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状元张建勋生卒年考述

2021-11-25吕立忠

广西地方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会试咸丰光绪

吕立忠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100)

张建勋,清代广西四状元之一,桂林人。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迁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历充国史馆协修、云南乡试正考官、教习庶吉士、功臣馆纂修、武英殿协修官、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编书处详校官、国史馆纂修官等职,曾任云南学政、黑龙江提学使兼民政使。民国元年(1912)后,客居北平。历官所至,以教化育人为己任,尤致力于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提督云南学政期间,爱才设教,倡导地方之学,滇人以“大启滇文”横匾赠之,称其为云南“督学最著者”[1]。任黑龙江提学使,正值清末黑龙江兴学之始,不辞劳瘁,历尽艰辛,在全省建官办学堂320所,民屯数十户者皆有小学,培养了第一批满蒙师范毕业生,使“风气向称闭塞”的黑龙江学风大开,“渐臻进步”[2],为近代黑龙江省教育发展做出卓著贡献,《黑龙江省志》之“人物志”设“张建勋传”载其事,并誉其为“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3]。关于张建勋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笔者据所见列举,并据资料文献加以考证。

一、关于张建勋生卒年的不同说法

(一)生年

张建勋的出生年,一般认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如侯福兴主编《中国历代状元传略》一书称:“张建勋,广西临桂人。字季端,号愉谷。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4]仇江等著《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一书称:“张建勋(1848—1913年),字季端,号愉谷,又号愉庐,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义仓街人。”[5]其他如莫雁诗、黄明编著《中国状元谱》的“光绪己丑科状元张建勋”条[6],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二卷)》中的张建勋简介[7],《临桂县志·人物志》的“张建勋传”[8]等,均记张建勋出生于1848年,卒于1913年。另有韦湘秋、黄强祺著《历代广西状元评传》称:“正当我国最后的第13名三元及第临桂的最显赫的状元陈继昌逝世之时,道光二十八年(1848),正巧是光绪十五年状元、临桂张建勋的生年。”[9]黄继树、梁熙成于所著《桂林状元》一书中亦称,张建勋“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也就是‘三元及第’的陈继昌去世的这一年”,书中还称张建勋“三十一岁时,参加广西乡试,得中为第六名举人”“光绪十五年己丑(公元1889年),四十一岁的张建勋进京参加科考大比,会试中选”[10]。《历代广西状元评传》《桂林状元》二书均特别提出,张建勋出生那年,正是清代广西的另一位状元——三元及第的陈继昌去世的年份。另外《南宁日报》登载木容著《己丑状元郎,“半个”南宁仔》一文①该文副标题为《清末名臣张建勋及其家族寓邕纪实》,共计17篇,连载于2017年10月13日至2018年3月19日《南宁日报》。,亦说张建勋“出生于1848年”[11],并说他“咸丰二年(1852)随祖父、父母寓居南宁府宣化县扬美圩,年仅4岁”[12]②张建勋出生于咸丰七年(即1857年,考证见后),随祖父及父母寓居南宁应无可能。。

总之,大多数文献将张建勋生年记为1848年(光绪十五年中状元时41岁)。当然,也有少数不同的说法。如甘老广于《临桂历史上的五位状元》一文中称:“张建勋是清末临桂人,生年不详。”[13]再如,江庆柏编《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记张建勋生年为“咸丰七年,1857年”[14]。

(二)卒年

关于张建勋的卒年,多数文献记为民国二年(1913)。前述记其生年的文献,大多数记其卒年为民国二年,即1913年。但同样有不同的说法。如《广西大百科全书·历史》的“张建勋”条目[15],所记张建勋生年与大多数文献一样,为1848年,卒年则记为1918年。再如甘老广于《临桂历史上的五位状元》一文称:“辛亥革命后,张建勋断了升官路,绝了朝廷奉禄,在北京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在民国生活了近十年,逝世时已近古稀之年。”[16]潘茨宣在《状元张建勋》一文中称:“张建勋1919年逝于北京,享年71岁。”[17]黄继树、梁熙成于所著《桂林状元》一书中写道:“戊午年夏五月(公元1918年5月),张建勋还作了一首题为《云南孟生自陆凉寄茶,作诗谢之》的五言律诗,这是所能见到的张建勋的最后一首诗。后来,张建勋便善终于天津寓所,死时已年逾七十。”[18]韦湘秋、黄强祺著《历代广西状元评传》一书,没有明确提及张建勋的卒年,但写道:“张建勋于民国八年左右在北京逝世时,已近古稀之年,可谓善终其天年了。”[19]书中提到了张建勋在民国七年(1918)夏天写的诗作。另见民国年间印行的《广西一览》之“古今名人志略”中张建勋条目记载:“民国初年卒。”[20]

