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合并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2021-11-23陈思敏吴土连邱伟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广东茂名525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输卵管骨密度良性

陈思敏,吴土连,邱伟(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

子宫良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妇科疾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子宫肌瘤、宫颈病变等都属于子宫良性疾病的常见类型[1]。在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使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在手术中已经就保留双侧卵巢达成共识,但双侧输卵管是否切除还存在争议[2-3]。研究表明,在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同时,切除两侧输卵管对输卵管癌和卵巢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还有待研究,且关于子宫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与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4]。本文通过对6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合并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其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旨在为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术后的骨健康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4-50岁,平均年龄(47.02±1.23)岁,身高在153-175cm,平均身高(165.36±5.07)cm,体重在41-68kg,平均体重(51.46±6.71)kg。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非绝经女性,无生育要求;②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良性疾病;③无卵巢良、恶性病变;④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手术方式。排除标准:①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者,如糖尿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卵巢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恶性肿瘤病史等;②6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双膦酸盐、维生素D、含钙药物、雌激素、氟化物、抗惊厥药等;③测量部分明显畸形者;④有近期骨折史者;⑤难以随访者。

1.3 方法 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合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采用电凝的方式将患者左侧输卵管峡部与伞端至峡部系膜进行切断,患者另一侧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②用电凝法将患者左侧圆韧带以及左侧卵巢固有韧带进行切断,使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另一侧;③将阔韧带前叶腹膜至右圆韧带断端从左侧圆韧带断端打开,同时将膀胱下推到举宫杯缘的下方1.5cm处;④对子宫旁边疏松的结缔组织进行分离处理,采用电凝的方式将子宫峡部左侧的子宫动静脉进行水平切断,然后再次使用电凝法对左侧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部分进行切断,用同样的方法对患者另一侧进行处理;⑤把子宫以及双侧输卵管从阴道穹隆部切开位置取出,最后进行阴道残端的缝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骨密度(BMD),采用Sunlight MiniOmni超声骨强度仪对桡骨远端1/3部位的BMD值进行测定。②比较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mL,放置2h后进行离心分离,在-20℃的温度下进行保存,血清钙(Ca)采用偶氮胂Ⅲ法测定,血清磷(P)采用磷钼酸盐法进行测定,总碱性磷酸酶(ALP)采用丙氨酸底物法测定,肌酐(Cr)采用酶法进行测定。③比较手术前后激素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④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MD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B M D对比 在B M D上,与术前的(3905.56±259.15)m/sec相比,术后3个月BMD为(3825.67±250.18)m/sec、6个月为(3811.61±241.16)m/sec、12个月为(3722.57±232.11)m/sec,均明显下降(P<0.05)。

2.2 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对比 在Ca、P上,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降低(P<0.05);在ALP上,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提高(P<0.05);手术前后患者Cr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治疗时间 例数 Ca(mmol/L) P(mmol/L) ALP(U/L) Cr(μmol/L)术前 60 2.51±0.19 1.17±0.22 69.28±5.34 55.31±5.23术后3个月 60 2.41±0.22 0.92±0.18 72.46±5.27 54.29±5.21术后6个月 60 2.35±0.20 0.91±0.16 76.35±5.64 54.36±5.29术后12个月 60 2.11±0.17 0.89±0.12 82.63±6.18 55.02±5.05 F 7.917 8.229 6.18 1.244 P 0.000 0.000 0.000 0.381

2.3 治疗前后FSH、LH、E2水平对比 在FSH、LH水平上,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升高(P<0.05);在E2水平上,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SH、LH、E2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FSH、LH、E2水平比较(±s)

治疗时间 例数 FSH(mIU/mL) LH(mIU/mL) E2(pg/mL)术前 60 7.05±4.28 7.36±1.43 81.98±7.84术后3个月 60 8.14±4.67 8.92±1.68 71.73±8.81术后6个月 60 9.68±4.73 11.37±1.52 63.52±6.17术后12个月 60 13.46±4.81 15.42±1.96 57.28±6.73 F 5.982 6.275 10.208 P 0.000 0.000 0.000

2.4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BMD与FSH、LH、E2的相关性术后3个月、6个月BMD与FSH、LH、E2无相关性(P>0.05),术后12个月BMD与FSH、LH呈正相关(r=0.596、0.625,P<0.05),与E2呈负相关(r=-0.479,P<0.05)。见表3。

表3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BMD与FSH、LH、E2的相关性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观点发生了较大转变,女性不仅越来越关注子宫切除后患者身体上的变化,心理方面的改变也成为研究的焦点。子宫良性疾病是由子宫发生一系列病变而引起的,会导致患者月经经期的延长,使其月经量增加,甚至引起失血性贫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5]。子宫良性疾病常见病症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子宫部位发生病变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等[6]。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是由内分泌失调、营养失调以及免疫功能障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常见于绝经期妇女,随着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卵巢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长,因此子宫良性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极为重要[7-8]。

临床中主要采用子宫切除的方式对子宫良性疾病进行治疗,但术后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附件炎症以及盆腔包裹性积液等[9-10]。引起盆腔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最主要的原因是输卵管和卵巢分泌物排出,因此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可将双侧输卵管一并切除,从而预防并发症和输卵管癌的出现[11]。但也有学者认为,全子宫切除时是否切除输卵管均会对卵巢功能产生影响,会影响骨代谢指标[12]。本研究中在BMD、Ca、P、E2上,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下降(P<0.05);在ALP、FSH、LH上,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提高(P<0.05),这表明全子宫切除时切除输卵管会影响骨代谢,影响卵巢功能,其原因可能为切除输卵管后会影响血供与神经,导致卵泡发育缓慢,从而影响卵巢反应性[13-14]。此外,术后12个月BMD与FSH、LH呈正相关(r=0.596、0.625,P<0.05),与E2呈负相关(r=-0.479,P<0.05),说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对骨代谢、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大,究其原因为卵巢功能的降低会影响性激素水平,导致机体脂代谢紊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从而影响骨密度与骨代谢。

综上所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合并输卵管切除术后会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及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因而应加强术后患者的骨健康管理。

猜你喜欢

输卵管骨密度良性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