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企业人才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2021-11-23卜晓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人才

卜晓勇

【摘  要】论文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安徽省创新型企业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的具体状况。论文分别从创新动机、获得创新信息渠道、获得创新经费途径、科技成果产出和创新收益5个维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区域性企业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的一般性特征。

【Abstract】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alents realiz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from five dimensions: innovation motivation, channels to obtain innovation information, ways to obtain innovation funds, outpu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nnovation income, and reveal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in regional enterprises to realiz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關键词】人才;科技创新;影响因素

【Keywords】tal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272.92;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1-0109-04

1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必然要打破区域传统创新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重点关注区域人才战略与政策环境,最终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安徽省地方政府制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政策,其中,创新型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相继执行,逐步积累了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的经验,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因此,调查创新型企业人才的创新实现过程,分析其成功路径中具有借鉴意义的规律,揭示所受挫折的普遍性经验,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安徽省获得创新型企业产业科技人才荣誉的企业科技人才作为研究群体,通过问卷调查了其中的396位,并访谈了26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

2 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不限于个人目的,更是为了满足国家和所在企业的发展需要

调查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动机因素,目的在于了解其从事科研创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从科研活动动力状况图中发现,人数最多的是344人,占总数87%的企业科技人才为了促进所在单位更好发展而从事科技创造活动,表明正是这些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推动了所在单位的自主创新发展。结合统计分析科技人才在单位承担职务情况(见图2),发现企业科技人才绝大多数是企业研发、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研发专家和业务骨干,或管理经验丰富、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的高层管理精英。

具体而言,企业科技人才群体的多数出任各自机构的高级管理职务,有111人即接近30%的人才成为所在机构的负责人(厂长、总经理;副厂长、副总经理等),有222人即55%的人才承担所在机构的部门负责人或中层管理干部,超过了调查总数的一半,更加突出的是达到90%(总工程师、工程师、专职研究人员、专职技术员)的人才都是所在机构的技术人员。从这2项调查综合分析来看,一方面,获得“产业高端人才”荣誉的这些科技人才确实是地方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力量,同时,体现了地方相关人才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科技人才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承担所在机构管理、技术职务),反过来也提升了他们为所在单位的发展而继续创新的主观动力,二者形成正向反馈的效应。

从国家层面来看,有168人即占调查总数42%的企业科技人才选择从事科技创造活动是为了对国家科技进步有所贡献,正是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为安徽省科技创造活动注入无限的潜力。有学者研究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科研创造活动的动力状况,发现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从事科研创造活动主要也是为了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较少关注自身的发展。安徽省企业科技人才与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有相似的爱国情怀。

从人才双因素理论来看,个人职务的升迁或更好的就业是真正激发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如社会地位、职称晋升、行政职务等内在动机也是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从科研活动动力状况图中可以发现:有166人,占总数42%的科技人才认为个人职务的升迁和更好的就业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因素。

此外,有266人即占总数67%的人才认为从解决技术难题中获得满足感是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因素。为了科学而科学,为了创新而创新,沉浸于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在科研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发现的乐趣,这是企业科技人才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情怀和必备素质。

3 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时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

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主体,是科研信息供给的主要对象。大科学时代造成知识指数性增长,及时获得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对于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但是,在现阶段,科技工作者的信息需求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对其进行信息供给等问题并未引起所有单位的足够重视,在科技工作者信息供给上存在信息供给总量不足、信息内容陈旧、信息供给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造性活动,对于时刻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统计分析安徽省企业科技人才科研信息需求的具体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对提高供给人才所需信息的针对性,加快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人才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科研创新活动的信息渠道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时获得信息的渠道虽然比较广,但分布很不均衡,科研信息主要来自文献资料(包括文献、标准、专利信息等)和组织内部的研发部门,分别占总数的63%和59%。这一方面表明企业科技人才对文献资料相当重视,也有了相当的成果;另一方面显示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活动信息更多地依赖文献资料和所在组织内部的信息,其他方面的科研信息获取则显得不足。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政府计划和政府提供的信息只占人才科研活动的信息渠道的26%,刚刚超过总数的1/4,这表明地方政府在提供和宣传科技信息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除了文献资料外,有35%的企业科技人才可以从同行业竞争者处获得科研活动所需的信息。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企业科技人才在政府、协会等组织下,同行之间的交流逐渐充分和强化,这一点可以从展览会和考察的信息渠道统计数据找到验证的答案(超过30%的人才从此渠道获得科研信息),可能正是因为国内各级政府、专业学会、行业协会举办的多个层次博览会、展销会等公共平台,增加了企业科技人才获得科研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可能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专利权的保护还有待加强的大环境,造成了企业科技人才有机会从同行业竞争者处获得科研活动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从而,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科研活动的最终动力和评价杠杆,因此,用户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科研活动的导向。从科研活动的信息渠道统计图中看到,只有不到30%的企业科技人才认为从用户那里得到了科研活动的信息,这表明企业科技人才向市场要信息的渠道还不十分畅通,这与知识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还相去甚远。

4 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所在企业和政府财政、课题经费

进入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活动不但需要越来越多、越及时的信息支持,还需要规模、数量越来越大、越持续的经费支持,要做出卓越的科技成果,经费支持是必要条件之一。中国在激光冷却原子的科技领域国际竞争中落后于他人,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进行激光冷却原子实验的必要实验器材,而最终在这一世界科技研究竞争中落后于他人。因此,统计分析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经费来源情况,是分析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客观路径。

