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1-11-24钟向军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年限会计制度核算

钟向军

(安徽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安徽 合肥 230031)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比重很大,是一个单位总资产的重要组成,其计提折旧、价值评估都因新会计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动,妥善应对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的变动,有利于明确其会计核算方式,资产管理能更趋合理化,有利于分析设备资产的经济利益收入状况,提升会计信息价值。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新变化

(一)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相关政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统一归并了各行业的会计制度,与各原制度相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做了很大的变动:一是取消原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不再对应非流动资产基金;二是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分不同资金来源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三是强制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旧的行业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是可以直接以资产原值一次性计入成本。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改革是巨大的,首次要求按“费用”核算,对符合计量条件的固定资产必须进行折旧处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固定资产核算。增加会计主体确认固定资产可用年限的思考,还将文物陈列品、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划入免计提折旧的范围,保留旧准则中这些特殊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工作更为具体规范化,会计科目也随之更改,以固定资产的类别与年限开展计提折旧,而累计折旧又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分设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家具类,为保证折旧工作的全面性,改革创新,实现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记账,便于在后续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清查审核,精准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折损程度。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价值确定不是一项简单工作,由于来源的多元化,单纯依照购买单据或市场价值估算不妥。对无法有效确认价值的固定资产直接用名义价值入账,相对简单粗糙,形成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上的漏洞。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则进一步细化了固定资产价值确认方面的规定,在固定资产成本确认困难时,提出了资产评估的成本确认方式以及具体操作程序。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借款本息资本化,认准了资产控制的属性,划定固定资产确认的范围。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文件中,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条件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新定义下的内涵更加科学严谨。重心由“所有权”扩大到“控制权,”强化了控制目的,事业单位实际控制的融资租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设备等正式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满足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在新旧制度衔接中,遗留的受托代理固定资产及完工的在建工程等方面,需要认真梳理,及时组织财务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讨论,落实到部门,这样才能确保新账数据及核算方法的准确性。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创新,特别是对无偿调拨、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方式给出了明确层次,增强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认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在资产清查盘点方面固定资产的变化

依据新会计准则,更新资产管理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优化资产配置与核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新增“资产处置费用”科目,替代了原“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于核算资产处置产生的净支出。“应缴财政款”科目取代了“应缴国库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按规定程序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在先,处置在后,处置收入纳入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并需及时上缴国库。

新会计制度下,盘盈的固定资产,财务会计记账时,需要用“待处理财产损益”(资产类)和“以前年度盈余调整——资产盘盈”(净资产类)两个科目,最后转入“累计盈余”科目。盘盈固定资产,虽然新会计制度比旧会计制度核算分录复杂,但是在新制度核算时,在资产盘盈、报批以及年末处理不同的状况下,都有相应的会计处理,盘亏的固定资产,先行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其账面净值,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资产类)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处理盘亏净损失。而原行业会计制度下,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其价值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及“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不论盘盈资产报批与否,都直接转入净资产;而盘亏的固定资产,将盘亏转入待处置资产,审批准予处置后,再将“待处置资产损益”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冲销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新政府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行其是,管理脱节

资产管理员与财务人员分属两个部门,财务人员依据报销单据附件情况入账,形成固定资产账薄,资产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事务,事业单位通常借助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平台,办理新增卡片、报废处置等,当两者缺乏有效沟通时,资产管理系统登记内容可能与财务入账口径不一致,记载的入账金额、数量、使用日期、折旧等存在不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不相符,而数据的真实有效是管好资产的前提条件,加之财务软件的不能与时俱进,资产系统登记入账随意,极大地影响国有资产报告的真实性。

(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用年限脱离实际,影响会计报表信息质量

科技发展迅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替速度加快,使用平均年限法,存在着折旧年限与实际使用年限差距较大的问题。想要改善折旧管理模糊不清的现状,减少折旧对费用管理的消极影响,如何选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折旧方案尤其重要。旧准则中,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固定资产具有的性质,结合实际使用状况,来设立折旧年限。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通常发布明确的折旧年限要求,但很多事业单位是以其折旧年限的下限,作为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这样,在资产确认可用年限方面,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确认资产使用年限时,需关注以下要素:评估其产生经济效益的年限,以及完成服务的潜力、法律对资产使用的限制规定、预估其有形和无形损耗。

