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启示

2021-11-24赵瑞婷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徒收益成本

赵瑞婷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财会系,山西 临汾 041050)

一、研究背景

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必由之路。然而企业属于经济单位,以利润或价值为核心,无论基于何种动因,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性及深入性都必然受到预期成本与收益指标的影响,二者已然成为企业是否参与及参与深度决策时最直接、最核心的考量因素。正是由于对预期成本收益心存担忧,导致我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普遍不高,这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最难突破的瓶颈[1]。 2021年9月30日,教育部完成最后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验收工作,为下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实践基础。但从参与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三个批次共计562家单位所属类别看,我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实在不尽如人意。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562家参与单位分别来自20个地区410所高职院校、94所中职院校、17家企业、21家行业单位。参与试点的企业总共占全部试点的3.02%,其中首批遴选8家、第二批5家、第三批仅4家,与中高职试点单位占比89.68%相比,主流显然还是职业院校。企业参与教育部试点单位的数据较为客观地折射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学徒制在企业层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企业参与教育部试点情况见图1。

图1 现代学徒制试点不同类型对比

可见,要走出上述困境,我们亟需从成本收益视角去研究企业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成本收益构成要素,并系统梳理成本收益各要素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程度。继而分析目前政策制度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这对推进我国企业实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收益构成要素及影响程度分析

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可以让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有的制度,而这种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变迁主体的“成本——收益”计算,只有主体在变迁预期中获益或者避免损失,才会主动去尝试变革。[2]”因此,课题组首先对企业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与收益构成成分及影响程度进行调研,选定山西省参与试点的企业35家,以企业师傅、人事专员、财务人员及其他相关参与人员为样本对象,通过问卷星、结构访谈等调研形式,获取所需要的样本数据,并对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筛选,最终得出各构成项目对成本收益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当中影响最大的项目因素。

(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构成项目及影响程度分析

成本即在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时为获取某种预期的收益和服务而不得不付出的必要代价。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而言,是指参与其中的企业在参与过程中所投入现代学徒制的时间、经费、人力等的数量和质量概念总和。一般而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企业为寻找恰当的合作院校和学徒而花费的信息搜寻成本;企业培训学徒期间支付给学徒的工资福利保险等花费的直接或间接成本;企业为达到培训效果支付给专门培训人员的培训费用等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本;企业为实现培训目标提供给学生技能训练的场地、设备及材料等产生的各类损耗成本;企业为双方深入合作投入在技术研发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发生的人力物力开发成本。

课题组通过发布问卷星电子问卷、发放结构式访谈调查问卷,共收回各类问卷115份,通过进一步对回收问卷的筛查,剔除其中有缺失值的问卷11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4份。对成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成本构成情况及影响的描述性统计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企业对学徒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场所、设备、耗材等培训的劳动工具耗用成本、企业支付学生学徒期间的福利报酬及社会保险成本、与合作院校开展教学资源开发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这三项分别排在前三位,其均值分别为2.06分、1.94分和1.38分,其他成本支出项目均值都在1分以下。这说明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主要来自教学资源开发、学徒福利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生产技能培训耗费方面。

(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收益构成项目及影响程度分析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收益主要包括:学徒完成培训后进入企业成为正式技术工人,从而减少企业从劳动力市场寻找符合条件的员工而必须付出的人力和财力成本;对新进员工进行必要培训和适应性训练不得不花费的培训成本;由于不能及时找寻合适员工而导致的停工损失;合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生产性收益;企业享受政府政策的补给收益等。除了以上显性收益,企业还可以获取潜在的长期收益,比如企业进行学徒培养的人力资本投资最终带来的长期收益、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对扩大产品知名度影响所带来的长期市场收益、企业利用学校内部现有资源如生产型实训基地等进行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对成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收益构成情况及影响的描述性统计

上述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与成本影响因素相比较,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收益均值分化较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徒实习期间参与生产活动取得的收益、挑选优秀技能型员工节约的信息成本和错误成本、可以避免的停工损失,排在最后的分别是政府补助、税收减免。显而易见,企业参与的收益主要是学徒企业实习期间带来的短期收益和直接收益。

三、启示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基于企业的成本收益指标考量,究竟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激励企业提供学徒岗位,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呢?以成本收益为研究视角,如何解除参与企业对预期成本收益问题的担忧,结合我国国情同时综合各国的做法,现提出以下四大方面的建议:

