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分析与发展趋势探讨

2021-11-23朱皓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账款商业银行供应链

朱皓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内涵

(一)含义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核心企业上下游关联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的有效管理,为整个供应链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合风险控制,以满足供应链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简单而言,商业银行主要为核心企业提供理财、结算、融资等类型的金融服务,同时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预付款等金融服务。

(二)特点

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在于以产业链为主,依托于核心企业进行产业链金融的服务。这种金融服务模式既能够为核心企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更好地解决供应链资金不均衡问题,实现供应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又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的有效拓展,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产业链当中的信誉,并推动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在此模式下,一旦核心企业获得商业银行扶持,那么关联企业就进入其中,成为被扶持对象,可以迅速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三)意义

首先,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案,更好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实现产业链企业的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产业链竞争日益严峻,赊销成为企业获取竞争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也让企业出现大量应收账款,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限制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部分商业银行就通过业务创新,将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纳入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当中,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流通问题。其次,供应链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实现了业务渠道的大幅拓展,既满足了核心企业的金融发展需求,又为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了资金,同时强化了供应链企业信用管理,降低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适用的业务模式较多,包括贸易融资、授信业务等,可以有效拓展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增加经营效益。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供应链的产—供—销流程,可以将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划分为三种对应的模式。

(一)存货质押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供应链企业以货物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类型。存货主要包括动态、静态两种类型,其中静态类型主要指贷款企业需要一次性偿还贷款资金,商业银行则将全部质押物归还给贷款企业;动态模式主要是指在贷款到期时,贷款企业既可以通过资金偿还方式拿走抵押物,也可以用新的抵押物换取原有抵押物,只要价值不低于原有抵押物即可。不过这种模式下的货物并未真正周转,而且因为买卖关系不存在,所以核心企业难以进行回购来实现信誉的提升。此种模式特点显著,主要表现为:首先,该模式下,商业银行会对企业交易对象存货稳定性进行考量,并作为授信的主要依据,如果企业与核心企业供应关系稳定,那么是能够提高供应商信誉的;其次,核心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信誉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誉担保,而且上下游企业通过信誉的提升同样能够实现供应链之间企业的相互担保。

(二)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实现业务拓展通过赊销而形成的财务项目,属于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融资在供应链金融管理下能够有效解决资金流不足问题,为上游企业提供短期融资需求。这种模式以核心企业为主,凭借其良好信誉通过应收账款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以实现企业资金的盘活。在核心企业信誉担保以及应收账款模式下,商业银行既实现了贷款业务的拓展,也降低了贷款风险。依据业务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保险融资、质押融资两种类型。两种融资模式各有不同,其中保理融资主要通过应收账款转让予以完成融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特点显著,具体表现为:首先,这种模式对交易双方信用资质有严格要求,交易双方必须要居于稳定的合作关系,贸易相对稳定。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供应商的融资水平,两者关系越密切,合作越稳定,供应商的增信就越显著,能够快速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其次,现实当中,保理融资模式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模式能够借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同时,该模式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能够为避免对上游供应商授信额度的占用,更好地满足产业链上游企业融资需求。

(三)预付款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满足下游经销商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核心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也会存在对应的赊销关系,在此过程中,下游企业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在双方交易当中,下游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预付款,作为下游企业,则可以利用预先支付的账款向银行贷款,以此实现自身的经营发展,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此模式下,经销商会获得一行的授信支持,厂家会根据银行授信提供了经销商对应的货物,同时,商业银行还会依据经销商还款情况以及保障金提交情况向核心企业发布发货通知。如果下游企业没有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那么核心企业就属于担保人,其信用等级就会受到影响,并承担对应的担保责任。

三、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只有提高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实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用的有效评估,才能提高信贷精准度,降低融资风险。现有阶段,供应链金融模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方面的业务模式并不成熟,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因此,加强信用评估体系构建尤为重要。银行内部评级法是当前商业银行采取的主要信贷评价方法,商业银行总部会确定对应的评级指标,然后由信贷部门按照指标内容对供应链上下游信誉进行评估,并根据信用等级授予对应的信贷额度,一般情况下,在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中,会从交易稳定性、企业管理能力、债务状况、资产规模等方面对信贷企业资质进行评估。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实现对供应链企业信用数据的有效管理,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贷款额度,对于信用低的企业则要严格控制风险,规范审批流程,避免信贷风险。

(二)优化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处于不平等地位,而且商业银行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密切,业务部、管理部、研发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部分权限不够清晰,尤其在融资项目开发中,作为最了解客户需求的业务部人员往往极少参与其中,所以必须要通过商业银行管理机制的优化来更好满足供应链金融发展需求。首先,重视基层业务人员价值的发挥,形成以业务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以此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规模,以业务发展带动相关部门工作的推进,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其次,做好岗位职责划分,明确岗位内容,做好人员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岗位人员的价值;再次,构建完善的薪酬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到银行业务拓展以及内部建设当中。当然,银行管理机制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保持动态特征,根据商业银行现实发展需求对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更好满足银行在供应链金融当中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管理模式,对商业银行发展意义深远,作为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构建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实现自身业务的全面拓展。首先,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必须要以超前的思想引领企业发展。作为商业银行,必须要有科学、正确、超前的经营理念。对此,商业银行要明确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现代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对该模式进行深化探究和分析,并结合银行自身特征积极拓展这一服务模式。其次,创新供应链合作模式,加快银企合作类型拓展,形成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全面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供应链金融存在诸多参与主体,不同主体在供应链当中的地位、信用、实力等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必须要在精准把握核心的基础上,强化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信用管理机制,在风险有效把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供应链主体的融资需求,实现商业银行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做好自我定位,积极融入供应链体系当中,成为供应链的金融支撑主体,构建良好融资氛围;另一方面,简化操作流程,创新产品类型,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体验,与供应链主体之间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猜你喜欢

账款商业银行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