(三)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缺乏常态化的盘点和检查工作制度

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管理手段的影响,无论是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还是专兼职资产管理员等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管理意识淡薄,注重货币资金管理忽视实物资产管理,积极于采购资产而忽略管理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固定的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到位,进行盘点和检查的时候,不仔细,过于敷衍,盘点走过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登记内容不全面,对已长期闲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到及时合法的处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未得到贯彻执行。个别领导和部门对新会计制度和对资产的核算管理不重视,从购入固定资产到处置报废全过程,由一人或一个部门承担,没有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就会互相推诿责任,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环节中的内部控制,是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成为管理短板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模式、资产管理、财报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普遍缺乏管理思维,计算机水平不高,专业能力有限。会计领域过于依赖人工智能系统,基础工作的处理判断力降低。因为资产管理还涉及网络信息管理、资源优化配置、长短期利益分析等多方面的管理,缺乏具备“管理会计”思维的人才,所以会计人员综合专业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的培养至关重要,管理意识和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部门间协同管理,相互监督,上下联动

设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是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条件。首先,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设立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效率,从根本上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此外,和财务部门积极合作,能够保证对资产的后期管控,合理调配闲置资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增保值情况监督,尤其在处置车辆房产等特殊资产时,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对接紧密,杜绝在某个环节拖拉推诿,延迟处置资产。很多情况下,处置工作长拖不决,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对于多部门共同占有使用某项资产的特殊情况,可由其产权所有者登记管理。事业单位应通过内部控制,来明确固定资产各个管理部门的职权划分,避免职权推脱等情况。结合新时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特点及管理对策,开展高效的资产的盘点、保管、对账等工作,依赖大数据技术,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将分布各处的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从而有利于对资产管理综合分析。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适时参与资产政府采购环节,定期抽查固定资产台账、核算情况和资产管理系统。大型固定资产的招投标采购活动,为防范风险,也应考虑纪检部门的加入。规范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调整核算模式,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推行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目标。

(二)全力改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建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细则

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大量不符合规定标准但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类似物品,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与管理,在工作中界定困难,单价几百元的办公设备有很多类,很多单位通常采购有几十台,按照金额还是数量进行划分,资产管理人员难以准确判断,单价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要求,但是使用年限基本上都在一年以上,几十台算不算大批量,这让财务工作者也难以判断。再比如,有些专用设备,几年下来,成色很新,但是新技术手段的出现,淘汰了该设备的继续使用空间,难以准确判断其有效使用年限,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固定资产真实使用情况。单位施行统一的折旧标准和政策,提出合理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案,折旧年限确认方面有据可依,为财会人员指明工作方向,既迎合了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新会计制度要求,又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和“双报告”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提高折旧核算、管理的规范性,减少相同资产在不同单位中出现较大差别,还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学习更具科学性的会计核算方法,应用科学合法手段,考虑降低事业单位的纳税负担,加速折旧法为最常用的方法;其次,在折旧周期计算方法上,谨慎对待,应该结合单位实际及新制度的相关规定,采用经过验证的合理化方法,选择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三是高度关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以新会计制度为依据,及时调整优化资产结构。科学合理的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力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加强资产购置事前监管,建立资产调配机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事前审批,即前置审批流程的加强,辅助事后监督的报销审核。由资产使用人先行提出申请表,写明要购置资产的用途、数量、品牌等基本信息,部门领导审核,如数额较大时,此类重大事项需经由单位集体会议审议,确认采买行为的必要性和合规性,依次由资产专管人员确认该资产库存、预算单价和金额,并由财务人员稽核,标明购置资金来源渠道,最后由领导审批。严格把关前置审批流程,避免随意采购资产,杜绝事业单位资产闲置现象。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状况,如果采购的资产,利用率低,势必会造成重大浪费。申请预算前应根据以往的核算结果和其他因素,充分做好论证,严格制定资产采购预算,统一采购和报废设备。有些设备,因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现今部分闲置的,必须尽快妥善处理,也可对外租赁,避免闲置资产的浪费,亦可运用调配机制,和其他资源结合使用,系统内部门间按需调配,,共同得到最大有效应用。同时,要分析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避免浪费再次发生,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益。

(四)培养优质财务人员队伍,加深其对准则的理解

新会计制度的统一,引导财务部门更加科学、系统地设置固定资产会计账簿,提升资产数据的纵横可比性,强化财务和预算会计功能,完善资产报表体系及结构。同时,双核算模式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使得会计日常工作量和难度都明显提高,单位应组织财务人员多次学习培训,提供师资力量和培训机会并及时考核,调动参加评聘职称积极性。通过年初与年末的净资产运营状况,固定资产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会计人员能够按照表中的固定资产变化,科学判断当前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进而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运营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工作,带来巨大的突破和转变,在工作中,勤于发现问题并加以总结改进,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的需要,才能提升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强化管理理念、绩效考核和明确岗位责任等方式,增进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确保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和开展。

猜你喜欢

年限会计制度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