由图4可知,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经费主要由人才所在组织承担,超过90%的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经费都来自所在企业和人才自身。如此,对于企业而言,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往往对该地区科技创新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安徽省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科技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另外,通过考察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所有的创新型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甚至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其他大学或在国外设立了研究机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研创新活动,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与此同时,对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单位来说,当在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期,企业可能有相当的财力支持创新活动,反之则很难保证对创新活动经费的持续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市场不景气的时期,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则很难保证。通过对26位企业科技人才的访谈,普遍反映不但科研创新经费获取渠道狭窄,科研经费投入的额度也有很大的缺口,这必然对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创新活动的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研究后发现,创新活动的经费除了主要来自企业科技人才所在企业外,政府财政资金与课题经费是创新活动的次要来源,这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是相一致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逐年增加R&D的投入,特别是助力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在经费支持上有持续性增加,在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上,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与上述两种科研经费渠道相比,其他经费支持则显得相当不足,特别是当前国外风险投资对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大环境下,在近400个调查样本中,只有5人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只占总数的1%。虽然没有统计到安徽省企业科技人才的全部数据,但上述调查依然可以得到普遍意义的结论:多渠道地拓宽科研创新活动经费来源是当下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市场化的风险投资进入科研创新领域是当下迫切要推动的工作。

5 企业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集中于专利和应用技术

从企业科技人才做出的最杰出科技成果类别看(见图5),只有8%的人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与此相对应的是有70%的人才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再加上创造性运用某项技术或使用某种设备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共有360人,超过调查总数90%的企业科技人才偏重于技术成果的熟化和推广,因此,企业科技人才对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一个杰出人才的引进或成长甚至是一个地区某产业振兴的前兆。

从企业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去向分类统计图看,有353人申请了专利权,接近总数的90%,而且有70%的科技创新是属于应用技术成果,很显然,这是他们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次是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和获得了奖励,表明这些发明专利确实对所在企业,甚至是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分析数据显示超过了50%的科技人才都因为做出了科技创新成果而获得了奖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他们的科技创新贡献非常重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与此同时,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方面,只有22人的成果实现了商品化,被其他机构所购买,只占总数的6%。究其原因,企业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所有权可能大都属于其所在企业,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更具有针对性,可以立竿见影地带来经济、社会效益,不愿出售;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市场交易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除了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遇到困难外,有30%的企业科技人才将自己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出售。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说明人才不但在科技创新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依靠这些成果去创业,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相当大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企业科技人才最杰出的科技成果是创造性运用某项技术或使用某种设备。这一方面说明,企业科技人才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深入生产一线,根据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创新才华,为企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建设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科技人才最杰出的科技成果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国民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重大课题的解决和突破还需要更加积极和努力。

6 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奖金收益相当突出

分析企业科技人才在科研活动中的收益状况,是考察其实现科技创新活动路径的另一个环节。

从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活动收益上看(见图7),最突出的是奖金收益,有261人即66%的人才从科研活动中获得了不同层次、不同数额的奖金。获得奖金一方面增加了人才的经济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获得奖金不但是经济收益的增加,同时也是荣誉的获得,是得到社会对其工作的肯定。

与其相反,技术入股、期权、出售专利或技术在科研活动的收益中比例是相当低的,三者一共只占总数的12%。虽然之前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动,但对比来看,有接近总数2/3的科技人才所从事的科研创新活动只得到了各个层面的奖励,这更加凸显了我国中部省份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困境,表明企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同时从全国来看,中国技术专利市场还不够发达,相对于中部省份,这一现象更加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有79人即达到总数20%的人才认为他们的科研活动没有收益。究其原因,首先,一般而言科技创新活动本身的风险性很高,虽然很少有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做过定量性的研究,但总体上看,有约1/5的企业科技人在科研活动中没有收益,这种代价对于创新活动的高风险而言,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30多年的建设后,初具规模的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使得资本可以方便地追逐那些有经济效益预期的科研成果。反之,说明这部分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可能没有经济效益预期(不被市场所认可),或者可以说这些人才在科研创造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心血,却没有产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7 结论

综合分析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明显的“三强两弱”特征,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科技创新活动抱有相当的重视和足够的热情,而科技创新过程和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则任重道远,科技创新的直接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第一,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的动力并不限于个人的经济目的,除了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和获得社会声望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和所在企业的发展需要,继承了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的传统。第二,企业科技人才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渠道虽然比较广,但分布很不均衡,科研信息主要来自文献资料和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政府虽然在科研信息供给上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上要持续提高透明度,加强对有关信息的宣传。第三,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获得经费的渠道狭窄,主要来自所在企业和个人、政府财政或课题经费,市场化的风险投资还远未进入科研创新活动。第四,企业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于专利和应用技术,科技创新成果层次有待提升,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还远未实现。第五,奖金收益在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的收益中相当突出,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技术入股、期权、出售专利和技术)还未显现。

【参考文献】

【1】阎平.中国近代科学家群体的形成及其特点评析[J].江汉论坛,2009(6):78-84.

【2】王育竹.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J].世界科学,2000(12):2-3.

【3】阳立高,贺正楚,韩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143-147.

【4】王利,邱艳君,熊燕,等.泸州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研究[J].决策咨询,2018(6):38-42+46.

【5】彭丽华,罗东,李淑娴,等.浅析科技企業创新型人才管理机制及改进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5):189-193.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人才
人才云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