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分析

2021-11-23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信息系统软件

刘 洋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我国目前仍旧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的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体现出了愈发明显的第一生产力作用,针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加强探索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课题。信息系统审计有助于加强管理效率,强化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规避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与长足发展。

一、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企业的运行方式等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下,会计和审计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面临着更严峻的发展挑战。审计方法在传统的审计模式基础之上,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因为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和融入到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中,使审计工作的具体环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有的传统手工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逐渐向着信息系统的审计转变,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强,针对组织的目标,审计工作有效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起步和发展较为缓慢,包括建设理论体系和实际的信息系统审计应用,均与发达国家相比时体现出了不足。国内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实际案例数量近些年有所增加,实践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主要的范围仍旧是以银行、地铁、电力、医疗、高校等大型组织为主,亟需更进一步的探索,实现广泛性的信息系统审计组织应用[1]。

二、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审计社会共识不足

根据对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现状的分析,显现出了信息系统审计社会共识缺失的普遍问题,与传统的审计相较,信息系统的审计发展仍旧需要不断的探索,向着更长远的方向探索。目前,在监管要求限制下,参与信息系统审计的项目主要是以银行、地铁等大型的企业为主体,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社会共识不足,缺少主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意识。在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防范方面,出现了意识匮乏的不足问题,各个行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审计缺少共识和认知,信息系统审计意识薄弱,没有得到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行实施。

(二)缺少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软件

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企业加强了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虽然逐渐增加了对审计软件的关注,在审计软件的功能开发上加大了力度,但是整体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仍旧存在实用性不强、操作性不足等普遍的问题,缺少高效、操作简单的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软件。审计人员难以熟练地运用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软件的各个功能,无法满足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要求,和国外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相比,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软件功能不足,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差。针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效率有待提升,因此限制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难度大,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多重阻碍,审计综合效率有待强化[2]。

(三)综合型审计人才缺失

和传统的审计工作有所不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更强调其自身的专业性,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是由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参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作为其中的主体,保障良好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效率。但是全球范围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的数量有限,人才缺口大,再受到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国内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大环境建设不成熟,针对审计人才的培养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信息系统审计,面对信息系统审计师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审计综合型人才的缺失是亟待改进的

一大要点问题[3]。

(四)信息系统与审计接口不匹配

结合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的审计与信息系统之间存在接口匹配度不足的问题,难以将审计工作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一一对应起来,在被审系统中,电子信息资料作为重要的材料内容,需要计算机保证良好的审计接口质量。但是我国的财务管理软件却缺少对数据接口标准要求的执行,审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的匹配性不足,导致审计软件在对信息系统资料进行访问时存在重重阻碍,降低了数据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一)树立起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社会共识与认知

针对目前在信息系统审计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共识不足的现状,应加强更进一步的探索。自从信息系统的审计推行和发展以来,信息系统审计研究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绩最显著,例如美国在信息系统的审计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而我国在信息系统的审计发展中研究成果不足,发展阶段落后,因此在推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中,应向社会普及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社会各行业领域的企业和人员都能够树立起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科学认知,结合我国的国情,使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更规范,符合我国的国情标准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强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研究,强化信息系统审计实务研究的广泛性,不再受框架模式的限制,加强对实例经验、软件功能的更新和完善,向着信息系统审计社会化、普及化的方向不断探索[4]。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软件体系

针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为了实现信息系统审计的更好发展,应建立起信息系统审计的操作软件体系,强调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开发和设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的过程中,开发难度较大,因为其中提出了对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且需要在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学、程序设计技术等方面,强调操作软件的科学性和可用性。因此,为了提高审计软件的运行质量,应建立起相应的软件体系和竞争机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与推广方面加大力度,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集中资源对审计软件进行开发,强调审计软件的通用性,为后续的审计人员工作使用提供便利条件,降低资源的投入,通过资源整合和集中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于使用信息系统审计软件主体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邀请一线的审计人员加入其中,使审计软件的实用性功能能够得到重视,完善审计软件的各个功能,提高其使用效果,使日常的审计活动能够依托审计软件高效展开[5]。

(三)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发展信息系统审计事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针对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中人才不足的现状问题,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综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通过大批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使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事业能够在充足的人才支持作用下展开。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加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对信息系统审计人才进行培育和选拔,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教育活动的优化探索,使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得到有效的培养。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两种方式,针对在职的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实现未来专业人才和精英培训的有机结合,满足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6]。

(四)完善信息系统的审计接口功能

将审计接口结合到信息系统中,是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必要举措之一,目前在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各个行业都在针对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更进一步的完善。为了解决审计接口这一大关键问题,我国应提出一定的规范要求,在各信息系统中将审计接口接入,为未来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打通通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我国的国务院办公厅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工作发布和实施了88号文《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1]88号)》,但是目前取得的成绩并不十分显著,审计接口没有普及到各行业的信息系统中,针对信息系统的审计接口功能仍旧需要更进一步的强化,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事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对于软件的评审工作,应由我国财政部门、审计署部门联合在一起,提高对软件评审的严格要求和管控,禁止使用无法满足审计工作要求的财务软件,对于不提供审计接口的财务软件应明令禁止,采取此类强制性的措施,使信息系统的审计接口功能更完善,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长足发展[7]。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信息系统审计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受到了部分企业的青睐和关注,作为新兴起的应用领域,我国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旧有待完善。结合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现状和目前信息系统审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我国应在信息系统审计的人才培养方面加强投入力度,结合实际国情,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软件体系,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更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信息系统软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