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

2021-11-25周超然王娅琦

国防科技工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军工改革

王 峥 周超然 王娅琦 /文

科研院所改革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军工科研院所(包括核军工科研院所)是国家战略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安全能力提升和国家高精尖科技体系建构的重要力量,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意义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应对严峻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中美贸易战以来,尤其是2020 年以来,中美博弈加剧,大国竞争激化,国际风险骤增。科技战尤其是高科技之争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凸显议题,技术封锁、“断供”等成为美国扼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惯用伎俩。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创新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卡脖子”问题日趋突出。加快构建先进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需要军工科研院所的基础性支撑,需要军工科研院所深化改革进程,呼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国家科技体系改革的重要构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科研院所改革“要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扩大院所自主权”,对科研院所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对完善科研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体制机制等做出了战略部署。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纲要(2006-2020 年)》,明确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对科研机构改革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为核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提供了宏观的政策指引和目标引领。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国防科工局等单位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军工科研院所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军工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实施意见》《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方案》和《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实施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强调以强军为首要责任,优化军工企业组织结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经验

军工院所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统筹谋划、顶层设计、配套实施。在长期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国内外军工科研院所根据不同的国家特点、行业特点和产业特点,积累了丰富的院所改革经验,对于军工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开拓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国外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经验

综合分析西欧和北美地区的军工类科研机构改革可知,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拥有不同的改革模式和改革路径,从整体上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普遍采用的行为模式,市场性、间接性、制度性、可控性是普遍凸显的特征。

其一,市场化是美欧国家军工科研机构改革的首要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以市场原则引导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机构改革,强调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突出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注重经济效益和市场回报。美国是以政府采购为牵引的市场化投入模式,金融机构投资者成为美国军工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决定者。其二,间接性是美欧政府主导或影响军工机构改革的基本特点。在市场化原则下,美欧政府不直接干预军工企业发展,而是隐性的经济手段或者政策手段对军工发展施加影响,但是不同国家在干预手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法国通过持股干预军工企业决策和发展,德国通过控股财团或大企业影响军工机构发展,美国则通过法律、金融或订单等手段控制军工企业发展。其三,制度性是美欧军工机构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无论是通过经济或金融手段影响或改变军工企业发展进程,还是通过法律或制度方式规制和引导军工企业改革过程,制度性安排是共同的特点,完整的制度体系保证了改革进程的稳定、高效和可持续性。其四,可控性是美欧军工企业改革的底线原则。无论是采取何种改革模式和路径,也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保证政府对军工发展的可控性都是底线原则,政府把控军工企业发展的基本节奏,国家决定军工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可控、可信、高效、经济的军工改革范式是美欧等国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我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经验

我国的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伴随着国企改革、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改革进行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强调类别性、差异性。一直以来,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都强调分类改革,根据科研院所的任务性质和研究内容、科研活动的机密性高低以及科研能力或成果的军民通用性程度、科研与生产关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市场功能发挥作用的大小等诸多因素,分别采取了企业化模式、划归模式、委托管理模式等,不同的改革模式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军工科研单位,因地制宜,因材施“改”,更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强调步骤性、渐进性。无论是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是具体的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改革实践,分步骤地实施和推进科研单位改革进程,都是既定的根本原则,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完成一个阶段的改革任务后,接着规划和启动下一阶段的改革路线和方向,不强求,不冒进,一蹴而就的改革是不现实的改革,也是不成功的改革。强调累积效应,突出辩证思维,强调过程的渐进性与结果的质变性有机统一。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坚持市场化、企业化。从组织模式、创新机制、财务管理、激励机制、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建立企业化、市场化管理变革的管理模式,是中国军工科研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制,建立高效创新产业孵化机制,建立企业化的财务核算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资本化证券化经营机制,提高科研院所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增强参与市场竞争活力和能力,促进其成长为科技型、创新型现代化企业。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军工科研院所自启动改革以来,始终坚持顶层指导、系统协调,强调党和国家的宏观指导性和引领性,强调院所改革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强调事物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整体谋划、总体协同,逐渐实现了从各地分散状态走向集中做强做优状态,从表面容和逐渐走向真正融合,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合作,军工科研院所的整体形象发生了大幅度的改观。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路径选择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激发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需要,是解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决策机制不衔接的需要,是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需要。中国军工科研院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工科研机构改革路径,有力推动了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整体实力提升。

加强党的领导和宏观指导,坚持走航向正确之路

充分发挥党和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加强宏观战略和政策指导,突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强调改革的宏观指引性和掌控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确保科研院所改革各项措施顺利完成。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径,党的领导是各项改革路径选择的第一要素。

加大国内外形势分析与研判,坚持走审慎度势之路

国际形势深刻变革,国内改革进入新阶段,我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面临着新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关系深度调整,中美博弈极度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加速演进,贸易战、科技战相互交织,国际形势严重影响着我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进程与节奏。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理性把握内外条件变化,因时制宜,因势制宜,既不急躁冒进,也不顽固保守,这对于有效实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意义重大。

巩固组织保障与顶层谋划,坚持走行稳致远之路

凝聚改革共识,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专项行动计划,形成重点任务工作台账与年度工作要点,责任到单位到人,狠抓落实,形成组织上下参与支持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良好局面。此外,各科研院所自身应设有专门改革工作机构,抽调配备专业人员落实工作,为总体谋划和顶层决策提供实施保障,为科研院所改革有序推进提供组织支撑。另外,加快出台一系列推动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总体改革方案、各专项改革方案以及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助力改革稳步推进。

建立完善纠错容错机制,坚持走促改助改之路

正视错误、允许错误,改革才能更好地向前推进。要大胆试错,积极培育科研院所改革创新精神,使改革创新者释放出更多的创新活力。树立“容人、容错、纠错”理念,建立配套机制,制定相关制度规章,积极鼓励创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宽容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免于或从轻定责,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改革创新没有“思想包袱”,让容错纠错机制成为促进和助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重要保障。

军工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在新的世情和国情条件下,把握军工科研机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理清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基本逻辑,探索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军工改革
科研院所法治建设探究
科研院所研究生管理模式与创新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改革之路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