二、关于张建勋生卒年的考证

(一)张建勋生年考证

笔者认为,张建勋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中状元时年龄为41岁的说法是错误的。张建勋的生年当是咸丰七年(丁巳年,1857年)。江庆柏编《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根据《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记载张建勋生年为咸丰七年(1857)。经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③典藏号:X/971.0385/1889,X/971.0385/1889/C2。另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亦藏有《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载:“张建勋,字愉谷,号季端④《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载张建勋字愉谷,号季端。今所见各种著作文献称张建勋“字季端,号愉谷”。,行四,咸丰丁巳年六月十六日吉时生,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优廪生,民籍……”

张建勋生年为咸丰七年(1857),除了《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的记载,据笔者所见,还有以下2种证据材料:

其一,有“张建勋殿试卷履历”为证。今藏于首都图书馆的清光绪间刻本《历科状元策》⑤首都图书馆藏《历科状元策》,张建勋等撰,清光绪间(1875—1908)刻本,线装,1册,所在架位:STG01SBK丁15392首图古籍。,中有张建勋“殿试策”,卷前有张建勋自撰的履历:“应殿试举人臣张建勋,年三十三岁,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由优廩生应光绪五年本省乡试中式举人,应光绪十五年会试中式……”按古时纪龄习俗,出生即为一岁。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张建勋中状元时实为32周岁(以“周岁”纪龄的年岁,今人称为“实岁”;依旧法纪龄的年岁,今人称为“虚岁”)。因此,据张建勋殿试卷之自撰履历推算,他生于1857年,即咸丰七年。

其二,有“张建勋向清廷呈报的履历”为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张建勋向清廷呈报的两份履历,今已收录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7册。第一份为光绪三十年所呈的履历,第二份为光绪三十二年所呈的履历。我们先以时间较后的第二份履历单推算张建勋的生年。先将该履历单抄录于下:“张建勋,年五十岁,广西临桂县人,祖籍湖南沅江县,光绪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职修撰,十六年四月散馆,十七年十二月充国史馆协修官,二十年三月大考三等,五月充云南正考官,二十一年正月充教习庶吉士,二十二年二月充功臣馆纂修官,二十三年八月充云南学政,二十九年七月充武英殿协修官,八月升国子监司业,三十年二月升翰林院侍讲,十二月充文渊阁校理,三十一年四月充日讲起居注官,七月充编书处详校官,三十二年二月充国史馆纂修官,三月充编书处总校官。食俸十七年五个月。遵照新章截取道(员)。四月初九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照例用;四月二十日奉上谕,黑龙江提学使著张建勋补授。”[21]

张建勋为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按例当年四月授职修撰①《清德宗实录》卷二六九载:光绪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庚子,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传胪,授一甲三人,张建勋为翰林院修撰。,始食俸禄。后历任国史馆协修官、云南乡试正考官等十余职。至三十二年(1906)三月,张建勋充编书处总校官,为官食俸17年又5个月(此为按阴历计月,中有闰月)。其时,为疏通翰林院官员的升迁之途,翰林院奏请实施新法,获皇上批准。新法规定,翰林院“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员,食俸12年以上,即可“以道员截取”②《清德宗实录》卷五五二载: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翰林院奏,议覆疏通翰林院办法,拟读讲撰文编检员,历俸三年,准以知府保送,九年以道员保送,六年以知府截取,十二年以道员截取,依议行。。第二份履历,即是张建勋“遵照新章截取道员”,并补授提学使后上呈的履历。