(一)建立收支相对平衡的经费制度

建立经费制度是目前所有现代学徒制实施成功的国家为激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所采取的核心措施之一。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公共财政为参与企业提供基本的货币资助,同时给予青年学徒及小型企业以特殊经费扶持,保证参与企业预期成本与收益大体相当,解除企业在成本收益方面的后顾之忧。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思路出发考虑如何制定我国的相关政策:一是高工资、高拨款。激励青年积极主动选择现代学徒制,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措施首推企业为学徒支付较高的工资报酬,这无疑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所以若要保护企业的积极性减轻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负担,公共财政必须为企业支付的培训成本买单。英国正是使用这一策略并成绩斐然的成功典型。英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按照不低于国家最低工资的标准向学徒支付报酬,除此之外还需要为学徒支付各种社会保险,甚至提供带薪休假和病假补助等与正式员工同样的待遇。这些支出看似由参与企业支付,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由企业自行承担,政府会按照有关政策通过公共财政进行公共拨款来补偿企业开支,借此为企业分担大量的培训费用,最终解除或减轻企业成本负担。比如,英国法律规定:在额定总量内,企业每就现代学徒制投入1英镑,政府会按比例配套投入2英镑。为增强学徒制对企业的吸引力,政府对年轻学徒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注,专门针对16岁至18岁的学徒设立补助,正是通过政府的拨款和特殊经费,加上学徒自身创造的劳动产出,英国的企业基本实现了参与现代学徒制在经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大致平衡。除了“高工资、高拨款”的平衡方式,还可以选择税收作为平衡成本收益的工具,即是:征税——拨款制度。也有一些国家选择采取征税——拨款制度来调节开展学徒培训与不开展学徒培训企业的利益,这一措施在对企业的经费支持上则呈现出更加长效化的特点,典型的国家是法国、丹麦及英国。这一制度下,政府会向未完成规定培训任务的企业以税收的方式征收所谓的培训税,然后再按比例以“税收返还”的形式拨款给额外完成学徒培训任务的那部分企业。我们以法国为例来看,法国政府规定除了自由职业和农业以外,其他所有企业都要为学徒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并通过税收政策调控,规定每个企业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学徒培训税,当然,对于雇用了规定数量学徒的企业,则可以免除需要交纳学徒培训税。与此类似,英国政府自2017年4月开始也选择实行“学徒税制”,规定凡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5%缴纳“学徒税”的企业,均可获得15 000英镑的政府补贴用来抵减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收总额。

我国属于现代学徒制基础较为薄弱的国家,缺少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现阶段需要通过税收、财政、工商等多个途径构建起企业参与的多维度激励体系。因此,建议采取第一种与第二种相结合的经费制度来保障企业收支相对平衡。

(二)提供特别奖励作为经济激励措施

对于如何鼓励企业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不少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提供特别奖励以达到经济上的直接刺激,比如设立特别的奖励基金或制定专门的激励政策。当然,这些奖励通常是基于扶弱救困的目的,主要针对的是特殊招募对象、特殊类型企业或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形。从国际经验看,德国、澳大利亚等能够成功推动本国现代学徒制发展,其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经济激励措施可供我们借鉴。

在德国,政府会给予参与培训学徒的企业足够吸引的法律税收等各类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政府层面还特别设立中央基金,对企业进行适当补贴,补贴数额大约可以占到培训费用的50%-80%,对于部分与国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参与企业,给予的补贴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00%[3]。澳大利亚作为继德国之后取得职业教育改革的另一成功范例,大量资金投入与激励是其学徒制成功开展且持续优化的重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先后适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结果表明这些政策成功刺激了企业参与学徒制的内驱动力。比如对参加学徒培训的企业予以财政补贴、向学徒制注册培训机构发放津贴、不定期推行企业(雇主)激励项目等财政支持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国外在经费激励方面的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建立我国长效经费支持制度,这无疑是突破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瓶颈”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发展和教育制度建设为最终目的,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激励机制,为企业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可以建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资金支持机制,为参与“学徒制项目”的企业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

(三)制定各行业损耗标准,合理分配倾向性补贴

上述现代学徒制资金投入再多,也是相对有限的资源。所以,究竟如何补偿企业重点成本项目,合理分配倾向性补贴,这也是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中最终实现“双主体”育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构成情况及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我们发现企业对学徒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场所、设备、耗材等培训的劳动工具耗用成本在整个成本项目中影响最大。所以,制定相关资金补偿政策必须考虑行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参照不同行业生产流程工艺特点各自的在设施设备、原材料损耗等人均物耗成本上的行业最高限额标准,由各行业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因学生实习造成的设施设备、原材料损耗等物耗成本进行科学估值,制定补偿标准,对学徒实习操作无法避免和减少的损耗按照损害程度和其设备材料价值的一定比例给予专项补贴,尤其对重型机械使用较多的企业实施倾向性补贴,改变工业企业独自承担此类损耗的现实问题,同时促使企业减少为节约成本而让学徒减少必要操作机会的不恰当做法,切实提升学徒培训的技能水平。

(四)积极开展企业间联合培养,减轻企业成本负担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年鉴2019年的数据结果,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2 100万家,占比达到99%。显而易见,中小型企业无疑是我国经济社会单位的主力军。就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情况看,多数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意愿较弱,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成本收益的问题。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本身就对学徒缺乏相当的吸引力,其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的结果往往是自身培养的学徒轻而易举就被大企业挖走,基本无法获取人力资源带来的长期收益。另外,中小型企业由于场地和技能有限,往往无法提供全面的技能培训,如果没有联合培养机制提供平台,没有多家企业联合设立的培训中心提供技能培养,解决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现实困难,中小企业自然就不会被吸引到现代学徒制未来发展的大潮之中。

猜你喜欢

学徒收益成本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魔术师的学徒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