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ECT/CT检查对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1-11-25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核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5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预测值甲状腺癌影像学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核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51)

何 清 史育红* 王朝点

据统计,甲状腺癌约有94%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女性恶性肿瘤第8位,发病率仍逐年上升[1]。经手术根治的DT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95%,而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所以加强对DTC术后远处转移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2-3]。目前对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检查依赖于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超声等影像学手段和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指标[4-5]。其中,SPECT/CT因其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在DTC患者的术后检查应用十分广泛[6]。本研究分析SPECT/CT和超声检查对早期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112例在本院行DTC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行DTC全切手术;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DTC;有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排除标准:存在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伴随肺间质疾病或重要脏器官功能障碍。纳入1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1,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5.18±6.22)岁;病理分型:乳头状癌92例,滤泡状癌20例。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收集 患者入院当天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等),入院后进行甲状腺彩超、CT或MRI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等。

1.2.2 SPECT/CT检查 患者均停服左甲状腺素钠3周,口服3.7~7.4GBq治疗剂量131Ⅰ,2~3d后进行颈部SPECT/CT检查。仪器为配制高能准直器的Symbia SPECT/CT T16型(德国西门子公司)扫描器;SPECT采集能峰364keV,窗宽20%,矩阵为64×64,5.6°/帧,30s/帧,共采集64帧;CT采集条件:电压130kV,电流30~70mA。数据应用德国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esoft处理,CT图像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分别进行重建,层厚3mm,采用对象与目标矩阵法进行断层图像的配准与同机图像融合。

1.2.3 评估标准 选择本科室5年以上有操作经验的主治医师2名,对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进行判断:以SPECT/CT融合显像摄碘异常病灶为目标,取平面、冠状面、矢状面CT图像,明确定位病灶的三维空间位置后进行重点扫查,并观察CT图上摄碘灶的特征,由两位医师协商给出最终结论。

1.2.4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FANB)检查 对术后DTC患者的随访资料调查,收集其术后FANB、Tg指标结果,存在转移记为阳性,无转移记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2.1 SPECT/CT检查诊断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结果与病理相比较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112例DTC术后患者存在46例(41.07%)颈部淋巴结转移。回顾性分析患者SPECT/CT检查结果后,将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SPECT/CT检查漏诊13例,误诊20例,见表1。

表1 SPECT/CT和超声检查诊断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例)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PECT/CT诊断颈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74%(33/46)、69.70%(46/66)、70.54%(79/11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26%(33/53)、77.97%(46/59)。

2.2 经FANB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的SPECT/CT检查结果4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经FANB确诊,如图1患者SPECT/CT和FANB检查结果一致,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图2患者SPECT/CT和FANB检查结果一致,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灶。

图1 患者女,48岁,右颈Ⅱ区肿大淋巴结伴放射性摄取增高,考虑淋巴结转移。

图2 患者男,20岁,左颈Ⅲ区、右颈Ⅱ区、右颈Ⅳ区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增高(较大者直径约4mm),考虑淋巴结转移。

3 讨 论

颈部淋巴结是DTC根治术后易发生转移的位置之一,经131Ⅰ治疗后病灶清除率较高,所以术后定期复查超声、CT及相关血清指标对及时发现转移灶并治疗有着重大意义[7-8]。曾书娥等[9]的研究通过分析301例患者病例资料,指出性别、年龄、包膜侵犯、多发病灶、肿块直径均是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又有研究称,可以通过DTC术后刺激Tg预测肿瘤细胞转移[10]。但是以上检测方法均有一定不足之处,超声检查依赖检测人员的技术;刺激Tg的方式影响因素较多,最好作为辅助检查的手段之一。所以,寻找一种客观、真实的检查手段对DTC术后患者进行复查,是非常关键的。

SPECT/CT就是一种简单、直接、经济的影像学检测方式,可区分病灶摄碘、残余组织摄碘,以此来判断DTC的转移和复发情况[11-12]。但不可否认的是,SPECT/C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人体体位改变或者CT检查显示不清的结构、DTC后残余的甲状腺等均会对SPECT/CT的融合图片造成一定的影响[13]。本研究中,将SPECT/CT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漏诊13例,误诊20例,SPECT/CT诊断颈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74%、69.70%、70.5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26%、77.97%。以上结果说明SPECT/CT作为一种随访的影像学手段,准确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尚可,可以为DTC术后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但仍需经FANB或血清指标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刘娜香等[14]的研究指出,DTC术前,通过FANB检查结合细针抽吸洗脱液Tg水平测定可以预测术后转移情况,主要是依据超声引导,对患者术前淋巴结肿大情况及血清水平进行的总结分析。所以,对术后有转移风险的患者加强随访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SPECT/CT已经在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检查应用广泛,如张蕊等[15]提到的,PET/CT对微小骨转移灶检出率极高,但SPECT/CT以其低廉、简便的优势在常规检查中广泛应用。由汤敏敏等[16]的研究可知,肿瘤分期、大小以及刺激性Tg水平是影响SPECT/CT诊断DTC术后肿瘤转移情况的危险因素。所以,在对DTC患者的预后随访中,以SPECT/CT检查结果为主,辅以血清Tg及患者术前资料的评估,共同对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以求尽早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术后判断DTC的转移,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SPECT/CT可以对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为早期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预测值甲状腺癌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