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总目次

2021-11-24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学

第1期

《实践论》《矛盾论》:“中国之治”的哲学密码

朱建平(1)

“香山精神”的内涵凝练和当代价值

周守高(7)

中国文学批评体系的生成——《文心雕龙》与早期文献中的文学观

[美]蔡宗齐 李卫华 译(15)

对牟宗三《才性与玄理》道家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杜保瑞(26)

一多不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人”观

谷文国(35)

晋宋间中斯文化交流

薛克翘(41)

西王母为突厥乌迈女神说之检讨

唐 均(47)

论日本茶道的现代性

李 萍(55)

“茶道四境说”中的知与行

王 巍(61)

高翔“画为书余”说探析

郭院林(66)

台湾赋之屈骚意涵

欧天发(7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廷琛列传》考析

王福利(78)

清代平定碑告成太学考

黄茜茜(84)

“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建构

朱静宇(88)

“创造性叛逆”本意之辨及“译文学”“译介学”学术空间之争——兼与刘小刚副教授商榷

张焕香(95)

“译文学”对“译介学”理论评价“误区”辨析

孙若圣(103)

关于“译文学”的评价与创新问题——兼与耿强副教授商榷

张雨轩(110)

从心理角度描写人才的精选与淘汰——关于《毁灭》的战争叙事

曾思艺(116)

罗赞诺夫的赫尔岑观探析

纪 薇(128)

论2020年中国俄罗斯文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万海松(133)

第2期

考“工”记

朱彦民(1)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关系思想论略

刘喜珍(5)

试论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纪萍萍 周 琪(11)

组织公平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赵继新 吴萌萌(16)

角色理论视角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魏秀丽 冉梦丽(26)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

张铁山 马 欢(33)

论中国水权交易培育性监管制度的构建

陈兴华(44)

戏曲的流传生成和故事内容的变化

[日]冈崎由美 李莉薇 译(52)

当代日本歌舞伎界世袭制的历史文化因素解读

张 蓓(62)

中日传统戏剧中的“狂者形象”——以《牡丹亭》与《松风》为中心

温 彬(68)

日本艺能假面的“缩小”现象

冯 淼(74)

清代《南部档案》“兵房”资料整理概言

吕兴邦(80)

论张位《词林典故》修撰的原因及意义

余劲东 金丽娟(91)

探寻《金瓶梅》的传世密码

卜 键(97)

论《金瓶梅》中的命相叙事

万晴川(103)

《金瓶梅》与茶

黄 强(111)

《金瓶梅》中的漆器书写

熊 敏(118)

中国电影生产与传播战略的新钻石模型

许在元(122)

早期电视研究中的受众“主动性”辨析

王 怡(129)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接受学解读

刘同军(136)

第3期

《辽金诗史》:立足于学术史的一种考察

于东新(1)

并葬荒丘的革命情侣:高君宇与石评梅

陈漱渝(9)

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精神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张晓晨(19)

西方的东方学及其功能属性

王向远(25)

张炜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李光贞(33)

论谷崎润一郎与郭沫若的交往

张能泉(40)

耶谢巴尔游记研究刍议

邸益芳(46)

“聚合性”:巴赫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王志耕 郑艺玮(52)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从“最高现实”到构建“人类一家亲”的旷野呼告

赵桂莲(60)

书信体小说《穷人》的传记特征

万海松(67)

京津冀生态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研究

王书平 宋 旋(7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广域永清城市团”发展构想

孟祥林(82)

当代马克思主义圣经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性质

梁 工(91)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空间

曲林芳 曾艳兵(99)

E.M.福斯特《印度之行》中的法庭审判

张立新(106)

揭露与隐藏:蒙田随笔自我言说的修辞策略分析

蔡西希(112)

让文献活起来——《梅兰芳藏珍稀戏曲钞本汇刊》主编刘祯访谈

俞丽伟 王鸿博(118)

民国京剧批评中的三种观念

任婷婷(124)

皎然送别诗意象论

温新瑞(129)

论王维山水诗的空白艺术

刘同军 罗 慧(135)

第4期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意义、困境与路径探析

王伟宾(1)

试论中华传统宗教文化的传承

朱康有 卢利国(6)

论日本战后文学的反战主题

叶 琳 张叶玉莹(10)

中日俄三国“日俄战争文学”概说

周冰心(18)