据上,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补授黑龙江提学使,张建勋“五十岁”(此为“虚岁”,实49周岁),可知张建勋出生于1857年,即咸丰七年。再有,从此份履历中的“年五十岁”(实岁49),“食俸17年”,可知其在32岁时“食俸”,也就是说,光绪十五年(1889)张建勋中状元并授官职时32岁。这样,亦可推知他出生于1857年,即咸丰七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7册载录了张建勋的另一份履历,抄录如下:“张建勋,年四十八岁,广西临桂县人,光绪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职修撰,十六年四月散馆,十七年十二月充国史馆协修官,二十年三月大考三等第一百名,五月充云南正考官,二十一年五月充教习庶吉士,二十二年二月充功臣馆纂修官,二十三年八月充云南学政,二十九年八月升国子监司业,三十年二月升翰林院侍讲,食俸十五年七个月。”[22]此份履历是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升翰林院侍讲时所呈,该年张建勋“四十八年”(此为“虚岁”,实47周岁),故其生年是1857年,即咸丰七年。此份履历单记录的是他“食俸十五年七个月”的经历,而光绪三十二年的履历单所载,“食俸十七年五个月”,多了22个月的经历。48岁(实47岁)食俸15年,同样是32岁中状元,授职修撰“食俸”。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两份张建勋呈报清廷的履历,推算出其出生年均为咸丰七年,与首都图书馆藏《历科状元策》中张建勋“殿试策”卷前张建勋自撰履历推算出的出生年一致,亦与《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记载的生年一致。可以说,以上笔者所列举的“3种4份”文献资料(即“张建勋呈报清廷的履历”2份;“殿试策所载履历”1份;“同年齿录载记的生年资料”1份),均证明张建勋生于咸丰七年(1857),光绪十五年中状元时32周岁。

以上所列举的“3种4份”文献资料,可作为直接证据,证明张建勋中状元时的年龄。即便没有以上证据材料,由以下2份证据,亦可证明张氏中状元时为30余岁。其一,有文史专家恽宝惠(1885-1978,字公孚)提及

张建勋在30来岁进士及第。恽氏在其所著《清状元趣事》一文①该文收录入张伯驹编《春游琐谈》一书,其书今有多种版本。中记载了张建勋参加殿试时的一则轶闻,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光绪己丑科状元,为广西临桂张建勋,捷南宫时年三十余矣。”[23]②南宫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捷南宫,即中进士。张建勋中状元那年,恽宝惠年方四岁,故其文所记张氏轶闻及中状元年岁,当是其长大后听闻。恽宝惠所说是可信的:首先,恽宝惠寓居京城多年,又因家庭(其父恽毓鼎曾任职“国史馆”,担任晚清宫廷史官19年)及职业(恽宝惠曾任职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的关系,对京城掌故轶事颇为知悉;其次,恽宝惠的父亲恽毓鼎与张建勋同科中进士,后又一同在翰林院任职,二人交往十分密切③恽毓鼎(1862-1917)与张建勋交往的情况,有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恽毓鼎澄斋日记》可查。,恽宝惠很有可能从他的父亲恽毓鼎那里,听闻张建勋的轶闻及年岁。

其二,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张建勋会试墨卷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明清档案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收录此卷,见该书第356-357页;国家博物馆官网上亦展示此卷,见光绪十五年张建勋会试复试卷,http://www.chnmuseum.cn/zp/zpml/201812/t20181218_24851.shtml。,卷前所记张建勋年岁,可证张建勋在其30来岁时中状元。该会试墨卷卷前记有“广西己卯科乡试中式第十六名张建勋,年贰拾陆岁,临桂县廪生。”张建勋于光绪五年(1879)中己卯科乡试第十六名举人⑤桂林图书馆藏《国朝历科乡试题名录》亦载张建勋中乡试十六名。黄继树、梁熙成于所著《桂林状元》一书中言其中式第六名举人,应有误。,并于次年赴京参加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落第而归。此后,接连参加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会试,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会试,亦皆落第而归⑥张建勋《训子篇》一诗,有“偕车三上日,抱恨竟终天”句,言其三次会试失利。。光绪十五年(1889)第四次赴己丑科会试,高中状元。即使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张建勋墨卷为其第一次参加会试时的墨卷——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会试墨卷⑦《明清档案卷(清代)》一书、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均介绍该墨卷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张建勋“会试复试墨卷”。笔者认为二者介绍有误,张建勋出生于1857年,该墨卷应为他第二次参加会试,也就是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会试卷,此年他26岁(虚岁),该墨卷开头载其“年贰拾陆岁”。,据卷前所载其“年贰拾陆岁”(虚岁),则其出生于1855年,即咸丰五年,那么他光绪十五年中状元时则为36岁(虚岁)。

上述2种材料,同样可证张建勋中状元时30余岁,而非众人所说的41岁。

(二)张建勋卒年考证

如前所述,关于张建勋的卒年,多数文献记载为民国二年(1913)。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将张建勋的卒年定为民国二年(1913)是错误的。有以下事实可以为证:

第一,民国七年(1918)张建勋仍有诗作。如前所述,韦湘秋、黄强祺著《历代广西状元评传》,黄继树、梁熙成著《桂林状元》二书,均提及张建勋于民国七年的诗作。查今广西桂林图书馆藏的张建勋《愉谷诗稿》⑧广西桂林图书馆藏《愉谷诗稿》,线装,民国抄本1册,索书号:特#812.92/1112。,载张建勋作于1918年的诗作三首。其一,《沈翼孙同年自海上来,辱承访谈,盖三十年同谱至交也,手书药方见赠,爰呈两诗用副》题下录诗二首,诗后署“戊午夏五”,可知诗作于1918年。并且根据该诗题目中的信息,可推知诗后署“戊午夏五”不误。诗题中有“沈翼孙同年”,沈翼孙即沈祖燕(字翼孙,浙江萧山人),张建勋与他于光绪十五年(1889)同榜中进士,成为“同年”,至戊午年(1918)见面并赠诗时,相互交往30年,故诗题中有“盖三十年同谱至交也”。其二,《云南孟生自陆凉寄茶,作诗谢之》一首,诗作于“戊午夏五月”,即1918年。从张建勋《愉谷诗稿》中存有1918年的诗作可知,1918年张建勋仍在世。

第二,与张建勋多有交往的袁嘉谷记云,1914年张建勋居京城时中风,1918年张建勋曾书联寄给他。袁嘉谷是张建勋的门生,后来又曾在张建勋家做私塾老师,二人相交颇深。袁嘉谷于《卧雪诗话》卷八为其师张建勋作有小传,摘抄如下:“嗟乎!师没久矣。嘉谷谨为之传云:师讳建勋……广西临桂人……嘉谷以门下士居师幕,授公子读,聆师训至深且切。癸卯,师招嘉谷同寓京邸……丙午,师仕龙江,以提学兼民政,舆论咸翕。未几,而改革事起,师居京,旋中风疾。丁巳,嘉谷丁母忧。戊午,师犹以左手书联,邮寄吊唁。方冀师疾愈,而不料遽卒于京也,年六十五。嘉谷感知己之深恩,夙夜耿耿,乃检师所书赐者,或文或诗,汇装一册,诗犹可自成一卷,亟付剞劂,以广流传。”[24]从袁嘉谷为张建勋作的传记中,可知师生二人交往密切,故袁嘉谷对张氏的了解颇多,其所记应是确切、可信的。由其所记可知,辛亥革命后,张建勋居北京,不久中风(又据袁嘉谷于《卧雪诗话》卷二中记:“甲寅,师忽中风,余往视黯然。”[25]则张建勋中风在甲寅年,即1914年),丁巳年(1917)袁嘉谷因母亲故去,丁忧在乡,戊午年(1918),中风后的张建勋“犹以左手书联,邮寄吊唁”,由此可知张建勋卒年不会早于1918年。由以上所举事实可知,众人所言张建勋卒于1913年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下面以文献资料为据,考证张建勋去世时的确切年份。袁嘉谷为张建勋作的小传中,言张建勋享年65岁,但并没有谈到何年出生,何年去世。以小传中所言“戊午,师犹以左手书联……方冀师疾愈,而不料遽卒于京也”,可知张建勋去世,应在1918年(戊午年)后的数年内。按旧时习惯,享年以虚岁计算(此乃中国传统),则张建勋去世时实64周岁。而张建勋生年是咸丰七年(1857)——此为《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中的“张建勋齿录”所载,并可由首都图书馆藏《历科状元策》之张建勋“殿试策”中自撰履历,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上的2份“张建勋履历”推知。据此,笔者认为张建勋卒于1921年。

最后,又回过头来,说说张建勋的生年:按袁嘉谷为张建勋所作小传,张之卒年不会早于1918,其享年为65岁(袁嘉谷系与张建勋交往极为密切的学生,故其所记张建勋的享年可信),据此,即便其卒年按1918年计,享年按实岁64岁计,其生年也不应早于清咸丰四年(1854)。因而,当今众多文献记载张建勋生年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是错误的。

概而言之,张建勋生于清咸丰七年即1857年,卒于民国十年即1921年。

猜你喜欢

会试咸丰光绪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浅论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拜观粒珠集有感(外一首)
说“进士”(中)
Scholar and East Lake
光绪与珍妃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