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2021-11-24王建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科目

王建

(三河市鼎盛东街道办事处,河北 廊坊 065200)

我国事业单位历经近40年的改革,财政资金供养比例逐渐减少,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如何增强在同行业的竞争力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最为关心的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系设置更加与时俱进,为管理层和领导层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从长远角度,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建立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提高我国事业单位整体的服务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原有政府会计制度虽然经过很多改革,仍无法跳出单一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模式,只是简单的增加新行业,新领域的会计核算制度。长此以往形成了体系冗杂,多项制度各领风骚的尴尬局面。作为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非常重要的环节,政府会计制度必须要与时俱进,规范和创新政府会计管理模式。

(一)实现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的重组。

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机整合了原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结束了原有旧制度多制度独立并存的尴尬局面,实现了政府会计领域标准体系的重组。基本实现了会计科目、核算范围、会计报表“三统一”,保障了相同业务在不同性质单位之间进行相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除此之外,为编制合并报表,逐级汇总部门决算报表,提供了统一的制度基础,便于管理层从宏观层面了解事业单位运行情况。

(二)满足事业单位“责任、公开、绩效”的发展目标。

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以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反映、监督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而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则侧重于从本单位层面反映监督总体财务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业务、新要求加之政府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单位资金来源从原来的全额财政拨款变为自收自支或完全不由财政负担,“责任、公开、绩效”自然而然成了事业单位追求的新发展目标。单纯依靠收付实现制已经不合时宜了,引入权责发生制后的政府会计制度来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

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会计制度构成新政府会计制度标准体系。这对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一)会计核算内容更加精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新制度下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核算,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原则扩大的会计核算的范围,使核算工作精准化程度提高。

1.扩展核算内容,资产负债更加真实

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大会计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将应收、应付、公共基础设施、存货等概念引入会计核算,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细化了资产负债的分类,反映了单位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有效改善了有些新业务在原有会计制度下无法准确核算的尴尬局面。例如将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从原有固定资产细化为在途物品、库存商品、加工物品、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科目。原有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模式下,借记行政支出/事业支出,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而新会计制度双基础核算模式下,财务会计要借记以上新增资产类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而在途物品转库存商品,工程物资转在建工程、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或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过程也能明确体现。再比如增加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科目,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及应收款的价值,使领导对单位资产的真实状况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在负债核算上,新增预计负债,解决了原有会计科目当中无法核算或有负债的难题。新增受托代理负债,解决本单位受托管理的资产时,会计核算上的尴尬问题。取得受托代理资产时借记受托代理资产,贷记受托代理负债,受托转赠时借记受托代理负债,贷记受托代理资产。

2.细化核算范围,收入费用支出类科目趋向合理,便于核算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收入费用支出类科目进行了细化。收入类科目根据收入来源、性质不同细化为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等11个科目。根据支出用途的不同费用类科目分为业务活动费、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8个科目,预算支出类科目分为行政/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更加精准的核算了各项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剥离净资产主体,净资产披露更加明晰

新制度无偿调拨净资产从累计盈余中剥离,专用基金核算专门用途净资产,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这首先使得净资产主体在会计核算上更加明确,单位管理层能够通过净资产的主体名称变化,知晓净资产内部结构的增减变化。其次在财务信息披露时外界能够更明晰的了解事业单位使用和处置净资产情况。

(二)有助于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扩展、细化、剥离各类会计科目,充分地发挥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核算和监督作用。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的有效提高,提升了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信息质量,有助于管理层掌握了解单位的真实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节约运行管理成本,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减少体制漏洞,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会计核算工作出现新要求、新挑战

1.会计工作强度增加,核算难度系数增大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一方面必然增加单位会计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双核算基础,两套会计科目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分录时不断切换思路,较原有政府会计制度来说,工作强度增加。此外编制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两套报表,通过编制调节表来使二者协调一致,编制标准提高使得核算难度系数增大。

2.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配备结构要求更高

虽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有一定的过渡期,但是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核算较原来复杂,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的分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债权债务的明细科目设置核算等方面都对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人员配备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3.财务信息化建设急需而加快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资产管理、会计科目合理设置、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新要求,原有财务软件等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新要求。

三、强化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建立较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实施至今也才短短几年时间,行政事业单位和相关财政部门应该面对这个现实,在如何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一方面可以加强会计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运用多种手段确保财务人员理解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适当加强优秀会计人员的引进,优化单位财务部门人员结构。

(二)科学化进行资产清查,做好新旧制度衔接

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是向新政府会计制度过渡的关键环节,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单位部门责任意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做到不重不漏,摸清家底。按国家相关政策及时处理资产盘盈盘亏问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到账实相符,真实、完整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为新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三)完善内控制度,保持良好运行环境

健全的内控制度可以优化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好地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以往和兄弟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成功经验,或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制定一套将各部门作为内控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具有资产管理、审批监督、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渗透到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提高了各项业务信息的透明度,实现“责任、公开、绩效”的现实目标。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实施必然要求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共享过程中数据安全性、真实性也必须重点关注。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及要求,积极谨慎选择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人事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更新会计核算平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有效。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正确看待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双重影响。新制度的实施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摒弃畏难情绪,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内控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机构改革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科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本 期 导 读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