“发想方式”论与日本近代文学特性的发现——伊藤整日本近代文学史观论析

郭尔雅(23)

巴比伦《正直受难者诗篇》的主题思想探析

赵彬宇(30)

论元上都扈从诗人笔下的李陵、苏武主题

杨富有(38)

论元人选元诗的编选、体例与刊刻

张建伟(43)

仕蒙金人的“金亡”书写——以杨奂、刘祁、杨果为中心的考察

路元敦(50)

二十载成果丰硕,十四五再谱新篇——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

王 昕(57)

以《论语》为主探讨儒家德行与学问的关系

韩 星(61)

“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对《左传》“劝戒”思想的几点探析

陈金海(67)

《国语》编纂的内在理路辨析

宁登国(74)

解构论的审美观

徐 珂(81)

“混沌”思维:美国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张小平(87)

文学批评的坚守与拒绝:哈罗德·布鲁姆的中国启示

高 永(94)

21世纪以来港澳钱锺书研究述论

杨兆贵 吴学忠(100)

以有限事无穷:钱锺书的“补注”之志

张 治(106)

钱锺书“丫叉句法”说探略

杭起义(112)

作品名称保护路径探究

潘天怡(117)

网络空间中“以假充真”型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郭 玮(12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长期效果关系研究

李现云(128)

易混淆词群辨析及其启示

季益静(135)

第5期

新冠疫情背景下美西方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变化及启示

韩小南(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陈勇钢(7)

建立中国自己的翻译理论:许渊冲的翻译实践及其价值

张西平(14)

孙筱祥年谱

王希群(19)

泰戈尔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当代启示

董友忱(31)

泰戈尔诗学的哲学观与宗教观再析

孙宜学(37)

激情与野蛮:对《眼中沙》与《毒树》的互文性解读

王春景(43)

《文心雕龙》中的佛教思想

[美]梅维恒 李卫华 译(49)

国学千载“牛”纵横

吕国英(58)

论民国旧体诗功臣曹经沅

朱德慈(62)

“醉翁”的另面:欧阳修扬州任上眼疾综论

王 永 常小兰(70)

碳交易中企业减排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

张铁山 梁 旭 蒋贵凰(75)

京津冀城市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研究——基于动态随机前沿模型

谢朝阳 杨雪晴(83)

从基因到模因的层创进化

刘 利(90)

美国“众包型”民俗数字化资源库建构及启示

朱耀云(96)

辽金文献中的应县木塔

杜成辉 胡玉平(102)

法海寺佛教艺术中的女性主义表现

王 辉(110)

莫言小说中的茂腔书写及其叙事功能

王万顺(117)

莫言长篇小说的全面探究——评廖四平的《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长篇小说研究》

郑 飞(123)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内卷问题辨析与应对

尉 峰 王如娟(128)

基于DNN的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方法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靳现凯 宋 威(134)

第6期

脱贫攻坚精神的伦理向度

武卉昕(1)

工业化进程中信任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理想图景

王润稼(8)

汤用彤先生年谱简编

赵建永(14)

从法显的“五天竺”到玄奘的“五印度”

薛克翘(33)

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菲律宾华文文学

李春香(38)

论帕慕克笔下的苏非主义意象

张 虎(44)

布斯曼统计公式在阿拉伯风格学中的应用

何 琦(51)

“伟大也要有人懂”——论《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宁宗一(57)

关于《金瓶梅》中的“形误”“音误”字——与杨琳先生商榷

孟昭连(67)

墨子的籍贯、生卒事迹考

黄震云(76)

苦难与救赎:斯特拉霍夫论《罪与罚》

朱建刚(81)

《罪与罚》中的文本阅读与书写行为

侯朝阳(87)

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长篇小说的映照式形象与演进性主题

张 磊(95)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体裁诗学特征

刘 娜(101)

在线品牌社区中顾客动机和顾客契合对共创价值的影响

涂剑波 张欣瑞(108)

环境规制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田翠香 李华元(116)

论社会实践艺术介入乡村与乡村精神的建构

丁月华 彭泰祺(123)

1949—1999年红色文学书籍封面的图像谱系——以革命战争和农村题材小说为例

龚小凡(128)

猜你喜欢

文学
文学出版攀登新高峰
文学大师的遣词造句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少年拥有文学的翅膀
文学画中话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