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机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24华燕娜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

华燕娜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近年来,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发展,给各地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虽然从实际来看,公立医院的各类医疗设备和规模实力都在不断增加,但其内部的管理水平却未能随之发展革新,尤其在医院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出现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数据失真、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就此来看,公立医院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在其中的作用愈发的重要,这涉及医院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与作用

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需要是深刻关系到公立医院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其内部控制在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维护医院的资产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可以长期有效的使用,最大化的发挥成本效益。由于许多公立医院内部机构层级复杂,部门繁多,管理起来就更为复杂,需要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所以,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而言就意义重大,也能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医院资产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从而增加医院的运营效益。

根据医院管理的相关条文制度来看,其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需要大于一年,并且可以在长期使用中保证原有的物质形态;再从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来看,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包含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房屋建筑及其他类。一般设备通常指的是桌椅、照明、交通工具等非医疗用的通用性设备;专用设备主要指的是各类医用类电子医疗设备,如常见的心电图检测仪、CT等设备;房屋建筑是指在医院名下的各类建筑;其他类项目时不涵盖以上项目的资产。

二、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分析来看,现阶段许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公立医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占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建,这样导致了医院的总体规模和空间逐步分散变广,加之各种医疗设备等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医院管理人数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责任人无法明确,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会经常出现账卡物不一致、资产浪费限制、重复购置等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资产管控工作不够严谨。此类问题的产生多数由于医院内部控制无力,物资设备的采购、审批流程不够严谨规范,采购人员盲目购入设备器材,但是后续缺少就诊患者,设备空闲时间长,长期无法投入到使用中,无法为医院带来足够的收益,导致此类固定资产被闲置,利用率过低。

第二,重购买轻管理。此类问题可以说是医院管理中的通病,前期大批量地购入各类设备器材,后期使用后却疏于维护管理。当代由于科技水平的提升,各类医疗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医院对于设备仪器的质量、使用寿命等都提高了要求,但是相对的,医院自身的资产管理方法却无法更上设备的迭代速度,上级主管部门虽然三令五申要加强资产管理方案,但是现阶段状况来看,医院在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转移、调拨、借用、报废等权责界限方面还是规划不清,而这些问题也成了阻碍医院管理工作的屏障之一[1]。

第三,账卡物登记不一致。公立医院的各个科室都有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管理形式上,医院会要求各个部门都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分类账目,具体的职能部门还需要建立台账,一些发展较快的公立医院已经应用了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一定能落到实处,经常会出现账卡、账物之间的信息不衔接,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况常有发生。

第四,固定资产盘点处理不妥当。医院每季度或每年进行的固定资产盘点,期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现象,其多数原因是因为固定资产的相关使用部门,没有指派专人来对资产器材进行保管维护,使用期间可能发生损坏遗失的问题而无人问津,资产流失时只能被当作废物丢失处理。许多医院每年所进行的固定资产盘点活动费时费力,有的只是粗略盘点,管理部门长期未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来解决此类问题。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方法

(一)从内部环境因素优化管理

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重视程度是内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对其进行重视推广。面对公立医院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需要,医院内部也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出现的新状况、新变化来加深认知和重视程度。可以自上而下由管理层方面强化内部控制的认知,上层管理人员可以从国内的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学习了解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资料、案例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方法、新对策来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同时也需要正确认识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的长期运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的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理念,从管理模式到管理制度都开始逐步完善调整,为后续的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从控制活动因素优化管理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控制活动”因素入手,就需要重点改进医院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流程。在公立医院日常采购仪器设备时,采购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规定和审批制度进行。由于当前阶段政府会计制度的改变,在计算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时,不再像以往一样区分资金的来源,而是统一划归到成本费用当中,这也加重的医院的成本负担。因此,公立医院在面对采购问题时,就需要先对固定资产的费用和当前存量进行核查,并且对于相应资产在后续运营中可以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估。只有这样严格落实资产采购审查制度,才能进一步防止采购不当所带来的资产利用效率低、资产浪费闲置问题的发生。一旦医院内部决定需要采购大型的设备仪器时,应该广泛征求财务科、设备管理科、审计科等多部门的协同审核评估,确定设备采购的可行性后,编制相应的采购报告,形成完整的采购评估流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当医院在前期编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计划时,要全面考量医院的业务发展状况,考虑来就诊患者的医疗需要,来切实编制预算报告。在购置相关的设备仪器前,需要详细调查现有设备仪器的使用和存量状况,分析新仪器购入后对现有仪器的使用影响情况,在充分结合未来就诊患者的实际医疗需求和未来医院的利益状况影响,评估相应的成本消耗与收益比[2]。在后续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将设备的使用成本和收益比纳入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对于那些采购不合理、进而造成资产闲置、浪费严重的人员和问题进行追责问责,进而来减少固定资产大面积浪费的情况。

(三)从内部监督因素来优化管理

公立医院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结合内部控制来完善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人员的有效制约,保证监管人员可以尽职履责。

第一,从监督的硬性规定来看,医院在管理固定资产时,需要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具体而言,医院在固定资产的业务活动执行过程中,对于其中重要的职务、岗位进行分离,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员负责各类经济业务的办理,以此来实现各个岗位和人员的相互牵制和监督。防止岗位内部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同时也能在相互监督中减少工作失误的概率。

第二,完善责任审批制度,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审批小组,负责相关的事务,避免在审批时出现重复审批、多头审批、特批滥批等现象,减少采购经办人员在工作中的困难。

第三,健全医院内部的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避免由于管理监督不规范带来的固定资产流失和浪费。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点在于对资产配置情况的优化、使用以及后期的资产退出,审计部门需要定期地对资产进行抽点核对,保证各部门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确定数据与实物可以相互对应[3]。此外,还需要加大日常的监督管理力度,将监督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开展。

(四)从信息沟通因素来优化管理

在固定资产实践管理工作中,医院内部需要建立完善顺畅的交流沟通渠道,实施对外披露,反馈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同时还需要充分加强上层与基层人员的信息沟通交流,强化内部人员的信息沟通力度。在内部信息沟通中,医院可以尝试考虑构建跨级式的沟通交流渠道,从而来拓展信息沟通的渠道和途径;此外,还需要强化组织内外部的沟通,完善信息在人员中的对称性,以此来帮助提升医院在资产管理效率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支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通过建立的跨级式沟通渠道和通报机制,可以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确保管理处置的及时性。针对医院外部的沟通交流,可以不断完善医院对外网站的建设力度,通过对外公开披露机制,来强化外部监督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约,从而来加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应用可以大大增强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帮助实务工作不断改进完善。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规模和实力在不断壮大,其中固定资产涉及的管理部门、种类、数量都过于庞大,完善资料信息、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市场出现的问题,如管理工作不够严谨、重采购轻管理、账卡物信息不一致、管理方法不当等,通过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并针对性的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了各类完善建议,从内控环境方面强化人员内控意识、从控制活动方面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体系、从内部监督因素来完善内外部的审计监督管理等。总体来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医院自身也需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完善管理方法,进而才能推动公立医院未来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