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探究

2021-11-24何道明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十堰市场馆小镇

何道明

(汉江师范学院 汉水文化研究基地 文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

十堰市建设特色小镇优势明显,特色文化多姿多彩。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无论城区或是乡村,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生态环境优越,是全国闻名的人类宜居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胜地武当山坐落于此,全国闻名的商用汽车之都在此落户生根,工业化程度和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区位、空间、生态、文化、产业等优势俱佳。同时,国内外已建设的一批特色产业小镇为十堰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可以复制和借鉴的成功样本。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文件,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建村2017〗144号)、《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88号)、《2018-2023年十堰市产业特色小镇项目规划及投资建设指导报告》等,十堰市特色小镇建设机遇显现,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有章可循,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宏观考察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背景依据、现状特征,分析其局限性,顺势提出建设策略,既利于十堰文化事业建设发展,且可促进十堰旅游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对我国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的理论依据

文化场馆是文化内核的承载体之一,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以及文化娱乐场所均是其具体类别。韩国A&C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场馆》一书中,就涉猎广场、画廊、艺术中心、体育文化中心等多形态文化场所[1]。文化空间理论精准演绎文化场馆的内涵。巴莫曲布嫫认为:“‘文化空间’的人类学概念被确定为一个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2]” “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和“文化表现形式”(cultural expression forms)已成为学者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参照,为使我国社会公众便于解读“文化空间”这一学术概念,“文化空间”被解读为“文化场所”。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2015]18号)将“文化空间”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中国人民大学谢纳先生的《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一文认为:“揭示现代性空间重组的文化政治内涵及其社会历史意义。[3]”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由“文化空间”“文化场所”到文化场馆,其内涵的本质界定脉络清晰,上述论断为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理解及建设提供依据。

文化场馆作为特色小镇文化展示区和承载体,不仅仅是靠一幢楼或一个广场的外形气质,而是依据深度浓缩小镇特色文化资源并精准凝结和艺术展示,赋予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以灵魂,从而鲜活演绎出文化空间理论的本质张力。无论是西方国家或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起始地浙江,其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积淀丰厚,但有一点,成功的特色小镇必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产业与文化共生发展的小镇。

西方国家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而兴盛,大致历经了“快速发展、缓慢发展、复兴发展及功能提升”等阶段,目前正处于“提升功能”阶段,如以巧克力及巧克力类糖果制造业兴盛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市的东部市郊好时小镇(he r s h e y ),好时企业的驻扎使该小镇区位优势让人侧目;因利于花草优生而使花草种植业风靡全球的瑞士格拉斯香水小镇,闻名于世;基于营造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的海伊旧书小镇(hay),被誉为“天下旧书之都”。这些西方特色小镇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意蕴,巧克力产业文化、香水文化,这些特色文化通过一个个场馆空间得到展示。

我国的特色小镇发源于2014年的浙江杭州云栖。云栖小镇以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为基础发展了创新经济模式,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浙江样板。一时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悄然兴起。2017年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特色小建设目标,全省力争用3-5年时间,规划建设50个省级及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以“精而美”为原则,按国家3A级景区标准建设推进,突出实体经济投资地位,全力打造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氛围,最大限度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尖端要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基此,湖北省特色小镇建设势头迅猛,各地市州特色小镇建设异彩纷呈,取得一些成绩,亦产生一定问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思考不够成熟,文化场馆建设滞后,成效不尽人意。

文化场馆承载着文化,形成文化环境进而成功构筑起文化生态系统。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种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依靠的是一种塑造人们喜好的能力。[4]”强调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塑造着人们的行为,是特色小镇发展竞争核心要素。文化场馆是特色小镇文化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或者经过民族,种族,战争,和平等一系列的过程,最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像宗教一样的东西[5]。文化生态系统一旦成形,根深蒂固神圣而不可侵犯和破坏,要素不可或缺。从文化生态系统生成及内部构成要素间的关联而言, “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6]。文化场馆作为其内涵展示载体,是特色小镇文化生态系统重要构成要素,与其他文化生态系统要素共同维护着文化生态的平衡。特色小镇文化场馆是整个小镇生文化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特色小镇文化生态平衡及健康发展。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十堰市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经验。建设集中展现特色文化的文化场馆,以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凝聚力,文化辐射力和文化生长力来推动小镇产业发展。

二、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场馆是特色小镇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灵魂,特色小镇建设需从特色文化场馆建设做起。目前,十堰市竹溪县汇湾镇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录(2017年),郧县上津古镇和房县野人谷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录(2017年),竹山县麻家渡镇绿松石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录(2018年),积极打造的市级特色小镇有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官山镇,新洲镇,郧阳区鲍峡镇,武当谷(子胥湖),房县土城镇,竹山县官渡镇,张湾区黄龙镇等8个创建单位,其中在文化场馆建设方面,官渡建有“秦巴民俗文化馆”,黄龙建有生态园,武当谷(子胥湖)建有“子胥湖欢乐嘉年华主题乐园”,而未推荐申报建设的竹山上庸建有“上庸文化博览园”,文化场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其他小镇仅靠文化站来普及宣传和建设小镇文化事业,但已不能实现“文化满足人民精神需要”和“文化引领产业发展”的需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势在必行,势必先行。

