。

2.3是否独生子女学生的欺凌状况

由表4可知,非独生子女被欺凌的现象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的,而独生子女成为欺凌者的现象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非独生子女成为欺凌/被欺凌者的现象比独生子女高。

3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的讨论

3.1小学生校园欺凌的总体现状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学校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首先,90%的小学生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其中被別人欺凌过的学生占39.1%,欺凌过别人的学生占10.8%,欺凌过别人又被别人欺凌过的学生占40.1%。这说明小学生被欺凌和欺凌过别人又被欺凌过的占绝大多数。其次,小学生校园欺凌存在于各个年级中,低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欺凌现象相对较少,而高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欺凌现象相比低年级的较为严重。再次,小学生校园欺凌存在于不同的性别中,男生被欺凌者和欺凌者的人数均高过女生,男生欺凌或被欺凌现象较为普遍。最后,小学生校园欺凌存在于是否是独生子女中,有93人卷入到欺凌中,占所有人数的84.5%,存在着显著差异。

3.2不同性别学生欺凌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男生被欺凌过和欺凌过别人的人数均高于女生,女生未卷入欺凌的人数高于男生。男生欺凌或被欺凌现象较为普遍。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男孩大多数天性好动,力气比女孩大,更具攻击性。张连云研究发现,男性通常是勇猛的、有攻击性的,而女性常常是温柔顺从的。这些对于男孩形成欺凌行为都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4]。同时在强调男子气概的文化氛围内,在力量的对抗中获得胜利。

3.3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生的欺凌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与校园欺凌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分析问卷后得出芒市民族小学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要超过独生子女。首先,这很可能使得非独生子女群体成为同伴,从而加强了欺凌行为的发生。独生子女占据主导地位的欲望要比非独生子女强得多,这些不良反应往往会让非独生子女看不惯,从而引发一些矛盾冲突,因此非独生子女团体与独生子女便会产生力量失衡,独生子女成为被欺凌者的可能性就比非独生子女高[5]。其次,有学者从家庭教育、教养视角提出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关注;对家庭教育立法,明确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责任等策略[6],这也进一步说明家庭教育对校园欺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和家庭教养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家庭教养在孩子生活、学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二者息息相关,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7]。有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儿童欺凌行为发生的重要诱因[8]。即也会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非独生子女的表现不如独生子女,反而非独生子女更易成为欺凌者。

3.4不同年级欺凌差别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之间的欺凌存在着显著差异。高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欺凌现象相比于低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欺凌现象要更为严重。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也会出现问题。当他们的自尊受到挑战时,就会产生不安、焦虑、愤怒的情绪,有可能以暴力的形式释放出来。其次,高年级的学生嫉妒心较强,当同学考的分数比自己高,比自己家境好时,他们很可能对其他同学产生不满、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就很有可能变成恶劣的行为[9]。同时,小学高年级课业负担重,枯燥无味的课堂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别处(事后与学校老师访谈后发现,因学校处于修建状态,借用当地一所初中学校上课,其设施、设备不完善,无法利用资源给学生上课,教学辅助工具缺失,教师也会力不从心,学生更加无心学习),最后,还可能是异常的同伴关系和学生的社会技能提高导致的。学者陈亮在对青少年同伴关系、同伴侵害等调查报告中均有提到: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儿童很少遭遇欺凌,反之则更容易遭到欺凌。久之,校园欺凌愈发显著[10]。

4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的结论

4.1小学生校园欺凌总体情况

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总体上是普遍存在的,高年级学生(四、五年级)欺凌过别人的人数相比于低年级(三年级)学生欺凌过别人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大。

4.2小学生校园欺凌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欺凌中,男生占多数,而且最常见的是独自一个实施的欺凌,而女生往往会选择以群体为主的方式实施欺凌,这樣做有利于保护自己在欺凌别人时不会被被别人欺凌过的同学反过来欺凌自己。

4.3小学生校园欺凌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欺凌/被欺凌的欺凌方式方法、时间、地点、欺凌的普遍性,他们所对待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4小学生校园欺凌在不同年级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高年级学生卷入欺凌/被欺凌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中,高年级学生对同级不同班的同学、低年级同学实施欺凌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反而对同级同班的学生、比自己年级还高的学生实施欺凌的比例要小得多。

参考文献

[1]姜永平.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章恩友.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3-17.

[3]陈世平.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0.

[4]张连云.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91-95.

[5]张琼.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6]苏春景.徐淑慧.杨虎民.家庭教育视觉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8-23.

[7]姜永平.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8]纪艳婷.中学生校园欺凌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孙长梅.小学高年级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2017(6):8-9.

[10]陈亮.青少年早期的同伴侵害:发展轨迹,相关因素及性别差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校园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