表1 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资源状况与文化场馆建设现状

从上表统计可知,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文化场馆建设基础扎实。特征如下:一是从级别上看,省级及以上特色小镇偏少。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约占0.83%,省级特色小镇3个,占25%,省级及以上特色小镇4个,约占33.33%,市级推送8个,约占66.67%。二是从分布上看,城区分布偏少。分布在城区的有3个,郧阳区2个,张湾区1个,占25%,且都是市级推送级。75%分布在其他县市区,囊括了所有省级及以上级。三是从文化场馆建设上看,4个省级及以上级和4个市级特色小镇,建有主题文化鲜明的文化场馆,约占66.67%,其余4个市级特色小镇可能由于整体规划不足,主题性文化场馆建设滞后。四是从特色小镇文化场馆类型来看,异彩纷呈,有广场、小院、古城、地质公园、游乐场、村落、文化馆、度假区等。五是从文化场馆主题概念看,特色各异。按照序号,除5-8号缺乏规划外,依次有茶文化、古城旅游文化、生态文化、文明素养培育的“十星”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民俗文化和康养度假文化。整体分析可知,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以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间习俗文化、休闲康养文化为主,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意图明晰。

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起步稳,态势好,已经申报成功的1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8个推送的市级特色小镇,大多文化场馆建设与文化资源不匹配,后续建设乏力,不能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文明城市”魅力,存在诸多局限。一是对于国家战略把握不透。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与国家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关系紧密,把握不透,影响文化场馆建设效益和意义。二是对于文化场馆的理论理解不全,影响整体规划和运营。文化空间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是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理解不到位,建设起来自然特色不显,运营不畅。三是建设主体队伍不稳,影响建设进度和质量。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主体队伍不仅仅是小镇领导,应该涵盖与之紧密联系的各级领导、企业家、智库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不应临时“抓壮丁”,而应是合理合规的组建。除此,尚有建设资金缺乏、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特色不显和运营不畅等局限,不一而足。

三、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策略

基于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现状、特征和局限,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其建设策略如下:一是充分把握国家战略。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要充分把握国家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要上接“天线”,更要下接地气,使文化场馆建设符合十堰市“历史文化名城”“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文明城市”等建设的现实需要。二是深度融入理论元素。文化场馆建设应深度融入文化空间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筑牢根基,充分吸纳各级领导、企业家、智库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智慧,集思广益,使文化场馆建设的先天条件优渥。三是精准挖掘文化资源。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基于科学谋划,彰显特色,避免撞车。如十堰境内绿松石文化,郧阳区鲍峡镇、竹山宝丰镇、竹山马家渡镇均有,在文化场馆建设上可以多元多样,但不能一窝蜂地照搬照抄,需要精准挖掘展现特色。如马家渡可以“竹山西部粮仓”和“秦巴宝石之乡”等资源来建设,而宝丰可以围绕“女娲文化”来出牌。努力做到文化场馆建设与文资源完美匹配。四是长远谋划建设效益。文化场馆运营不能成为政府的摆设和包袱,而应成为助推特色小镇永续发展的灵魂。要用足国家政策,适度吸纳企业参与,科学把握文化市场规律,集纳小镇民众认同,发挥文化场馆效益。如郧阳区的武当谷(子胥湖)和竹山县官渡镇的“秦巴民俗文化馆”,企业个体组织建设运营模式,效益明显。十堰市的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任重道远,除已获批和推送的特色小镇,尚有张湾区以“白马山”文化闻名的柏林镇,郧阳区以“红色文化”称著的南化塘镇,竹溪县以农耕文化塑型的桃花岛夯土小镇等等多个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大有空间,十堰市特色小镇建设前景可观。

四、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从文化空间理论还从文化生态系统理论来看,特色小镇文化场馆是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灵魂,特色小镇建设需从特色文化场馆建设做起。无论是“两个文明”的提出及其长期践行体现出的显著成效,还是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认知提升,文化建设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区域文化建设要以发展区域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乃至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为基础,特色小镇文化建设尤为如此。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特色小镇文化场馆是小镇居民文化活动中心,为小镇居民提供文娱活动场所,集中展示小镇文化信息资料,是小镇文化特色展现的载体。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中出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王国灿指出:“在我国部分地区, 特别是重工业城市, 它们的发展以资源利用和消耗为特点,已然无法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7]”基此,文化建设和文化载体的文化场馆建设必须要规划到特色小镇建设中,以期实现小镇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由文化产业助推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以文化为底色,将特色小镇与一般行政区划的小城镇进行区分。特色小镇在文化建设上,紧扣文化特色,在借鉴国内外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经验同时,不能简单模仿,“产业园区、风景区乃至产业园+风景区+文化场馆(博物馆)”模式,可以鉴别参照,剔选文化基因,基于区域文化资源特色,构建单元文化主题凸显的小镇文化场馆,方能体现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意义。

在遵循国家、省、市对特色小镇建设方针规划及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现代文化学和价值理论,立足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背景,强调调查走访、科学论证和理论演绎并重,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探究十堰市特色小镇特色文化场馆建设背景及意义、现状及特征,分析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局限性并提出建议,可使十堰市特色小镇特色文化内涵得以彰显,利于十堰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十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更好的服务十堰市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五、结语

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宏观考察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现状及特征,分析十堰市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局限性并提出建议,既利于十堰文化事业建设发展,且可促进十堰旅游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对我国特色小镇文化场馆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十堰市场馆小镇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安安静静小镇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CK小镇”的美好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